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历史的底片:摄影
8247300000009

第9章 小相机,大视野(7)

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也无须介绍和注解,凭视觉直觉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图。作者不能靠文字达意、用标题说话,靠人、物、景和整个画面的结构去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作品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

3.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处于陪体地位,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对深化主体内涵,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画面上由于有陪体,视觉语言会准确生动得多。它的作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1)陪体深化主体的内涵。

从作品《技革迷》来说明,画面的主体是两个工人,陪体是机器齿轮和桌上的饭,机器与工人和饭一起构成了生产技革的情节。

由于作为陪体的大型机器旁边,工作桌上摆着的剩饭、工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使情节中潜藏着许多的内涵,机器和桌上的饭,是工人的形象语言,它是工人在“四化”建设中,废寝忘食地搞技革的真实写照,这里陪体所帮助表达的视觉语言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2)画面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

(3)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上所占面积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

由于画面布局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要留下能够说明主体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全,主体会削弱,不要贪大求全,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取舍人有分寸感。

(4)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有时陪体有不直接见诸于画面的情况,我们说陪体虽是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而在画面之外。画面上主体的动作神情是与画面以外的某一对象有联系的,这对象虽然没有表现在画面之上,却一定会出现在观赏者的想象之中,这种表现我们叫做陪体的间接表现。

陪体的间接处理是结构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扩大画面的生活容量,创造画外之画,让观赏者的想象来参加画意的创造,引起欣赏的兴趣和回味的余地。所以结构画面要做到像外见意,画外有画,画幅有限,画意无限。一些经典画例给我们以示范,如《深山藏古寺》,只画了小和尚下山溪边挑水;《竹锁溪桥卖酒家》,只在竹梢上写一“酒”字;《踏花归去马蹄香》,马蹄的香都不在画面之内,画面只见蝴蝶飞扑在马蹄之中,只留给观众去想象。绘画中的这些艺术构思很值得摄影者在立意和结构中学习,在选取素材、经营画面时,同时要考虑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审美要求,要学会利用间接处理陪体的手法,加强摄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在许多的摄影艺术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从画面上看到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着烘托的作用,以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是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我们称它为背景。

(1)前景

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①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作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春天的桃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代季节性,又使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作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亲临其境。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竹、红棉作前景,具有南方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对主题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②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结构画面对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像有了纵深轴线,使人感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树、山等。

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

③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强突出画面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为了一个数据》和《新炊间黄梁》)。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了展示农村生活日益富裕的景象,前景是两只新的铝制水桶,上面摆着等着要下锅的鱼块、肉类、蔬菜、白米等,由于它们处在画面的前面,成像大而鲜明,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印象,加强了对内容的概括力,增加了画面视觉感。

④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如《差距》《第一接触》),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题。

⑤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画面的地位感,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明特征的景物作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很有利的。给观众以地位感,在其他艺术文学创作中都是很重视的,要引人入胜,先要引人入境。像李白的诗句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句诗中第一句很重要,先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所以后面引发出来的思故乡的情感才自然、真实。而摄影艺术会做到这一点,就常常借助于前景来达到。

⑥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面的装饰美。一些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用来作前景,使画面像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一样增加了美感,显得画面生动活泼、跳跃(如《宝钢圆舞曲》《新的高度》),将人物镶嵌在中间,十分优美、优雅、自如。

(2)背景

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于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练准确,使视觉形象得到完美表现。

一切造型艺术家都很重视背景的作用,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都非常重视背景对主体的烘托。摄影艺术家同样懂得,背景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有举足轻重之势。往往有这种情形:拍摄一幅作品,主体、陪体、神情、姿态都很理想,但由于背景处理不好而告失败。

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调对比。

①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抓取有时代特征的景物,使人们了解时代背景。

如用冒烟的火车头或工厂的烟囱作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使人感到生意蒸蒸日上,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能启发人们的审美感情;但在80年代的今天,仍然这样作背景,就会被说成是污染,反映码头工人的也是如此。拍摄人像也很重视选取富有特征的环境作背景来衬托人物的职业和性格特征。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背景的衬托也有正衬、反衬之分,如幸福的儿童用鲜花盛开的花园作环境衬托,是正衬;如饥饿贫穷的儿童处在花花世界的繁华街道上,是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