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1],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2]!”因自投于床[3],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4],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5],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日,泰从百馀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6]。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注释”
[1]三子:谓齐王祐、太子承乾、魏王泰。一弟:指汉王元昌。[2]聊赖:寄托,依靠。无聊赖:非常失落。[3]自投:自己撞过去。[4]汝舅:即长孙无忌。为晋王李治母亲长孙皇后之兄。[5]属心:归心。[6]酺(pú):饮宴。
“译文”
太子李承乾被废以后,太宗到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出去,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人,太宗对他们说:“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我的心里实在是非常失落。”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知,想立谁为太子。太宗说:“朕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如有不同意见者,我请求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李治拜谢长孙无忌。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归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太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悖逆,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丙戌(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太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苦心经营而得到。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而藩王企图谋取的,两人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为后代之法。而且李泰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与李泰均安然无恙。”
“点评”
太宗的儿子,没有特别出色的,看来基因的遗传是有限的。立嗣之难,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唐太宗极为痛苦,甚至到了要自杀的地步。李治的仁孝,也只是表面现象;只要看他纳取太宗的妾武则天,就可以明白其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