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8148300000011

第11章 宋词的繁荣多彩

词盛于宋,是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宋朝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也普遍丰富起来,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更加重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倡优歌姬,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词在这种娱乐消费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在宋朝受到普遍认可。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数量之大是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经过五代花间词和晚唐词的奠基,两宋词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体确立时间较晚,但是其发展和飞跃有了一个较高的平台。

北宋初期,宋词继续沿袭了“花间”传统,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张先等一批词人成为由唐入宋的过渡词人。直到柳永、苏轼出现,在形式与内容上对词有所拓展,词的地位才确立下来,并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创作潮流。周邦彦等一批词人则进一步促进了词这种文体形式的成熟和深化。至南北易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坛上显露光彩。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承苏轼一派的豪放诗化,姜夔承周邦彦一派的抒情乐化,分别在豪放词和婉约词上开辟出新的境界。后期宋词创作虽然在艺术上已无法超越前人,但在情感上显露出的末世之音,那种荒凉凄壮之感为词的意境生发出一种新意。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者以高官士大夫为主,他们生活安适、衣食无忧,如寇准、晏殊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等。他们创作词只是为了抒发闲情或游戏之作,呈现出盛朝初立时期积极向上、蓬勃乐观的心境,和平和安然、闲适从容的逸致,与雍容华贵、雅致文理的语言。同时,宋初这一群士大夫词人沿袭了五代词和南唐词柔软婉丽的词风,在创作内容上也左不过宫闱恋情、咏物酬唱,在形式上也多采用五代时期的小令。然而,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欧阳修则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晏欧词风”是这一时期士大夫词人的代表,其创作在小令上较为突出。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奖掖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的词作是贵族文学的代表,有“宰相词人”之称,其文章典丽,众体皆工,拥有雍容的气度和雅正的风范。即使是描写男女情爱和相似离愁的词作,也不似五代词般俗艳。他的词吸收了“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缢文忠。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在词创上与晏殊并举,然而他只是“以其余力游戏”,并不认真作词。词风深婉清丽,情深语近,多抒情写景的佳作。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能改斋漫录》卷一六),释褐睦州推官(《石林燕语》卷六)。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善为歌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有《乐章集》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今存三卷。

柳永是第一位对词进行大的革新的词人,在词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苏轼、黄庭坚、周邦彦等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柳永对词的改革发展,首先表现在慢词的创制与词调的创造上。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打破了五代花间词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同时,柳永也自己增创了许多新的词调。另外,柳永自己经常流连在烟花丛中,勾栏瓦肆之间,将词的创作由宋初以来文人士大夫的游戏之词向表现市民阶层趣味的通俗词发展,描写世俗民情和都市繁华胜景,语言世俗化和口语化,反映了市民们的情感思想,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

柳永轶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词到苏轼时,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被称为“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在词上比诗文有着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把词从“词为艳科”的主要描写男女情爱或相似离愁的范围扩大到广大的社会内容,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扫晚唐以来词不登大雅之堂的倾向,开创了豪放词一派。

苏轼像

苏轼在词坛上是一座里程碑。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艺术上,更在于他能将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从前诗歌创作的题材引入词中,使词成为一种独立发展而不倚于声的形式,且这种形式在宋朝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苏轼开词豪放一派,不仅仅是从词风上有所创新,也是从词的表现情感上进行的扩大,此后词的内容风格都更加丰富起来。晁无咎言:“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陆游评价苏轼道:“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从此以后,词走上了与诗并进的道路,成为了一种代表性的文体。

苏轼词的风格以豪放为主,情感充沛勃发,慷慨豪迈,写人状物场面阔大。而晚期的豪放词中,有苍凉悲深之感。同时,苏轼也有部分婉约词存世,这些词情感真挚,给人自然深婉之感。另外,苏轼词中还有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希望隐居避世,蕴含人生哲理的旷达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继欧阳修而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出于苏门的高士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号称“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他们在词的造诣上也很深,其中黄庭坚与秦观或自成一体,别有新意。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祖,最早提出了“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主张,是对西昆体的严厉反驳。他的词风流宕豪迈,深得苏轼豪放词真传,而又秀逸高妙。另外,他在文论、诗文、书法上均有很高的造诣。

黄庭坚墨迹

减字木兰花

见,复用前韵先往

使君那里。千骑尘中依约是。拂我眉头。无处重寻庾信愁。

山云弥漫。夹道旌旗联复断。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颇得苏轼赏识。有《淮海集》传世。

