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的盆地
吐鲁番盆地坐落在我国西北的天山脚下。它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75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有半个江苏省那么大。其边缘被群山环抱,北部的博格多峰(海拔5445米)为最高;中部因极度下陷,地势低洼,许多农田、村落都在海平面以下;南部山麓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如果从地形单元来看,吐鲁番盆地算得上世界最低的盆地。
吐鲁番盆地低洼而较闭塞的地形,加上极端的干旱,使它成为我国著名的“火州”。这里一年之中有半年处于炎热的夏季,每年6月至8月,气温持续在38℃以上,甚至出现过47.8℃的全国最高气温纪录。特别是横亘在盆地中部的一条红砂岩山(高约500米),每当夏季,被烈日炙烤得烟云缭绕,状似火焰喷吐,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最高达82.3℃!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指的就是这里(当地称克孜勒塔格,即“红山”)。
吐鲁盆地的气候虽然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为16毫米左右),但由于盆地中发源于天山的河流有高山冰雪水的供应,流水不断,更有相当可观的泉水和地下水,单火焰山各河流的年总径流量就占天山水系水量的一半以上。当地劳动人民创造了独特的“坎儿井”灌溉方式,现在已达1100多条,总长度比我国的京杭大运河还要长得多。这里的葡萄、哈密瓜已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驰名中外,长绒棉的品质居我国之首位。火焰山下还发现了煤、铁、云母、石油等矿产资源。
最大的沙漠
在非洲北部,从大西洋岸直到红海之滨,横亘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它东西宽5600公里,南北长1600—2000公里,面积广达91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要占到全世界沙漠总面积的一半。
在当地居民的语言中,“撒哈拉”即荒凉之意。整个撒哈拉地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高压带内,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盛行来自干燥的中亚和西亚的东北信风,信风吹至炎热的北非后更趋干燥,降水极少。这种气候条件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区内年降水量大都少于50毫米,有的地方更是常年无雨,而每年的蒸发量却在2000毫米以上。各地的寒暑变化也非常剧烈,气温的日较差一般可达30~40℃。在这种情况下,地表岩石受到强烈的风化剥蚀,形成大片的流沙和戈壁。
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几十万年前这里的气候还比较温和湿润,河流也不少。近代曾在沙漠中心的不少地方发现一批巨大而精美的壁画,说明早期人类曾生活于撒哈拉地区。此后由于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全区才逐渐沙漠化。值得注意的是,近百年来这种沙漠化的趋势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撒哈拉的南缘,沙漠每年平均要扩大1万多平方公里,在其北缘也要达到1千平方公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长期殖民统治的恶果外,也同当地人口迅速增长、森林和草原不断遭到破坏有关。目前,区内各国已加紧采取措施,同日渐进逼的沙漠作斗争。其中埃及在近20年中已从沙漠中开垦出40万公顷良田,建成11个沙漠改良区,各改良区中渠道纵横,庄稼繁茂,同附近的沙漠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即使象撒哈拉这样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也是可以被人类改造、利用的。
面积最大的高原
南美洲的巴西,它的北半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这里布满了浓密的热带雨林;它的南半部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这里树木比较稀疏,主要是茫茫的热带草原。
巴西高原广达5百多万平方公里,比青藏高原大一倍以上。但它的高度一般只有海拔600~900米,最高的邦德腊山也只有2884米,比青藏高原低得多。从地质上讲,青藏高原还很年青,而巴西高原则很古老,它的表面已变得相当平缓,一些山头也呈浑圆的馒头状。
巴西高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咖啡、甘蔗、大豆、棉花为其四大作物,产量在世界上都占突出地位。高原上矿产丰富,铁、锰储量尤为巨大,其中铁矿集中分布于高原的东南角,矿区呈四边形,据说远景储量要占全世界三分之一,因而赢得了“铁四边形”的美名。
