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们还应看到水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全世界约有60%的地区供水不足,既有中东、北非干燥地区国家,还有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我国也属于淡水资源紧张的地区,人均占有水量相当于世界的1/4。由于人口猛增、工业布局不当使水质污染也相当严重。据统计,当前世界上每年排入水系中的工业废水约达4200亿吨,能造成超过它若干倍的水失去使用价值。有人曾预言,继能源危机之后,人类社会将面临水资源的危机,所以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3)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更新性,能够循环再生。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导致木材大量砍伐,使森林每年以1800万~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造成地球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森林面积缩小,人口增加,两种趋势结合,导致人均森林占有量迅速减少,在发展中国家,因人口激增,烧柴是毁林的重要原因,植林只有其消耗量的1/20。看来森林自然资源的危机并不亚于水资源的危机。
(4)人口发展还必须与土地资源相适应。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源。
至今人类食物能量的80%是靠耕地提供的农业产品,其他的10%靠草原和牧场,还有10%来自海洋。可以说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食物来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粮食供应可以有四种途径: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开发新的替代食物;四是扩大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能力。可是对全世界和当前的生产技术来说,主要是以前两种途径获得补给。待垦土地分布偏离人类活动地区,且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不仅是垦植难度大、投资也大。从战后发展来看,扩大耕地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在1950-1980年的30年间,耕地面积扩大了14.5%,而人口增长却达到了70%,使人均耕地面积由0.5公顷降至0.33公顷。同时由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过度采樵,以及排灌不当、滥伐林木、城市和道路扩展等因素,而使耕地恶化的情况也很严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9000万亩土地沙漠化;有188万亩土地水渍和盐碱化;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又使许多良好的农田永远不能再耕种,所有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行为终将对人类食物来源构成巨大威胁,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由以上几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自然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人的角度,人的生存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因此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建设和谐的生态化城市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城市发展的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内与城外的和谐。城市的物质、能源、信息来自城外,垃圾、废水、废气排向城外,城内与域外的平衡尤为重要。一旦城内与城外流通堵塞,城市就会陷入混乱。
1985年建立的深圳华侨城是和谐生态化城区的典型。华侨城面积2.6平方千米,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特色明显、各项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区,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华侨城绿化率达到43%。华侨城塑造了鲜明的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陆续建成的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占地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缩景区。景区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的风情,也展示了世界的典型风貌。创建的民族艺术图、土风艺术团和亚洲艺术图,把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相结合,使华侨城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阿斯旺大坝的得与失
1970年7月埃及人民在尼罗河上建成了阿斯旺水坝,坝高111米,长3830米,坝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湖,有灌溉、防洪、发电、运输的综合功能,使尼罗河下游航运得到了改善。但是从此却带来不少烦恼。由于上游水库可控制尼罗河洪水,故尼罗河下游两岸河水不再定期泛滥,两岸因得不到尼罗河带来的大量营养而渐趋贫瘠、干旱,最后变成沙漠。又由于尼罗河入海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倒退,尼罗河下游淡水鱼类大量死亡。阿斯旺大坝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上最失败的工程”。
“麝香之路”
近年来大量考古发现表明,以西藏阿里为中枢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麝香之路”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陕西考古研究所主任张建林认为,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麝香之路”不仅是古代的商业道路,而且是一条东西方文化、宗教、外交、军事交往的重要通道。
