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道出了文体阶段性更替的规律,但是一朝在有其突出发展的文体同时,这一主要文体也有许多同时并立的文体。一种文体的发展,既靠自身的革新变异,又需要从其他文体接受借鉴、吸取营养,以完善、丰富、壮大自我,推动自身的新变。人们在提到“词”时常会将其与“宋”字联系起来,但是“词”这种文体实则从“诗”极盛的唐朝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在五代时期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词”作为一种文体之所以能够后起而速兴,原因就在于作为“诗余”,它在前朝发展时直接汲取了诗文等的精华。
早期的词作,见于敦煌曲子词和早期的文人词。
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是唐五代民间词曲。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这些曲子词多创作于民间,内容十分丰富。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称其“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其中《云谣集杂曲子》是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敦煌曲子词的发现,是对词初期民间性的发现,不过这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体现出粗糙和质朴的特点。
《敦煌曲子词集》
文人词在敦煌曲子词的哺育下产生,盛唐开始,韦应物、张志和、刘禹锡等文人就自觉地开始了词的案头创作。但是,此时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就现存资料看他们常用的是有限的十几个曲调,如《一七令》、《忆长安》、《调笑》、《三台》等,不过在语言上,他们开始引入近体诗的语言,写来精致凝炼、细腻华美。这样,文人诗的语言及思想感情便开始渗入词中,使词逐渐脱离原来的淳朴真挚、朴素生动但又粗糙简陋的原始状态,形成一种正式的文人文学体裁。到晚唐,温庭筠的词以浓艳的色彩、华丽的词藻、细腻的手法来描绘形象和刻画心理,形成了一种香而软、密而隐的艺术风格。这是文人词趋于成熟形态的一个标志。
词产生于唐,却流行于五代。
五代时期,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发展基地。西蜀与南唐相对比较安定,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达,词人也受到尊重。前蜀后主王衍和后蜀后主孟昶均都是词的爱好者,因而蜀地聚集了许多文人词客。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搜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西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戾、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这批西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其中,温庭筠与韦庄是花间词人的代表。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温庭筠以浓艳华美的文风见长,自觉创新词牌,其词描摹画面精致细腻。而韦庄的词则呈现出疏淡明秀的特点,比温庭筠的词更具有抒情性。韦庄可以称是花间词的真正盟主。
《花间集》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为“花间集”定名。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花间集》内容上虽不无缺点,然而在词史上却是一块里程碑,标志着词体已正式登上文坛。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是我国第一个词派。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终仕国子助教。
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闻名的人。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清代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王国维道:“‘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表现了温庭筠一贯的艺术风格:浓艳绵密,意象富丽,婉约细腻,真正可谓“词是艳科”,从此奠定了词“以婉约为宗”的基调。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1.“小山”句——写女子的隔夜残妆。小山:女子画眉的式样之一。
小山重叠:眉晕褪色。金:额黄,在额上涂黄色。金明灭:褪色的额黄明暗不匀。
2.“鬓云欲度”句——鬓发撩乱如云,低垂下来。香腮雪:洁白如雪的香腮。
3.“照花”句——对镜簪花。用前镜、后镜对照以瞻顾后影。
4.“双双”句——罗襦上用金线绣的成双的鹧鸪鸟。反衬自身孤独。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菩萨蛮
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人,韦应物之四代孙,花间派词人,与温庭筠齐名,为《花间集》中大家。《花间集》录其词48首。与温庭筠相比,韦庄的词虽然也大多反映男女情爱、离愁别恨,但在风格上不是浓丽绵密,而是疏朗清新。他的词更多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情感真挚深沉。在文笔上多用白描手法,清新自然,流畅直率。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可窥一斑。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
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消魂。
词至南唐,与花间词相比又有了一副新的面貌。在花间词对词的初步定阶基础上,南唐词进一步促进了词境和表现风格的发展。南唐词在体制形式上已经比较纯属,所以更多地在手法和对象上有所拓展。更加注重抒发词人内心的感受,风格更加奔放活泼,酣畅淋漓。代表词人有冯延巳和李煜。
冯延巳(904年~960年)字正中,又名延嗣,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经历亡国之痛,其词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前期多描写宫廷享乐颓靡的生活和男女艳情,风格柔婉,意象明媚绚丽;后期多抒发亡国之思,生发绝望的悲剧性人生体验,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煜在诗词史上是写“愁”空前绝后的一位,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宇宙人生悲剧的洞察力,力透纸背的文学创造力,使他的“愁”词显示出一种巨大的艺术张力和灵魂的震慑力。
李煜与娥皇的生死爱恋
李煜(南唐后主)与他的红颜知己周后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她当然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
请看下面这首: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的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相见欢》(又名《乌夜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