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物的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是主要表现人物内心感情的身体部分,在拍摄过程中,要仔细揣摩被拍摄的对象,分析其面部的特征。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都长得很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又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如有的国家认为脖子越长越美,有的则认为耳朵越大越美等不一而论,所以在拍摄人像中,拍摄者应充分调动不同的拍摄技巧,根据不同人物的审美观点、脸形特点,突出被摄对象“美”的方面,掩盖丑的方面(这里的丑是指人的自然缺陷),把人物拍得既像本人,又比本人更美。
②手的动作在人像摄影中的作用
在人像摄影中,手的动作对人物造型、表现人物个性特征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手是人的第二面孔”,在拍摄取景时,摄影师一定要检查对方手的位置是否放得恰当自如。拍摄时不能主观地任意摆布被摄对象,要把手势的表现当做一种语言,来美化被摄人物的整体形象,达到感情、神态、环境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是艺术的创作,如手势造型、手托下巴等。
③身体姿态对造型的影响
从摄影角度来看,和手势一样,身体姿态也是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被摄者或坐或站、或正面或侧面,不同的姿态选择,通常要考虑到其性别、年龄、性格等多个方面,才能拍摄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人像摄影作品,而摄影师正是通过这些表现手段,来完成人像摄影中形象美的塑造的。
④抓好瞬间
人像拍摄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特别瞬间。摄影中的瞬间是指被摄对象运动发展变化的一个短暂的过程,也是摄影创作中把握形象的拍摄时机。那么,如何才能抓好这一瞬间呢?因为人眼变化最快,是人心灵的窗户,因此,拍摄者在按下快门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捕捉被摄对象眼睛最传神的瞬间。一般来说,一张人像作品的好与劣,关键在于抓拍瞬间时,在对被摄者深入地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拍摄者能否通过被摄者眼神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⑤表情、神态、形象的统一
人像摄影的拍摄在于生动地揭示人物真实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也就是要“拍活”。拍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追求动感,因为动感不仅是外在动作和姿态的变化,更是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活动的表现。通常情况下,当被摄者完全处于生活自然情景中时,拍摄者一旦发现其最好神态,迅速按下快门,这种方法一般能抓好瞬间。
2.难忘的瞬间——人物肖像的拍摄
(1)带环境的人物肖像拍摄
拍摄人物一般要有特定的环境,只有在特定的环境里,被摄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从而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特定环境的人物肖像要达到人物和环境的统一。通常在这种拍摄中,摄影者要借助环境、情节、动作来刻画、再现人物,如正在思考和创作的剧作家、田野里的农民等。
(2)不带环境的人物肖像
所谓不带环境的人物肖像的拍摄,即“标准照”、先进人物照或艺术肖像,它是以单一平面为背景,用黑白灰以及单颜色的背景拍摄的人头像。由于没有环境的烘托,不带环境的人物肖像需要在构图、色调对比、用光、人物姿态等方面特别下工夫。拍摄不带环境的人物肖像时,在满足肖像对象的要求、做到形似的前提下,尤其要注意神似。
此外,当在室外拍摄时,可能因来不及准备背景材料,拍摄中要因地制宜,较好地利用蓝天、绿树、建筑物的墙壁等;另外,为了使背景“干净”,还可用开大光圈、压缩景深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3.让画面更美丽——人像摄影的构图
摄影创作构图主要是指照片各个部位的结构,也就是指画面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结合在一起,成为完美的画面。每一种形式的摄影都离不开构图。那么,在人像摄影中,怎样才能把画面处理得完美和谐呢?首先,拍摄者要善于观察、分析和研究周围不同人物的特征,抓住其本质的东西。其次,拍摄者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构图方法,如人像摄影中的光线、线条、色彩、虚实、影调层次、高低、远近、大小对比等诸要素的处理。这样,一幅完美和谐的构图就可以成功地制造出来了。
下面几个方面是人像摄影构图的禁忌,列出仅供大家参考:
①主体安排忌孤单无陪衬。
②主体位置应避免上下左右居中。
③水平线忌上下居中,应避免将画面割裂开来。
④画面横竖斜线忌割裂。
⑤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应避免歪斜不稳。
⑥衬景应当以衬托主体为主,不可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⑦物体拍摄忌居中,人像摄影忌正面拍摄。
⑧画面横、竖线条距离的排列,忌无疏密变化。
⑨画面应避免杂乱无章。
⑩景物断续线忌无高低起伏,一字排开。
4.打造完美人像——人物的处理和造型
除了要精通照相机这一手中的“武器”外,拍摄一幅成功的作品还要具备一定的摄影技巧,也就是人物的造型和处理,努力用娴熟的摄影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
一般来说,照相机位置的选择、人物角度的确定、人与环境背景的搭配(包括服装、道具、适当的化妆修饰)以及光线的处理是影响人物造型的四个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生作用。在人物造型中,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不能孤立地单独分开和割裂开来,必须根据实际的摄影情况,综合考虑和使用这四方面的要素,正确地处理好人物的造型。
第六节关于摄影的构图学说
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当你很熟悉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在很大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此,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1.构图的概念