罗马帝国在公元一世纪便通过昌都——拉萨——阿里——西亚一线交换西藏盛产的麝香,因此这条路被称为“麝香之路”。张建林介绍说,他们在阿里发现的各种石器中有东亚、南亚、北非和欧洲原始文化的典型器形,表明这条通道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在阿里北部,他们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的岩画上有生活于中亚和非洲的骆驼和鸵鸟。研究表明“麝香之路”的兴盛是在公元10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的古格王朝时期。
近期在古格寺庙和洞穴里发现的壁画上,有当初木材、布匹和杂物交易的情景。山洞内至今还堆积有当年的杏干和杏核。考古发现同时表明,东西方宗教、文化也通过“麝香之珞”在进行交流。古格王多次派人到印度学习佛教,考古学家近年在山洞里还发现了葡萄牙文的《圣经》的残页。
如何欣赏动植物景观
1.观其形。不论植物资源,还是动物资源都有其外形的观赏价值。如植物中竹、桦、杨的挺拔,松、柏、梅的苍劲,柳、莲、椰的亭亭玉立。动物中狮、虎的威武,长颈鹿、大象的高傲、从容,熊猫、企鹅的稚雅顽皮,都是审美的重要内容。
2.看其色。色彩是大自然中重要的审美要素和构景条件。当花木成丛成片时,无论是单色还是彩色,都能给人以最强烈的视觉刺激,令人赏心悦耳、赞不绝口。如昆明的世博园就是以花草树木的斑谰色彩构成园中主景的,北京的香山的最佳游期是秋末,是因为那时遍山的黄栌经霜变红,成为该旅游景点的特色。同时,不同的色彩还能代表人的不同心理,如鲜艳的暖色代表喜悦,淡雅的冷色代表清高、肃穆。不同的场所,可选用不同的颜色,对烘托景点(环境)气氛有独特作用。
3.嗅其味。花草的清香是大自然气息的主要来源。人们游到某地,感受自然,嗅觉的作用不可轻视。自然的清香会使人怡神健体,陶醉其中。如兰花、梅花、水仙的暗透幽香,米兰的清香四溢,玫瑰、茉莉的香中带甜等。不少花卉可制取香料。园林中置放几株有香气飘溢的花木,一定是吸引游人聚往的重要景点。
4.闻其声。绝大多数动物是能够发声的。动物的声音是大自然中生命的象征。不论是乌语还是兽言均能够传递信息,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使人通过听觉感受自然。尤其是人文景观不断侵占、蔓延的今天,动物越来越多地失去了自己栖身的家园。不论是在野生动物园还是人工园林,聆听动物的鸣叫吼声已不再成为司空见惯,而是令人惊奇、兴奋,并能唤发对动物珍爱的情感。可以说,动物的鸣叫是游人渴望捕捉到的审美信息。
5.察其动。动物的行止动静和花草树木的生长是对人颇有吸引力的美感。动植物生长具有节律性,不同生长时期有不同的特征,为大自然凭添几分生机活力。动植物的动态美是自身生命的表现,也是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猛虎下山的威武,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猿猴攀援的敏捷。鱼虾游水的优美,鸟类飞翔的舒展。还有风吹草动树摇,雨中翠绿欲滴,阳光沐浴植物蒸腾,淡雾飘散等都是值得细细欣赏的美景。
总之,对动植物的欣赏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人学到科学知识,激发环保意识和爱惜植物、保护动物的绿色理念。
我国湖泊趣话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太湖和西湖苏州以其古朴幽静的园林和风月无边的太湖著称,杭州则以仙女般美丽的西湖而闻名。
杭州西湖,曾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由于长期泥沙的淤塞而演变成湖,再承受山泉和溪流的补给,加之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市,湖光山色相映,景色美不胜收。苏东坡赞美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汝淡抹总相宜。”
2.母系社会的活标本——泸沽湖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欲称亮海,为川滇两省的界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沪沽湖是受岩溶作用而形成的高原断陷湖泊。整个湖泊状若马蹄,湖心簇拥着诸多岛屿,湖泊四周群峰环抱,湖光山色相互交辉。泸沽湖不仅以其自然生态美而使人流连忘返,而且以其特有的风俗民情引人人胜。泸沽湖畔居住着古老的纳西族,他们服饰华丽、歌声优雅。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是古老的东巴文化的代表。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至今仍延续着独特的婚姻方式和以母系传统组建的家庭。
3.载入史册的古战场——鄱阳湖鄱阳湖以其博大而著称,面积为2425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又以其“新”而诱人,是我国最年轻的湖泊之一。鄱阳湖以其“变”而神秘:
每年洪水季节,烟波鄱阳湖以其“变”而神秘:每年洪水季节,烟波浩渺,秋冬之季,洪水退尽,只见水面如带。因此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夏天一大片,冬天一条线”。鄱阳湖还以古战场载入史册,元未农民大起义,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康山岛水域,结果陈友谅兵败身亡,朱元璋大获全胜,为其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葡萄美酒夜光杯——月牙泉从甘肃省敦煌县城往南约5千米处,就是被称之为“沙岭清鸣”的鸣沙山。登鸣沙山俯视,在四周沙山的环抱之中,静静地流淌着一股翡翠般的清泉,其水面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这就是著名的月牙泉。月牙泉本是党河的一段,由于党河改道,残留的河湾形成一个单独的湖泊水体。月牙泉所在地的敦煌、酒泉一带盛产夜光杯,这是一种名贵的饮酒器皿,倾酒入杯,对月映照,雪白有光,香味倍增。唐朝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一首夜光杯的赞美诗。
5.郑板桥“难得糊涂”——扬州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西北郊,是古老河道经人工改造而成。这里坡岸起伏,两岸垂柳,清流映带,亭榭溪塘,令人留连忘返。瘦西湖拥有虹桥、长堤、徐园、小金山、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触景生情。创作出流传百世的兰竹石钟和“难得糊涂”的千古名句。
6.中俄界湖——兴凯湖兴凯湖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的两国边境线上,北部属于中国,南部属俄罗斯。
兴凯湖浩如大海,水天一色,景色迷人。
7.海拔最高的天湖——纳木错纳木错曾名腾格里海,藏语为“天湖”之意。它是世界上海拔较高的大型湖泊,素以海拔高、湖面大、景色瑰丽著称。纳木错周围不仅水草丰美,牧场优良,而且历史上庙宇林立、香火旺盛,每年藏历五六月,都有不少藏传佛徒前来转经朝佛。
我国的湖泊千姿百态。有趣的是,从湖泊的名称上还能看出不同民族与语言的地域特征。汉族称之为湖,藏族称之为错与茶卡,蒙古族称之为诺尔,满族称之为泡子,白族称之为海。汉族因地区的方言不同,对湖泊也有不同的称谓:江苏、浙江和上海人称之为荡、漾,山东人称之为泊,河北人称之为淀,四川人称之为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