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8151200000026

第26章 文学现象研究(四)(1)

网络时代对文学挑战的断想

贺绍俊

新的语言往往是一场文学革命的导火索,对此可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找到充足的证据,最典型的莫过于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新文学的先驱们断然地舍弃传统文学的文言文,而采用活在引车卖浆者口中的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从此一个新的文学诞生了,这就是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成为主潮的现代汉语文学,并积累为一种新的文学传统。今天,也有一种新的语言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也正在对现代汉语文学传统构成一种挑战的姿态。这一点恰与一个世纪前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则在于,“五四”文学革命是对抗性的,它要以新的文学形态完全取代以文言文为基础的古代文学。今天,网络语言催生的网络文学虽然方兴未艾,但它并非与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传统势不两立,二者不是对抗性的,重要的是,现代汉语文学并没有失去生命力,它有强大的能力去表现新的时代。这反映了两个时代的根本区别。前一个时代是一个一元的时代,新的必须取代旧的,才有生存的位置。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是一个多中心的时代,每一种文学都对应于一元,各自确定了各自的位置,并产生互动效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文学格局应该是现代汉语文学与网络文学两峰对峙、相得益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有人对网络语言深表忧虑,认为是在污染现代汉语的纯洁性。猛地一看,网络语言的确像一只怪兽,它的组词方式和表达方式完全是违反逻辑的。比如“喜欢”叫“稀饭”,“我爱你”叫“爱老虎油”,“为人民”则变成了“4人民”。其实把网络语言看成是一个自成系统的语言的话,这些表达又是合逻辑的。在这个系统里,数字、英语字母都成为了词素。所以,马屁精就成了MPJ,谢谢就成3Q,再见则成了3166。新的语言具有强大的自生能力,再经过时间的淘洗,留下经典的词语。现代汉语最初也经历了一个异常活跃也异常不稳定的阶段,大量的新词让人目不暇接。当时有一个重要的组词法,就是音译西方新词,如鲁迅曾在那篇著名的杂文中使用“费厄泼赖”来表示公平忍让的意思。造这样的新词成为当时新派人物乐此不疲的时尚。有些新词流传至今,如沙发、咖啡、迷思等,但大量的新词被淘汰,如今我们还有谁能明白“尖头鳗”、“奥伏赫变”呢?这都是当时流行的新词,前者是英语“绅士”的音译,后者是德语“扬弃”的音译。现代汉语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异常活跃也异常不稳定的阶段,才逐渐被典雅化和规范化。如今,网络语言正处在一个异常活跃也异常不稳定的阶段,它将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逐步走向规范化,我们不必将其视为现代汉语的污染源,像防止洪水猛兽一般地抗拒它。

真正的网络文学应该是指建立在网络语言基础上、突出网络语言思维特点的文学样式。网络上有些文学作品严格说来仍属于传统文学,不过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已。这些在网络上传播的传统文学并不会对纸媒的传统文学构成冲击,相反,网络这一新型的载体扩大了传统文学的空间,与纸媒载体形成互动的关系。而建立在网络语言系统基础上的网络文学在审美形态上、欣赏方式上,以及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改变,从各个层面上挑战传统文学。因此有人也担忧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造成的冲击。毫无疑问,网络文学会影响到传统文学的发展,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不足怪,文学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它无时不刻都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实是文学变革的契机,经受不住影响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学。我们大可不必为网络文学的影响而担忧,因为传统文学有足够强壮的生命力应对网络文学的冲击。网络文学发展十来年,给传统纸媒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参照系,为传统文学创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网络文学也逐渐成为传统纸媒文学的一个新的合作伙伴。从这个角度说,网络文学对传统纸媒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主要是积极的,这种影响无疑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审美方式的变化到文学生产方式的变化,到读者群的变化。谈到影响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这种影响是相互的,网络文学不仅影响到传统文学,而且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也明显受到传统文学的影响。

