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举着小鸟回到家,家里人害怕,都叫他快把鸟扔了,说是妖怪。神农哈哈大笑说,它可不是妖怪!你们想想,花蕊的病左看不见轻,右看不见好,为什么下了十二味药,生下来这个小东西病就好了?是啊是啊,大家齐点头。它是上苍送给咱的宝贝,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重又抓来十二味药,他一味一味分开,每熬好一味药,就让花蕊鸟喝下去,透过它透明的五脏观察着药行的经络。随后,自己再喝下,体会着药力行走的感觉。这样,熬一味,喝一味,体验一味,十二味药服完,他终于发现了人体的秘密,原来人有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托着这只花蕊鸟,神农走遍了名山大川、平原沃野。每遇一种药,他总是先让小鸟尝,他观察,记录,研究,走的哪一经,过的哪一脉,有什么感觉,起什么反应,最后再经自己服用,就弄清了可治疗哪一种疾病。他发现,不管哪一种药,总在十二经脉里行走发力,从没有走到过它的外边。从此,神农不仅知道药物的功用,也明白病愈的原理了。
一天,神农来到太行山,捉了金冠虫喂小鸟。没承想这虫子毒性太大,把小鸟毒死了。神农很伤心也很后悔,就寻一块上好木料,把花蕊鸟雕刻在上边,每日托在左手上,以示对它的纪念。现在,庙里的神农爷雕像,左手上托的那一只通体透亮的小鸟,就是这只花蕊鸟!
◎神农涧
神农采药来到黄河北岸,发现这里的人个个面黄肌瘦,人人萎靡不振。再往前走到今温县一带,情况更严重了,田地荒芜,行人稀少。地里的盐碱白花花一片,风一吹到处飞扬。神农知道,这里一定有大的疾病流行。他看前边有一个老头儿,一歪一歪地走着,就快走几步追上老人,大声问,老人家,这里可是出了啥事?怎么路断人稀、一派萧条啊?
老人抬起头,无力地看神农一眼,唉了一声。
神农再问。
老人站下来:
不是我不说,说了也白搭。
为啥呢?
这里瘟疫大流行,死了多少口子了!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都伸长脖子等死呢!除非出个神仙把瘟神杀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你又不是神仙,不是说了也白搭吗?
神农一听笑了,说,放心吧老人家,我一定想办法把瘟神撵走!
不是撵走,是杀了!
对对,杀了!
神农不敢怠慢,就背上药篓上山找药了。根据他的经验,很快采来了十几种草药,熬成大锅药汤让所有人都喝。人们的病情有所减轻,但就是好不彻底。用老头儿的话说,瘟神舍不得离开。
几天过去了,神农很着急。他在山上、沟里、河边、田头,不停地走啊看啊想啊,他再次看到了盐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为什么不养这一方人了呢?看来不是人出了问题,肯定是水土出了问题!必须改变地貌,根治盐碱。他抽出身上的宝剑,对着脚下的盐碱地猛然划去,山崩地裂一声巨响,一道深涧出现在面前,地下水汩汩流出,紫色雾徐徐飘拂,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
这里的瘟疫很快消除,人们又恢复了健康的体魄。土地越来越肥,景色越来越美。人们知道这都是神农的功劳,就把这条用宝剑挖成的深沟叫神农涧。
◎神农与百泉
都是一样的药,有的地方人服下去效果好,有的地方效果就不那么好。这是为什么呢?神农知道,是因为水。药好,水好,效果才能好!
