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才算80后诗歌群落呢?显得划分的标准不够统一,是以地域、理论主张、还是以诗风呢?80后既鲜有自己鲜明理论主张的诗歌团体,也少有诗风相似的诗歌群落,只有诗人聚合成群的现象,而聚合成群一般也都是小地域,小范围的组合,比如火种诗社、野外诗社、河畔诗社、“在南方”诗歌。有一些有地域性质但后来突破了地域以网上聚合和联络为主的诗歌群落,如玄鸟诗社、大西北诗群、蓝星诗群。也有一些依附在非80后诗人创办的论坛之上,比如北岛创办的“今天”、沈浩波创办的“诗江湖”、庞清明创办的“第三条道路”、陈先发创办的“若缺诗社”,还有一些依附在诸如“大别山诗刊”(碧宇创办)、“诗三明”等地域性地方性诗歌论坛上面,以及“橡皮”、“卡丘”、“大象”等有著名诗人积聚的地方。他们的结合大多有就近选择的缘故,在由于群落内诗风与写作主张的相互影响,他们的写作大都有相互趋近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写作气质和态势。这些诗歌群落几乎涵盖了一半以上的80后重要诗人,但是很多诗人却仍然保持着独来独往的圈子外写作。
大西北诗群
“大西北诗群”创建于2006年6月,前身为青年诗人知闲和旱子创建的大西北诗歌论坛。先后创办《大西北诗报》(2006年7月起)和《大西北诗刊》(2007年5月起)。《大西北诗报》由知闲、旱子、陈就任主编,原甘肃省作协主席、《敦煌》诗刊名誉主编高平先生任名誉主编,著名诗人梁小斌为诗报题词。
《大西北诗刊》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娜夜女士担任主编,诗群主要核心成员有知闲、旱子、单水、南岩、余子愚、啸翃、石雨祥、舒雨湖、北残、莞君、陈亚伟、饭后散步、山野牧人、楠莛、思不群、丙丁、与戈、亨一、钟国昌、90后醉着的佛等21名青年诗人。《大西北诗刊》在“传承中华诗情,繁荣西北文化”和“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理念下,先后推出当代维吾尔族诗人专辑、甘肃80后青年诗人作品大展等专辑。甘肃80后大展刊登甘肃省50多名青年诗人,300多首诗作,被甘肃省文学院副院长、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秘书长高凯先生称为:甘肃文学乃至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事件。迄今为止,《大西北诗刊》已出版8期。大西北诗群,诗风多样,个体性较强。如知闲成为硬汉现实写作的代表;南岩成为现实达达感觉派的代表;余子愚,注重现实书写的厚度;思不群、北残,追求现实中的光和浪漫。
野外诗社
野外诗人俱乐部(野外诗社)于2002年3月在杭州创建,发起人为均出生于1976年以后的青年诗人胡人、江离、楼河、炭马、飞廉、古荡。现有成员20余人,以在杭州生活、工作、学习的青年诗人为主。习惯被称为“野外诗群”,简称“野外”。
《野外》诗刊、野外论坛、野外诗人沙龙,是“野外”三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野外》诗刊的定位是面向国内比较优秀的青年诗人,创刊于2002年12月。至今已出刊8期。《野外》诗刊的编选原则是:入选作品要有一种沉静的品质,它使诗人与时代保持了某种距离,这种距离能够让诗人更好地看待自己和所置身其间的世界。
野外论坛创建于2003年1月。它的宗旨是:交流、平静、光辉,秉持健康的“野外”姿态,排斥口水、漫骂、与诗歌本身无关的纷争,仅就诗歌艺术本身进行探讨。
野外诗人沙龙以“野外”成员和生活在杭州的青年诗人为主,创办于2003年12月,至今已举办50多期。开办这样一个沙龙,最初只是希望“野外”同人有一个定期面对面交流聚会的机会。而随着参加沙龙的诗友的增多,影响也日益扩大,最后逐渐形成了“野外诗群”的概念。