最大的冰库
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大块常年为冰雪覆盖的陆地,连同附近的岛屿在内,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所在地——南极洲。白茫茫的冰原覆盖着南极洲面积的93%以上,冰层的平均厚度约1700米,最厚的地方达4200米,冰的总储藏量约有2450万立方千米之巨。南极洲的冰盖面积和总冰量分别占全球的87%和90%。有人估计,如果这些冰全部溶化的话,将使全球海面升高70米。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达到2600米,有着巨大的高原和高耸山脉的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也只及它的三分之一。南极洲大陆冰川不时从中部向大陆边缘倾入海中,有的集结成广阔的陆缘冰,有的断裂以后成为漂浮在海中的冰山。南极洲的陆缘冰总面积约150多万平方公里,最著名的是罗斯海中的罗斯陆缘冰,广达53万平方公里,比两个英国的面积还大;其临海的前缘形成壁立的罗斯冰障,平均高出海面50米,长度有900多公里。南极海域中的冰山有22万个之多,相当于北冰洋冰山数量的5倍。冰山的外形多呈桌状或角锥状,它们随风和随洋流向北漂移,在寒冷季节甚至可漂到南纬40°。1956年,美国人曾观测到长333公里、宽96公里的罕见大冰山。冰山重重的南极海域,是人们乘船到南极洲去必须闯过的第一道难关。
南极洲所以会变为巨大的“冰库”,主要是由于地处高纬,极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夏半年虽有几个月全是白昼,但太阳只是在地平线上盘旋,太阳光斜射,所获热量极少;冬半年则随着昏暗长夜的来临,太阳隐没在地平线之下。这里的降水以冰霰为主,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过55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积雪终年不化,越积越多,相互挤压,凝结成坚固的结晶体。天长日久,终于形成了巨大的冰原。南极冰原,冰体表面象镜子一样,能反射几乎全部的太阳光,气温因而进一步降低。南极洲年平均气温为一25℃,冬季降到-50~-60℃,即使是夏季,气温也不超过0℃。1967年,挪威在极点附近记录到-94.5℃的气温,这是迄今世界上的绝对最低气温记录。
南极洲冻结成冰的淡水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财富,地球上淡水总量的70%都储藏在这个大“冰库”中。科学家们正在设想,如何万里迢迢把南极的冰山拖运过来,以解决低纬和中纬干旱地区淡水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
最高的大陆
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以为亚洲大陆是世界各大洲中最高的一个大陆。因为,这里有平均高度在6200米以上、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所有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都在亚洲大陆上。
此外,还有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世界最雄伟的高原——青藏高原。看来,人们这种印象不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也许会使你感到意外的是,世界上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陆不是亚洲大陆,而是平常人们了解得极少的南极大陆。
这是因为亚洲大陆上虽然有许多高山和高峰,可是它的地形差别非常大,还有着宽广绵亘的大平原。据统计,亚洲大陆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就占了它总面积的25%,海拔500米以下的地面大约占50%。这样,亚洲大陆的平均高度就不超过1000米。而南极大陆却不同,那里虽然没有象亚洲大陆那样高插云霄、举世闻名的山峰和高峰,但是,它整个大陆却是一个宽阔广大的冰雪高原,所以它的平均高度就要超过亚洲大陆一倍多,是2400米。
造成南极大陆这样大的平均高度,首先要归功于冰雪。
在那里终年不化的冰川约占地球上冰川总体积的90%。
如果揭开南极大陆的冰盖,你就会发现,南极大陆冰盖下面的地面也是崎岖不平的,有高耸的山脉、陡峭的悬崖和低于海平面达几千米的盆地,岩石表面的平均高度只有800米,而覆盖在它上面的冰层平均厚度却有1700米,最厚的竟有4000米以上。所以,把岩石表面的高度和冰层加在一起,它的平均高度就要超过其他各大洲的大陆,而成为世界上最高的一个大陆。当然,如果不算冰层的厚度,它的平均高度比亚洲大陆小,那就成为世界上第二个高的大陆了。
最大的岛
