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有“运动之母”的美称。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竞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4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促使田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和改进训练方法的动力。许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经过刻苦训练、他们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通过奥运会又推广于世界各地。如:第二届和奥运会推广了跨栏跑和剪式跳高技术。采用大运动训练的捷克选手拉脱培克,在第十五届奥运会上取得5000、10000米和马拉松三项冠军后,变速跑的方法立即推广于世界各地。1960年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上采用马拉松式训练法的新西兰运动员斯奈尔、马吉等在800米、5000米、10000米上取得好成绩后,新西兰的马拉松训练法又得以推广。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背跃式跳高取得冠军后,在世界各地仅2-3年时间里便取代了俯跳卧式跳高技术。诸如此类事例在历届奥运会中不胜枚举,它对田径运动的技术和训练方法起到了推陈出新的作用,促使了全世界的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
外国传教士于本世纪初将田径运动带入我国,当时只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各级国立、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20世纪60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90年代随着马家军的崛起,创造了一批女子中长跑世界纪录,王军霞还赢得了“亚洲神鹿”的称号。但是在近几年田径成绩又有滑坡,在高水平世界田径行列中仍有明显差距,21世纪要把我国建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任务十分重要而又艰巨。
短距离跑
短距离指400米以下的距离。它的比赛项目包括60、100、200、400米跑,有些国家还举行100、220、440码跑的比赛。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它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比赛形式,几乎每个国家的文献中都有描述。据史料记载,短跑是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奥运会唯一的竞技项目,距离为192.27米。现代短跑起源于欧洲,最早被列入正式比赛是在1850年的牛津大学运动会上,当时设有100码、330码、440码跑项目。19世纪末,为规范项目设置,将赛跑距离由码制改为米制。初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运动员比赛时必须使用起跑器,听信号统一起跑,必须自始至终在自己的跑道内跑动。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100米跑、200米跑和4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跑和200米跑1928年列入,400米跑1964年列入。
短跑是历届奥运会上竞争激烈的项目之一
男子100米第一个正式世界纪录10秒6,是美国运动员D·利平科特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预赛中创造的。历时50余年,至1968年提高到9秒9(电计时9秒95)。这个纪录是由美国运动员J·海因斯创造的。200米和400米的世界纪录分别为19秒72和43秒86,是意大利的P·门内阿和美国的L·埃文斯创造的。女子短跑国际比赛始于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当时100米成绩为12秒2。
短跑是历届奥运会上竞争激烈的项目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短跑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优秀短跑运动员,男子包括美国的J·欧文斯、B·莫罗、T·史密斯、前联邦德国的A·哈里,古巴的S·莱昂纳德,牙买加的D·夸里以及前苏联的В·巴尔佐夫。世界优秀女短跑运动员有美国的W·泰厄斯,前民主德国的R·施特歇尔、M·科赫和M·格尔等,她们在打破世界纪录和夺取奥运会冠军中都获得突出的成绩。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世界田径水平全面提高,短跑成绩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尽管男子100米世界纪录自60年代末以来一直未能突破,但100米接近10秒的运动员逐年增多。短跑在历史上美国运动员实力最强,美国短跑运动员在近几年世界男子100米前50名中仍占了最多的名次。女子优秀选手较多地集中在欧洲,尤以德国、俄罗斯更为突出。
中国从1910年第一届全运会起就有了短跑比赛,当时采用的是码制,1924年起改为米制,1930年以后,女子短跑才被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1933年刘长春创男子100米10秒7的纪录,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田径纪录中水平较高的一项,它经过25年之后才被打破。60年代中国短跑水平提高得较快,1965年陈家全创造了10秒的男子100米纪录,贺祖芬也创造了11秒5的女子100米全国纪录。
中长距离跑
中长距离跑指800米以上距离的跑步运动,这是以跑为特点的发展耐久力的田径项目。中长距离跑的比赛项目有男、女800米和1500米。长距离跑男子项目有5000米和10000米;女子长跑有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
中长跑是历史悠久、开展普遍的运动项目。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已有沿跑道往返跑的中长跑比赛,中国古代也有以长跑选拔和训练士兵的记载。19世纪,中长跑在英国已盛行,后来世界各国都普遍开展。中国从1910年起也有了中长跑的比赛。
中长跑训练方法经过了多次的革新。早期的训练方法常常是重复地跑比赛距离。20世纪20年代,以P·J·努尔米为代表的芬兰学派在匀速越野跑中引进了快速跑练习,并加大了运动量,效果很好。努尔米曾因此多次打破从1500米到1小时跑的各项世界纪录。后来,瑞典人G·霍尔默等创立了“法特莱克”(意即“速度游戏”)训练体系。“法特莱克”是利用各种自然地形跑进的,在慢跑中插入一系列不定时间、不定距离的加速跑、反复跑,以至快速冲刺。一次跑的总距离可达10-20公里,使运动员的速度、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同时得到发展。在40年代,霍尔默训练的运动员G·黑格、A·安德森等刷新了1500米、5000米、1英里、2英里和3英里的全部世界纪录。与“法特莱克”同时,间歇训练体系也在迅速发展并为许多国家的运动员所采用。采用这种方法训练的R·哈尔比格、S·伊哈罗什、D·A·G·皮里、R·G·班尼斯特、В·H·库茨以及E·扎托佩克等人曾多次刷新了世界纪录。间歇训练是一种建立在严格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之上的训练体系。它不仅对于中长跑,而且对于其他许多运动项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倡导者,德国教练员W·格施勒等人为它设计的典型“公式”是:运动员跑完规定的距离以后,脉搏要上升到每分钟180次左右,然后通过45-90秒的间歇休息,恢复到每分钟120次,如此重复进行。
