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唐六典》称,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节乃是道教节日。
按照道教的说法,地官由于要过生日,于是大赦孤魂野鬼,民间因此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人间为免受鬼神干扰,便在七月十五日为其供奉一些食品及焚烧冥纸、法船,希望孤魂野鬼收到礼物后升往极乐世界去。这一天,人们还会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张灯在水里。
节日这天,人们还会带上祭品,到坟地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之仪式相似。传说去世祖先的鬼魂在七月初会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习俗。当天,有的人家会在门前或街道巷口为去逝的先人焚烧纸钱。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盂兰盆会,则是来源于佛教的习俗,比道教的中元活动要早,我国从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开始仿行。“盂兰”是梵语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器皿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因此,盂兰盆会实际是个“孝亲节”。史上依据《盂兰盆经》举行仪式,始于梁武帝。自此以后,历代帝王以及民间开始每年举行盂兰盆会,以报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