中国的网络文学大致上已有十年的光景,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文学网站联合进行了一次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的活动,我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深深感到仅仅十年光景,网络文学成长进步的速度惊人,不仅培育出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网络文学作家,而且也打造出一批质量上乘、风格鲜明的网络文学作品。重要的是,十年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网络文学的审美路径,它指向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文学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但为什么人们更多的是不满意网络文学的质量。这大概与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有关。网络文学不像传统纸媒文学那样有一个严格的完整的筛选程序,许多质量不佳的作品由于编辑等渠道的筛选而不会呈现在读者面前。网络文学则是把筛选工作直接交给了读者,因此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作品从质量上说悬殊很大,而且很可能质量不佳的作品要占到大多数。网络文学的阅读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这种沙里淘金是通过众多网民共同完成的,好作品终究不会被埋没,通过点击量它会脱颖而出。这也是网络文学在阅读方式上不同于传统纸媒文学的地方。既然如此,我们在评价网络文学的质量水平时就要考虑到它的特点,切忌以偏概全,光看到大量的质量低下的作品,而看不到通过沙里淘金所淘出的真金,这些真金虽然为数不多,但它们才真正代表了网络文学的水平。

当然,这并不是说网络文学不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恰恰相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是青涩的、稚嫩的,它的成熟还需要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我们主动地为其创造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传统纸媒文学的方式去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因为,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纸媒文学,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也与传统纸媒文学的公共空间截然不同。传统纸媒文学的公共空间是有警卫保守着大门的,符合条件的文学作品才会放行,而大量的文学作品是被“警卫”挡在了公共空间的门外。而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是一个没有围墙也没有警卫保守的空间,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自由地进入。所以在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里,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平相互之间差距很大,读者只能以沙里淘金的方式寻觅到质量上乘的作品。如果我们要求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里只能存在质量上乘的作品,那就只有像传统纸媒文学那样立上大门,安置警卫。但如此一来,网络文学的自由品质也就丧失了,网络文学也就蜕变成了传统纸媒文学,只不过是将载体从纸质改成了网络而已,最终,网络文学的创新性和革命性的意义也不复存在了。认识到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的特点,在讨论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时就会观照得更全面一些。从根本上说,要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首先要让参与到网络文学写作中的广大网民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素养,于是,提高网络文学质量的问题就转换成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既然是沙里淘金,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也意味着如何使沙堆里的金子含量更大一些,金子的成色更纯一些。这就需要为那些脱颖而出的网络文学高手创造更好的写作条件,也为那些高手能够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

文学语言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一种文学形态的审美取向。现代汉语的思维特征是它的革命性的日常性。现代汉语取代文言文,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首先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进程中的启蒙运动的需要。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强调要以白话代替文言,要“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白话是指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因为只有采取日常生活中的白话,才能让思想革命落到实处,让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这就决定了现代汉语思维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的日常性,一是它的革命性。现代汉语革命性的思想资源并不是当时的白话所固有的,它主要来自西方近现代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多半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直接受到西方现代化思想的薰陶,并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重新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通过翻译和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西方的思维方式、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注入到白话文中,奠定了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反过来说,现代汉语从它诞生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而是承担着革命性的思想任务。现代汉语思维的革命性和日常性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实主义文学作为宣泄的载体。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以现代汉语建构起新的文学时,必然采取的是宏大叙事,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在宏大叙事中得到充分的展开。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日常性思维又将现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铆在了一起,生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叙事。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当代文学绚丽多彩的风景,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现代汉语的思维特征上找到本源。那么,网络语言的思维特征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网络是一个自由进出的世界,也是一个争奇斗艳、花样翻新的世界。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反规范化、简约性、多变性等特点,这一切又是建立在后现代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语言的思维特征就是后现代文化的思维特征。后现代对于当代文学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早在80年代的先锋文学,以及90年代以后的文学世俗化潮流里,后现代往往成为创新的一个标志。但那时候基本上是处在学习、模仿的阶段,基本上是形式的后现代,他们的后现代多有一种做作、虚假、生硬的成分,有一种“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情绪。网络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彻底的后现代文化语境,网络文学则是在这种语境中的自然生长物,在思维方式上体现出不确定性、零乱性、非原则化、无我性、卑琐性、内在性、非中心等特征。其审美取向上因而也具备鲜明的后现代性,反讽、戏谑、幽默、反智、自我解构,不仅成为基本的审美形式,而且其本身就成为一种意义表达。

