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87

第187章 谤言不听

“原文”

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汉主相闻者[1],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然谤言流闻于外,陆逊表明瑾必无此,宜有以散其意[2]。权报曰:“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3],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之。孤与子瑜可谓神交[4],非外言所间[5],知卿意至[6],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注释”

[1]瑾:即诸葛瑾。字子瑜。汉主:即刘备。[2]散其意:解除他的顾虑。[3]委质定分:委身于人,名分已定。[4]神交:推心置腹的友情。[5]间:离间。[6]意至:心意真挚。

“译文”

当时有人传言诸葛瑾派遣亲信和汉王互通消息,孙权说:“我和诸葛瑾有生死不变的誓言,他不会背叛我,如同我不会背弃他一样。”然而流言四处传播,陆逊上表说,诸葛瑾肯定不会做那种事,君王应该有所表示,解除他心中的顾虑。孙权回信说:“诸葛瑾和我共事多年,情同骨肉,互相了解很深。他的为人,不合道德的事不做,不合礼义的话不说。当年刘玄德派诸葛亮到我吴地,我曾对诸葛瑾说:‘你与诸葛亮是同胞兄弟,弟弟顺从兄长,符合礼义,为什么不把诸葛亮留下呢?诸葛亮如果留下和你在一起,我会写信给刘备解释,我想他会同意的。’诸葛瑾回答说:‘我弟弟诸葛亮已经失于算计,委身刘备,有了君臣的名分,按照礼义不应再有二心。弟弟不留在这里,如同我不投奔刘备,是一个道理。’他的话足以上达神明,现在怎么会做出那种事?以前收到诽谤他的书表,我立即封起来送给他,并亲笔写上批语。我和诸葛瑾,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之交,决非外人的流言所能离间。我已明白你的想法,立即封起你的奏表,送给诸葛瑾,让他了解你的意思。”

“点评”

流言不能离间,这是孙权的聪明之处,也是使诸葛瑾感动的地方。东吴内部,君臣之间,能够以诚相待,这是孙权之所以能够保有江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