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南北长2650公里,东西宽1200公里,面积达217.56万平方公里,气候极度严寒,多凛冽的风暴和雪暴,全年气温一般都在0℃以下,降水以冰雹和雪为主,每年约有300毫米。格陵兰岛是一片银白色的冰雪世界,约有84%的地面为厚厚的冰层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为1500米,冰的总体积约260万立方公里。茫茫冰原上唯一的点缀是一些高耸入云的黑色山峰,形成所谓“冰原岛峰”的景象。格陵兰岛的冰盖与南极洲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有人推算,如果格陵兰的冰盖全部溶化的话,也能使全球海面升高6.5米。内陆冰川不时把巨大的冰块倾泻入海,形成座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西洋西北部的冰山大部分来自格陵兰岛,向南漂浮最远可达北纬42°,对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船舶威胁很大。
“格陵兰”原是“绿色土地”的意思。这个荒凉的冰原大岛为什么得了这个名字呢?原来该岛的沿海有一条狭窄的无冰区。特别是在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无冰区宽约190公里,气候较为温和湿润,发育了苔原植被,并有矮小的桦、赤杨、桤、桧等林木和鲜绿的草甸。首批欧洲移民乘着船从海上远远望见这片土地时,以为将进入一个“绿色的天地”,因此给它取名“格陵兰”,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其实,格陵兰岛的无冰区也并非都是绿色的,最大的无冰区在东北部,宽达300多公里,这里气候干寒,风暴多,一片荒漠,有“北极撒哈拉”之称。
格陵兰岛是丹麦的属地,居民50643人(1981年),其中80%以上是因纽特人或与欧洲人结合的后裔。人口极大部分聚居在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首府戈德霍普。约三分之一居民以渔业为生。沿海渔场盛产鳕、大比目鱼、虾等。狩猎以麋牛、驯鹿、北极熊、北极狐和沿海的海豹、海象为主。地下资源很多,已发现的有煤、铁、铬、铜、铅、锌、石油等。西南部的伊维图特附近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晶石(一种炼铝原料)产地之一,经过近百年开采,现已采尽停产,依靠库存出口。正在开采的是铅、锌和煤矿。
最大的湖泊
地球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它的西南面和南面为高加索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的连绵雪峰环绕,其他三面则是坦荡辽阔的平原。里海是我国的称呼,它的译名应为卡斯皮海,得名于古代居住在高加索东部的一个部落——卡斯皮人。
人们称里海为“海”,不仅是由于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征,如面积大、水深、常有狂风巨浪、动植物与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于它过去确实是海洋的一部分。大约在几百万年以前,里海是与黑海和地中海相通的,以后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陆范围曾多次发生变化,里海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万1千多年。在地理学上,这一类湖泊被称为“海边湖”。
里海的轮廓略呈“S”形,南北延伸,长1200公里,平均宽320公里,湖岸线总长7000公里,面积广达37.1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世界第二大湖——苏必利尔湖面积的4.5倍,比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还大51%左右。水域的深度自北向南递增,北部水深一般只有4-8米,中部深至170-788米,而南部的最大深度达1025米。整个里海的平均深度为184米,总贮水量7.6万立方公里。
里海水位的变化无常是罕见的,有史以来,水位的升降幅度就达16米之多,从而使里海的面积也变化不定。造成水位变化的原因有气候的变迁,地壳的变动,人为的破坏。近代,人们在里海最大进水来源的伏尔加河流域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使得从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水量每年减少50立方公里。里海的水量收支不平衡,每年减少23.1立方公里,水面下降6-7厘米。有人估算,若不采取措施,到2000年,里海的水位可能要比现在下降2米,面积缩减数万平方公里,这将对里海的生态带来严重问题,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
最长的河流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先后都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所以发生这样的分歧,这里除了长度量算时的精确度外,主要是一个如何确定河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