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理知识篇》(下)
8175900000001

第1章 趣谈地理(1)

“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公园

一个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方约350千米的地方,正好处在穿越我国领土2000多千米长的北回归线上,这就是美丽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每年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这里开始南移,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太阳转身的地方”。

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自然界线,云南省政府于1996年建立了“云南省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公园”。公园建在墨江城郊的一座70多来高的登高架山上,国内最惹眼的就是用红石块在地面上铺出的北回归线,还有外观酷似土星光环的地标馆和可以在夏至日正午“窥视”的标志塔。走进公园,就能看见身着盛装的哈尼族姑娘,为游客献上奔放的民族风情舞,热情淳朴的哈尼族小伙子,唱着“拉巴”(酒歌)端上自制的小锅酒。沿着北回归线两侧的台阶拾级而上,神秘而古老的图腾柱象征着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哲理,无声屹立在那里。另外,一条标志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的绿化带正在建设当中。

“星转斗移”是说每一年间,星座的位置不断在变动着。春季,处女座出现在东方,金牛座沉落到西方;夏季,天蝎座在东南低空上升,狮子座则向西方沉落;秋季,宝瓶座出现在东方,天蝎座则沉落到西方;冬季,金牛座升起,宝瓶座又西沉了。

是星座在移动位置吗?不是。是地球沿着自己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在公转,因而产生了星转斗移的现象。天文学家用精确的仪器,实测过几千颗恒星,发现许多相同的事实,证明这是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当地球沿着轨道运行的时候,位置在不断变化着。举个例子来说,人们乘火车奔驰在原野上,只见近处的树木、电线杆在向后飞奔,远处的村庄和树林好像在并列前进。这说明,近物变化大,远物变化小,远近位置的变化是不同的。地球的公转很有规律性,周期是一年。

古地图趣谈

地图,是地球的剪影。各种各样的地图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据说,地图的出现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不过,今天保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最古老的地图要数巴比伦的“世界地图”了。大约公元前2500年,巴比伦人就将地图刻在黏土板上了。他们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成整个世界,实际上它只是地球上的一个角落罢了。

在历史上,地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因此,总是把它们藏在皇宫内院,不轻易让人看到。一个国家灭亡了,首先要收缴的是该国家的地图。战国时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荆轲借献燕国的地图之机,谋刺秦王而发生的一幕历史悲剧。

古代的原始地图已经很少能见到了。但是目前世界上那些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的少数民族,他们绘制的“地图”倒有一些古色古香。如太平洋群岛上的塔希提人所制的立体模型图,是用木棍做成的;而马绍尔群岛的土著居民所制的海图,是用椰叶柄、椰叶纤维和小贝壳等制成的,贝壳表示岛屿所在位置,粗直的叶柄指向岛屿。

地图和战争

军事地图在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3年,美英联军准备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英国皇家海军水文局资料室里积累的西西里岛水文图,提供了较详细的沿海海岸和水深等情况,使登陆舰和士兵顺利登上岛屿,很快攻占了该岛。

另一次的战斗,由于使用了过时的地图,美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943年11月,美军准备在日本占领的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岛上登陆,当时使用的是一百多年前的水文图。这张图早过时了。由于珊瑚礁的堆高,周围水域的情况已经变化很大。结果,美军的登陆艇不能靠近海岸,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只得涉水登陆,失去了时间先机,被暴露在日军面前,成了日军炮火攻击的目标。美军遭受了重大伤亡。

青岛“石老人”——海陆变迁的见证

从青岛市区到崂山的途中,在公路南面海边有个石老人村,村外离岸百米开外的海上,屹立着一块高18米的巨大礁石,其形状酷似一位风尘仆仆的驼背老人站在那里眺望大海,这便是富有神话色彩的著名旅游景点——石老人。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位老渔民,跟他的独生女儿牡丹相依为命。牡丹心灵手巧,才貌过人,渔霸胡满天欲霸占牡丹,牡丹誓死不从。龙王闻之,派虾兵蟹将将牡丹抢入东海龙宫。可怜的老渔民,日夜思念女儿,从此便天天坐在礁石上望海,盼望女儿的归来,日久年深,便化成了一块面向大海的石头人。这个动人的故事只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那么,石老人真正的成因是什么呢?其实,它不是别的,乃是大自然千百年来“精雕”的一幅特殊的海岸地貌形态——海蚀柱。

海蚀柱的形成是有一定过程的。在地质史上,这里原是一块伸进大海中的尖形的陆地,谓之岬角。在青岛海岸的许多岬角中,只有这里组成岬角的岩石与他处不同,是由火山岩构成的。这种火山岩浸在海中,受着风吹浪打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经海浪的“精心雕琢”,岩石千疮百孔,嶙峋多姿。由于岬角突入海中,使海浪运动受阻,海浪在岬角处折射,产生能量聚集,对岩石产生了强大的冲压力,天长日久,便把这些石缝、石孔掏成了石洞。当海浪从两侧冲击突出的岬角时,便会渐渐地形成海蚀洞穴,使海水连通,进而成为大小不一的海蚀拱桥或象鼻子洞;当孔径随海浪冲击不断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拱桥”顶端或“象鼻子”处便会支撑不住而塌落下来,形成海蚀柱。这就是岬角后退残留在海滩上的耸立柱体,也就是石老人的真正身世。

气象台的百叶箱外壁要漆成白色

如果你看到过气象观测用的百叶箱的话,会看到百叶箱的外壁,甚至支撑箱子的架子,都是漆成白色的。

为什么百叶箱的外壁要漆成白色呢?