大陆蓝星诗群
蓝星成立于1998年江苏某大学内,最初是以丁成等人为核心的一个校园诗歌组织。2004初在乐趣园建立了蓝星诗歌论坛至今,它在以“一代人的蓝星,中国新锐文学策源地”的口号下,聚集了众多中国80后与后80诗人及批评家。蓝星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资料的总结和对各种80后现象的争论。
蓝星作品以80后文论集结为主,尖锐,先锋,带有资料性和文献性。正是《蓝星》的文论性质,使得蓝星成为80后一时先锋的阵地,影响甚大,以评论的成就为大。蓝星主要成员:阿斐、啊松啊松、巴彦卡尼达、丁成、董非、镭言、黑人、李原、李浪、马梦、秦客、三米深、唐纳、王东东、巫小茶、文莱、羽茗、玉生(按姓氏字母先后顺序排列)。蓝星主要作品:《蓝星·80后文论卷》《80后诗人备忘录》《80后诗歌档案》。
“在南方”诗群
“在南方”诗歌传播机构暨沙龙由肖水、茱萸、叶丹、洛盏、余味、蒋鼎元、蒲俊杰、刘化童、鱼小玄、吾勉之、秦一、锦年、厄土、顾不白、徐萧、杨戈等上海青年诗人于2007年发起,由复旦诗社、同济诗社等高校诗歌社团联合支持,致力于在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的中国南方,开展针对大学生和中学生的义务诗歌传播活动,增进当代青年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理解、支持和热爱,努力塑造中国“诗歌义工”形象。同时,我们倡导青年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催发、保存、推进青年诗人和年青一代正面参与社会进程的努力。“在南方”支持机构及合作单位有:复旦大学复旦诗社,同济大学兰樱诗社,上海电力学院路林诗社,嘉兴学院文学社。其中肖水、洛盏和茱萸等重要的诗人都迷恋自我对植物、即景、幻境的声、色、触感、气息的构造,造境的成分较大,有时候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仿佛只觉得他们在投掷和拼凑美丽的词语。他们无我的世界,把词语还原给了物。这可能和他们身处于超级繁华的大城市有关。
玄鸟诗群
2007年7月,安徽80后诗人潘建设和黄运丰共同创办了玄鸟诗社,潘建设任社长,黄运丰担任《玄鸟》主编。此后这个诗社在安徽乃至全国各省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诗歌写作者,以80后诗人为主。他们以玄鸟诗歌论坛为阵地,用激情冲击诗歌的高度,用生命谱写生命的篇章。玄鸟诗社提倡直接抒写和限度叙事及有深度、泛诗意的诗歌写作主张,纠正了当下诗歌写作的口语泛滥、诗意泛滥、情感空虚的现状,试图将诗歌的功能重新推回到急切表达人们心灵的层面上,重现事物原生态的美学主张,对诗歌在表情达意方面展开的多重方式和手法探索打开了一条道路。
近一年来,玄鸟的诗人凭着各自别具特色的写作,日益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并在众多诗歌刊物,以集体或个人名义发表作品。玄鸟诗人一次次集体亮相,向众人展示了诗人们文本的质量以及青年人的爆发力,也昭示着一群富有天才写作倾向的年轻诗人正跻身于庞大的中国诗坛,为中国诗歌带来新气象。玄鸟诗社至今已招纳会员80余人,其中以“玄鸟十三翼”“玄鸟三剑客”“玄鸟四公子”“玄鸟七才”为代表。他们分别是潘建设、黄运丰、西洲、高标、张会勤、毕梓桐、南煜、曾明、许明明、叶章节、榛莽、阿齐、浅湖、十字阿西、七月、鬼啸寒、汤贤生、颜炎、卢山、侯佳川、斑马来了、姚付林、吴伟锋、竹月、弋戈、寞子瞬、许岱。其中潘建设和黄运丰这两位诗社的领头羊,诗歌创作成绩斐然,诗歌写作成为他们的寻找精神归宿和打开多种可能性出口的秘钥,现实与精神与理性思考在这里成为一次完美的结合,他们有望成为80后诗歌的中坚力量。