秦观的词多抒发男女真挚感情或仕途不得意,肆泄胸臆,文字精工秀丽,轻畅流利,音律谐美。李清照在《词论》中评价秦观的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婉约词至秦观已经成熟,而其集大成者则为周邦彦。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堂名“顾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精通音律,本身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创造了许多新的词调,因而他创作的词格律谨严,音韵典雅,抑扬顿挫,语言精丽。周邦彦擅长写羁旅、咏物与女子闺思之词,细腻婉转,擅长铺叙。发展柳永、张先的慢词,长调尤多,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评价周邦彦道:“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周邦彦作词追求章法语句的精工,又能体悟情思的深邈,炼字工整,善于化千人诗句,既发展了柳永慢词中的铺叙手法,又取秦观词柔婉的风格、贺铸词明丽的风格,汲众人之所长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婉约风格。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清照

在北宋中后期,还有晁补之、贺铸、晏几道等一批卓有成就的词人,他们在宋词发展到高峰、到各家争鸣的过程中各有卓著的表现。紧接着他们登上词坛的,是经历了易代之变的北宋末期、南宋初年的词人,如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等。他们在家国崩溃、战乱流离的时代背景中生发出苦痛之感和幻灭之感,同时表现出强烈的对和平、安定的向往。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词人是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济南章丘人,自号易安居士。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李清照在19岁时嫁与礼部侍郎赵挺之公子赵明诚,情深意笃,但是在靖康之变中丈夫患病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词风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语言精巧工丽,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妥帖生动地运用到词中。李清照堪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她的词体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坐像

以南渡为界,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少女、闺妇的生活,风格闲适活泼,多情开朗。如《如梦令》、《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后期的词则表现作者长期流亡的自怜飘零之苦,风格转为深沉含蓄,如《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等,也偶有豪放语,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不仅在词的创作上,李清照在词的理论上也有不俗的贡献。她提出词“别是一家”,明确提出词是独立于诗之外的一种文体,应有属于词自身的规范和体制,不能与诗混为一谈。古人评价李清照“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就是称赞她不让须眉的文学成就。

南宋时期如果生活李清照承婉约一派而发展的话,那么辛弃疾则是承苏轼“豪放派”的集大成者。而在苏轼的“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辛弃疾则提出“以文为词”,在词的历史上对这种文体进行了空前的解放,使词最终获得与诗歌平分秋色的地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词人。辛弃疾出生时山东被金兵占领,他参加过抗金战争,归南宋后还一直坚持抗金主张,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都积极主张抗金。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其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词中洋溢着强烈的英雄主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之所以是“以文为词”,就在于他将词的题材和表现范围再一次空前扩大,只要是能写入文学作品的内容,都能呈现在词中,随着词的内容改变,他的词风也丰富多变。而一以贯之的最主要的风格,还是豪放的风格。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见长,他的英雄主义气度和仕途不畅的愤懑之感使他的豪放词既有恣肆雄大的气魄,又有着沉着内潜的气质。但辛弃疾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围绕着辛弃疾,产生了所谓的“辛派”词人,代表人物有陆游、刘过、刘克庄等人。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也称“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在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等为代表的“江湖词人”。他们都是在江湖中游历,而不着力于仕宦之人,虽然在词的内涵上稍有不足,但在词的艺术表达上堪称宋朝末世的绝唱。

“江湖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姜夔。姜夔(1155年~1209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曾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交游,以布衣终。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姜夔精通诗文,犹善音律,所以他的词格律严密,情趣高雅,韵致脱俗。仅存词八十多首,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擅长咏物,力求炼字工整、音韵谐美,韵致醇雅,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另外,他的词多有小序,形成了南宋后期词一个普遍的风气。

姜夔开辟了江湖词派清空、骚雅的风格,这也反映出宋词贯穿始终的审美理想的集大成和走向终结。姜夔将“清空”、“骚雅”二者结合起来,并进行了全面的雅化,不仅在理论上,在实践上也全面贯行了这种审美理想。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之后的宋末词坛,总体上没有太大的突破,只有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的拓展;其他词人主要是融合和深化。比较典型的是蒋捷,他融合了辛、姜二派的长处,而自成一家。宋末词坛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也是多种词的的融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