网络文学在审美方式上与传统文学具有根本性的不同,从而也改变了文学欣赏的方式。传统文学是一种静态的欣赏,这是一种典型的“阅读”,在阅读中,读者会去欣赏文字的搭建之美,之神奇,去品咂文字中所蕴涵的深意,所以作者要在文字上下足功夫。但是网络文学不是让我们欣赏文字的,在网络上,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流览”和“扫描”,因此准确地说,网络文学不是供我们阅读的。那么在这种快速的流览和扫描中我们欣赏到的是作者的想像力。可以说,在“言与思”的关系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前文学发展的主流与可能

梁鸿鹰

现在正是认识当代文学发展多种可能的大好时机,但一个前提是我们必须设法找到“主流”与“可能”——作为我们必要的起点。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得出我国文学发展总体呈现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的结论,应该说是公允的,我们可以从若干个方面出发渐次看到,携着一些斑驳、灿烂的景观,文学在进入新的佳境。

人是决定的因素。文学人口大量增加,创作队伍空前壮大,说明中国文学的“气场”尚富号召力。高等教育普及,全民文化素质提高,以及文学传播渠道、文学传播载体海量,不仅文学阅读、消费人群大为增加,从事文学或准文学写作的人口数量也几乎以超出我们想像的速度攀升,专业与业余、体制内与体制外、文化圈里的与文化圈外的、网上的与网下的、青少年与成年人、有文学训练准备的与不知文学为何物的“跨界者”,出于精神需求或是纯属“玩票”,总之是,欲在或立志在文学领域一试身手的人越来越多,这为当代文学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吹进新的空气,任谁也不敢断定那些无师自通者当中哪天就不会冒出几个文坛“大腕”,这无论怎么看都值得我们欣慰。

中国文学作为“气场”,其重要标志是创作异常繁荣、多元共生局面已经形成。当前的文学创作已不再是职业或专业作家大一统,我国在文坛上有定评的作家创作状态良好,一两年就有一部高水平的大作品出现,而同时,在张翎的《金山》之外,阿耐的《大江东去》、南飞燕的《大瓷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则不时提醒人们新面孔创作前景的不可限量。除传统文学样式收获颇丰,纸上文学与网上文学齐头并进,纯文学与大众文学共同活跃,蔚为壮观。文学表现的领域,除人们习见的工农兵学商,城市乡村全部覆盖。而在汉语文学大概念之下,军旅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女性文学、儿童文学之外,文学创作被命名的可能在不断实现与拓展——青春文学、职场文学、打工文学、商战文学、粉领文学、官场文学、历史演义文学、铁血文学、玄幻文学等。文学创作的风格,传统的、现代的,高雅的、娱众的,豪放的、细腻的,阳刚的、阴柔的,内敛的、外向的等等,各种样态、面貌几乎都已出现,无论说是从类型学意义上讲,或者是从发生学意义上看,所有这些都给文学创作向高层次发展带来了多种契机。

影响力和可能性往往也是在传播过程中实现的。应该看到,当代文学作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地被再开发、再利用、再传播,此风潮力度之大、高潮之迭起,着实鼓荡人心。一部小说作品同时被广播、连载,改为影视、戏剧甚至广播剧作品,在当今已不是新鲜事情,龙一及其创作凭着电视剧《潜伏》一夜成为街谈巷议,完全翻版了赵本夫及其《天下无贼》,宁财神同时成为小说、戏剧、影视等多个领域的红人,甚至,易中天由中文系教授,经由电视屏幕塑造为真正学者型的作家形象,余秋雨由纸上的《文化苦旅》到借助凤凰卫视推出《千年一叹》,证明了作家在文化活动中往往必不可少。而刘恒、邹静之成为影视票房保证的前提之一,是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成就的。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的互动、共荣,往往会取得双赢之外更多的效益——尽管人们往往趋向于从“双刃剑”的角度理解文学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