秦诗群
秦诗社的主要成员是土豆、木桦、鬼鬼、叶冠、王子、小宽、旋覆、刘小翔、莫小邪、初九等,2002年,诗刊《秦》创办。一本倾向性强、主要由80后选稿、主编的先锋性刊物。
他们的创作偏于实验,有点小先锋,有一种达达主义的个人色彩和主观倾向在其中。
火种诗群
火种诗社,地处祖国边陲,军垦兵团。创建于1999年春天的新疆石河子大学,首倡者彝族诗人的日木呷。火种同人间有一条行动盟约:用尽生的时间和心血办好《火种》,让诗性精神于强大现实意义的微弱部位发出持续和冲突的光亮。
火种同人坚持原初、平等、回归的自然而然诗写之路,他们的美学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条:1.真正的诗,一种滥觞于个体先天罪感的交代,随着个体的成熟、完善、残缺并死亡,诗的表求像一条大河样不息奔涌,诗的后天观照也越来越多地掺杂其间,抒情性此时俨然充当了诗之理喻的载体,当生命个体终竟,一首大诗才在真正意义上画上句号。所以人们说,死亡是一首冷酷之诗、完备之诗,死亡的先天性表明了纯诗的先天性,而世界观确定无疑是诸多有因个体(包括诗主体)后天的思维意识的集成活动。2.诗的死亡说:任何诗主体都无法亲见其生前、生时、死时、死后的情状,甚或无法亲见其生(活)的持续性的运演或矫作,在镜子里人们观察到的也是他的虚拟镜像;任何诗主体都无法与诗正面相逢,诗学体系乃是一种研究和触摸诗神在人类内心真实存在的必要。
火种诗社代表人物有弓阳、水默、孔垂炼、边树、古原、去影、刘晔、张俊贤、的日木呷、杨钊、萧清、旗烈、阚泽等。他们的创作,大多闪现了边疆特色和死亡玄学的神秘色彩。
河畔诗群
河畔诗社2003年秋成立于皖西学院。成立之初,核心成员为木贼、陈巨飞、叶落不扫等人,陈巨飞担任首任社长。现有代表人物陈巨飞、叶落不扫、小小唐、枫非子、孙苜蓿、简翦翦、抹园等几位青年诗人。他们的写作状态相对安静,充满了怀念、对植物和酒的钟情,有一种灌木的清醒和女巫的疯狂、偏执气质散布其中,这可能和他们所处的山区环境有关。
中原诗群
中原诗歌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前身为流行诗歌论坛(高野主持)和诗群落诗歌论坛(余子愚主持),中原诗歌论坛在高野和余子愚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合并并组建成功,团结了大批河南青年诗人,以衣水、西屿、高野、田春雨、丁东亚、北荒、周涛、余子愚为代表的青年诗人极大地推动了河南新诗的发展。
中原诗群成员有衣水、刀刀、西屿、高野、李明、田春雨、李浩、史芳娜、丁东亚、西马、马东旭、周涛、余子愚、刘旭阳、西间、纳兰容若、北荒、言东、张艳庭、刘良伟、徐林、褚矗、林原、隆采、芒川、一居、荒原等。中原诗群的大部分写作都比较关注个人在现实中的处境,主张在生活的脚趾上叙事,在刀口上抒情,疼痛写作,声音的碎片,诗风稳健,如余子愚、刘良伟、高野、马东旭、丁东亚、李明、刘旭阳、纳兰容若、芒川等。还有以周涛、褚矗为主的哲学存在思考的诗写作。他们的诗歌大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乡土情结,在现代文明中周旋,既显得老成,又显得焦灼,不先锋却有先锋性,如笨重的拖拉机在原野在稳重行进,这可能和河南的经济有关。
还有很多80后诗人并没有建立自己独自的圈子和群体,而是在老一辈或者群体性很弱的诗歌写作群体中,如不少80后加入了下半身诗歌写作、垃圾派诗歌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广东诗人俱乐部、本地的文学论坛和以正规文学刊物为依托的文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