百叶箱是一只里面放有气象观测仪器,而空气能流通的箱子,箱子里面放有温度表、湿度表、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等多种仪器。这些仪器是用来测量遮荫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因此希望箱子内的气温与湿度不要因箱壁受到日光烤热而有所改变。

由于颜色越深,吸收太阳光的热量越多,如果百叶箱外壁漆成黑色或其他深色,它在阳光下温度就会迅速上升,这样一来,箱内的空气温度就会提高,我们所测定的气温和湿度就不是遮荫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而是受太阳烤热后的温度和湿度了,数据就没有代表性。把百叶箱外壁漆成白色,投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会被白色的表面反射掉,这样,箱内的空气不致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所测出来的气温和湿度就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百叶箱外壁一定要漆成白色。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后果

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根据自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削弱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

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会危及某些岛屿和大陆沿海低平原与城市的安全;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走国际协作的道路。

巴山为何多夜雨

我国早有“巴山夜雨”的民谚,其意为巴山多夜雨。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据气象观测统计,四川盆地的北部,平均一年中夜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60%。春季尤多,夜雨占70%;四川盆地的峨眉山,平均一年中夜雨占67%,春季夜雨占69%。我国其他地区,夜雨率就不如四川大,如南京,一年中夜雨平均只占38%,湖南衡阳只占36%。

四川盆地为何多夜雨呢?

原来,由于盆地内的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住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的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到了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送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但由于云层上层辐射散热,夜间温度降低很快,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显著温差。下层暖湿空气逐渐上升,把水蒸气带到上层,冷却凝结,云层加厚。这时,云中对流扰动增强,云中水滴增大,每当水滴增大到上升气流顶托不住时,就下降成雨,“巴山夜雨”就是这样形成的。巴山多夜雨,不影响农民白天在田野工作,这对农业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营造小气候我们今天的日子比过去要幸福得多。你看,寒冷的冬天里还有西瓜、黄瓜、西红柿,这不会是从南方运来的吧?而且你一尝,还挺新鲜的。其实它们都是本地产的,功劳要归功于塑料大棚营造的“人工小气候”。有人称赞塑料大棚说,它为蔬菜生产创造了一个“冬天里的春天”,真是恰如其分。

人造气候,还有一个最大的设想,是关于火星的。科学家们预计,大约在2020年前后,人类可能会登上火星。为发展火星移民,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科学家们决定给火星施加人工影响。到时候,火星会出现大气圈,会出现温室效应、绿色植物,还有水。如果此设想真能实现,那恐怕将是人类建造的最大的气候工程。

世界语言有数千使用最多哪十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语言有数千种,且还在继续减少之中。在目前尚存的数千种语言中,大部分是属于使用不足10万人的“族语”,它们在数代之后,有90%都会消失。使用人数在100万以上的语言约有200~250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亿的有10种,这10种语言的使用总人数超过33亿,约占全球人口的55.35%。这10种语言为:

1.汉语。使用人口11亿多,约占全球人口的18%以上。中国除部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大部分人使用汉语。

2.英语。使用人口4.56亿,但正在学习英语的人超过10亿,是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语言,全球有75个国家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

3.印地语。主要在印度使用,使用人口接近5亿。

4.西班牙语。使用人口3.62亿。

5.俄罗斯语。使用人口2.93亿。

6.阿拉伯语。使用人口2.8亿。

7.孟加拉语。使用人口1.89亿。

8.葡萄牙语。使用人口1.77亿。

9.马来及印尼语。使用人口1.48亿。

10.日语。使用人口1.2亿以上,是惟一的单民族语言。

另外,联合国正式批准使用的语言有汉、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其中有5种属于世界十大语言,法语是惟一的例外。

聚落与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例如,我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捕猎。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热带、温带逐渐扩大至寒带,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我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我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我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

联合国“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设想出来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宣言》中第一次使用,当时26个国家的代表承诺各自政府将继续共同对轴心国作战。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上,50个国家的代表起草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波兰当时没有代表参加会议,但后来也签署了《宪章》,成为第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联合国建立于战争废墟之上,目标是帮助稳定国际关系,建立更牢固的和平基础。面对核战争的阴影和无休无止的区域冲突,维持和平成为联合国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头戴蓝盔的维持和平部队的活动就成为这个组织最引人注目的活动。

但是,联合国的活动远远超过维持和平和解决冲突。联合国和联合国系统各机构从事极为广泛的工作,触及世界各国人民生活的每个领域,不过这些活动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联合国工作的范围包括: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人权、保健和医学研究、清除贫困和经济发展、农业和渔业发展、教育、计划生育、紧急救灾、航空和航海、和平利用原子能、劳工权利等等。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而产生的,规范世界范围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全球性组织。1995年1月1日成立,取代原关贸总协定,成为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至2000年1月,共有成员国135个。

2002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对美国第三大出口国2003年2月19日联合早报报道:法新社东京消息,日本贸易振兴会说,中国去年显然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对美第三大出口国。同时,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对日最大出口国。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额增加13.8%,达到1015亿美元,连续四年刷新记录。去年前11个月,日本对美出口总值1103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总值则达1135亿美元。日本对美出口占美国总进口额的10.4%,中国则占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