中长跑也是一项身体负荷很大的运动项目,为了适应长时间跑的要求,中长跑的动作既要注意向前运动的效果,更要注意放松省力。跑时躯干应保持正直或微向前倾,颈部放松,头正直,肩带和两臂肌肉放松,肘关节约成直角,手半握拳作前后自然摆动。协调的摆臂可以调节跑的速度,后蹬用力是推动身体前进的重要环节。
到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教练A·利迪亚德的“马拉松”训练体系对世界中长跑训练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利迪亚德体系的特点是在优先发展有氧耐力的基础上,采用各种训练手段有重点地逐一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几种主要身体素质,并在适当的时机将它们结合起来,使运动员的成绩得以迅速提高。大量的长距离公路跑训练只是利迪亚德“马拉松”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外,还有山坡跑阶段,无氧训练阶段,协调训练阶段等,用以依次发展有氧耐力、速度、无氧耐力以及提高竞技状态。利迪亚德体系已经培养出P·G·斯内尔、M·G·哈尔伯格、L·A·维伦等一批世界名手。
目前,由于各种先进的训练方法广泛传播,并得到了各国运动员的普遍接受,国际男子中长跑领域里出现了群雄角逐的局面。如在英国、芬兰、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古巴、美国、新西兰等国,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打破世界纪录的优秀选手。亚洲的日本近几年发展也很快,在5000米和10000米项目上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截至1980年12月,男子800米和1500米世界纪录分别由英国运动员S·科和S·奥维特所保持,成绩是1分42秒33和3分31秒36。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分别是13分08秒4和27分22秒5,保持者是肯尼亚运动员H·罗诺。罗诺还是3000米和3000米障碍跑世界纪录(7分32秒1和8分05秒4)的保持者。1978年,他在短短80天时间里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被公认为当年世界最佳运动员。女子中长跑开展得较晚,虽然1928年的第九届奥运会上曾进行了女子800米比赛,德国选手L·拉德克获得冠军,并以2分16秒8的成绩创造了第一个正式的女子中距离跑世界纪录,但以后这个项目从奥运会中取消了,直至1960年才在罗马奥运会上再次出现。此后,女子中长跑得到了迅速发展。
跨栏跑
跨栏跑是在快跑过程中依次跨过一定数量栏架的一种田径运动项目。跨栏跑正式比赛项目有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和男女400米栏,各个项目的栏架数目、高度和栏间距离各不相同。
上古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早就掌握了在奔跑中越过自然障碍的技能,但是越过人为障碍以锻炼身体或比赛快慢而形成运动项目,则是从19世纪开始的。1837年英国举行过最初的跨栏跑比赛,19世纪末期有了国际间的跨栏跑比赛。
100多年来,跨栏跑的项目距离、栏架的高度和结构、比赛规则和跨栏技术都经历了变迁和发展。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只举行男子100米跨栏跑比赛,全程共设8个1米高的栏架,冠军的成绩为17秒6。从第二届起增设了男子400米栏项目。从1932年起,奥运会上增加了女子80米跨栏。到1968年,女子80米栏改为100米栏。1973年开始,国际上增加了女子400米栏。但奥运会上只举行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和男子400米栏的比赛。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除承认上述3项世界纪录外,也承认女子400米栏世界纪录。从1984年奥运会起增设女子400米栏这一比赛项目。
栏架和竞赛规则的演变曾影响到跨栏跑技术的发展。最初运动员是跨过埋在地上的笨重危险的木栅栏,差不多都是上体直立屈腿跳过“栏架”的。1900年以后出现了可以搬动的形栏架,不仅方便了练习和比赛,也有助于过栏技术的革新。第二届奥运会110米栏冠军美国人A·克伦茨列英采用了摆动腿伸展快摆的“攻栏”技术。后来,另一个美国人F·史密森又改进了起跨腿动作。经过多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跨栏步”技术。1935年又把栏架改进成容易倒翻的“L”形,这种栏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跨栏跑规则规定,当3.6-4公斤的力量撞在栏板上就向前倒翻的比赛栏架才算合格。使用可升降高度的栏架时,要在底座上附加调整铁块以保证上述要求。1934年以前的规则规定,全程倒3个栏架时成绩无效。现在跨这种栏撞倒多少栏架,都不算犯规,但有意地推倒或踢倒任何一栏架或腿、脚由栏外越过,都要被取消录取资格。现行规则对改进技术和提高成绩都很有利。
经常练习跨栏跑可以发展速度、灵敏等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对改善运动节奏感和培养勇敢果断精神有明显作用。短跑、跳跃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也常用跨栏跑作为训练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后期跨栏跑成绩提高较快,1936年美国运动员F·汤斯把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提高到13秒7的水平。这个成绩进步到13秒又经过了39年。400米栏成绩的提高主要靠加快栏间跑速度。高水平运动员跨栏跑的成绩和他本人同距离短跑成绩仅相差2秒钟左右。女子100米跨栏优秀运动员的这个时间差仅1秒钟多些。
一般来说跨栏跑水平高的国家其短跑水平也比较高。美国、古巴的男子运动员,波兰的女子运动员,都创造过跨栏跑单项世界纪录。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跨栏跑的世界纪录更替较快,法国、乌干达等国也先后创造过单项世界纪录。目前,男子跨栏仍以美国的实力为最雄厚。R·内赫米亚110米栏的成绩是13秒。E·摩西400米栏的成绩是47秒45。1980年110米栏世界前10名中,美国运动员占5人,而且前3名都是美国人。波兰拥有水平较高的女子100米栏运动员,12秒36的世界纪录就是由波兰运动员G·拉布什滕创造的。有5名波兰选手在同一次比赛时的成绩都突破了13秒。前民主德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K·罗斯莱于1980年创54秒28的世界纪录。
马拉松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