(1)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辞海》,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概括地说,所谓构图,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2)构图的目的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做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像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博视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画面上而已。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烦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3)构图的性质
构图和设计可以通用,因为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设计的精确概念和它的原始含义是构思,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构图不仅指具体操作,而且还意味着把整个形态作为与复杂的摄影规则相联系而描绘的对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现实的境界,成为不同于自然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想艺术的统一体。作品的复杂性是由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然而在画面处理上贴切自然,五彩缤纷,浑然天成,绝少斧凿痕迹,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图就在于摄影者在创作时,就像“工师之建宅”,经过一番选择提炼,筹划安排,在组织结构上下了工夫,在“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中体现了摄影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独具。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巧思结构,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出本质的东西,并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迷乱。
素纸也可处处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也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
2.创作与构图
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当一个摄影者的头脑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时,他就会创造一个好的构图。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就像上面所谈的,和写文章离不开布局和章法一样,它是作品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创作与构图的关系就是那样密切。
(1)主题的形成
创作原意是艺术家形象的活动,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生活的复制,主要是因为包含着创造和想象,包含着摄影者的激情和创造力,包含着形象思维力和概括力。无疑,每个摄影者在他生活的任何瞬间,都有可能被某种思想感情所占据或激动,有时候这些思想感情使他难以摆脱,于是就开始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热心地寻觅这种思想感情的表现。
摄影者在生活的瞬间中创造出摄影艺术作品来,这是一种奇特而高涨的激情形式。因此有些人把这种激情称作为“灵感”。这种灵感,心理学家认为是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是因思想高度集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创作能力。但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出现的。灵感的来临常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是在无意之中被触发的。激发灵感的机缘很多,各种启发因素的作用实际上是促使摄影者在想象中流动的,瞬间的未定形的思想感情明朗化并找到感性显现的美的形式。周恩来同志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他解释说,“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唯独天才的艺术家才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正像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生活和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的一切无不隐藏着美的因素,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去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
(2)主题与构图的关系
主题确立后,艺术构思是形象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虽有形象,但不是实践阶段。因此,事实上还有若干细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尚有疏漏,而要完成创作意图,必须具体地把在构思中的形象和画面描绘出来。
如何表现是个技巧问题,但技巧正是整个构思的组成部分,而构思的成熟又取决于认识的深度。为了获得表现力,艺术家在画面上寻找“造型动机”、物体结合和各种变化,以便找出其中最优秀的一种,这就是构图。
每个艺术家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有自己扎根的土壤——人民和生活。离开了这块沃土,生命之树就会枯萎,艺术之光就会熄灭。
作品总是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思索、判断和结论,透过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素养、思想、性格、情趣、要求和愿望,在作品的后面是作者的个性,在真正的创作活动里,形象是具有强烈个性的。
构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摄影者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造型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构图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