神农决心找到煎药的好水!此念一生,神农就再也坐不住了。
神农背上药篓,拿着药锄,在山上一边采药,一边访水。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神农走遍了八百里太行,山之巅,水之渊,他找了个遍。虽然寻到多处可用的水源,但总感觉不是十分中意。这天,他沿着一道高高的山梁往下走,山梁上古木参天浓荫如盖,山崖边绿草丰茂鲜花盛开。他感到很惬意,身上的疲劳一扫而光。沿着山梁走到尽头,一片湖水映亮了眼睛。他快步走下来,但见满湖珍珠闪烁,一池跳玉翻腾,泉如龙喷,水如紫晶。他弯腰捧起一口,哎哟,甘甜清洌,沁人心脾。这不是要找的煎药的上等好水吗?他禁不住又喝了几口。
它就是今日苏门山下的百泉。
神农在泉边住了下来,一边继续去山上采药,一边为当地的老百姓看病。由于百泉水质纯净,疗效倍增。消息传开,天下百姓纷纷前来求医看病。美不美,百泉水。百泉一时遐迩闻名。百姓们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村村歌唱,户户欢乐,再也没有人给太行山黑龙洞里的老龙王上供烧香了。龙王知道后大为光火,就跑到百泉来捣乱,他要让百泉变泥潭,珍珠变臭水,坏了这里的泉脉。神农大恼,挥起长剑和黑龙王恶斗了三天,龙王战败,逃进深山的黑龙洞里再也不敢出来。
百泉水又清了,泉花翻滚,澄澈见底。神农想,要是他走以后黑龙王再出来捣乱怎么办?绕着湖水走了三圈,神农终于有了办法:龙王想收走的是珍珠,我让珍珠出水即散,龙王不是就收不走了吗?所以,现在的百泉水,涌出的水花离泉即化,就是那时候神农的功劳。为了防止黑龙王把水搅浑,神农还想出办法,把淤泥清到下游去建造良田,湖底全部铺上干净圆润的鹅卵石,从此以后,千载不竭的百泉水再也没有浑浊过!
◎炎帝与黄帝
炎帝和黄帝是一奶同胞。父亲是少典氏部落的首领少典,母亲是有蟜氏的女儿女登。他们都是女娲的后代。炎帝人首牛身,在姜水边长大,所以姓姜。黄帝身材伟壮,长在姬水边,所以姓姬。父亲看他们弟兄俩如此优秀,心里既高兴又担心,怕他们日后闹气,就把天下一分为二,让两人分开治理。老大去了陈丘(今淮阳一带),老二仍居有熊(今新郑、新密一带)。
炎帝尝五谷,鞭百草,声名显赫,附近的部落都归顺了他。
黄帝宽厚有德,治国有方,有熊国被他经营得兵强马壮,国富民裕。原先跟着炎帝的那些部落见了,又都纷纷来投黄帝。
炎帝知道了,非常愤怒,以为是弟弟暗中动了手脚,于是就兴兵问罪。黄帝知道了,就在阵前解释,炎帝哪里肯听,弟兄俩于是在阪泉大打出手。
炎帝是条火龙,他腾空而起,对着黄帝喷出弥天大火。
黄帝是条水龙,他也跳上空中,对着炎帝喷出滔滔白水。
两人在空中拼命争斗,一红一黄,你冲我突,霹雳连天响,乌云满地翻。地上的士兵仰着脖子,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两人战了多时,黄帝渐渐不支,化作人形,败回阵中。炎帝的士兵看见,一声呐喊,齐冲上前,把黄帝的军队打得大败而逃。
第二天,炎帝又来叫战。黄帝苦想对策,闭门不出。一连三天,黄帝不战,到了第四天,黄帝出阵了。炎帝一见,鼓噪上前。将军摇旗,士兵呐喊。炎帝现出火龙神形,飞上空中欲抓黄帝。黄帝也腾空而起,化作黄龙,迎战炎帝。兄弟俩像两股子旋风,一股子火焰翻卷,一股子白水汹涌,整个天空像开了锅,满世界都是瓢泼般的热雨。开始时候,双方的士兵兴高采烈,不大一会儿就受不住了,喊叫着纷纷躲藏。二人战了半个时辰,黄帝再现弱势,一扭身就往西北逃去。炎帝奋力追赶,一直撵到洧水河边。黄帝一头扎进河里,再也不肯露头。炎帝不知是计,也跟着钻进河水。河里水多,火势就小了,黄帝和炎帝就能打个平手。两人又战了半个时辰,黄帝再退,退到洧水深潭。炎帝不放,也跟着追了过去。潭大水深,黄帝得心应手,水喷如虹。炎帝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喷火不成,只能挨打。
洧水是黄帝的辖区,属有熊氏的地盘。这天,黄帝的老婆嫘祖,一大早就带着众人来到了洧水潭边。原来,黄帝夜里给她托梦,让她蒸了馒头,前来助战。嫘祖把队伍分成两班,一班儿举着黄旗,抬着馒头;一班儿打着黑旗,抬着石头。当他们看见黄龙从潭中跃起,马上就摇动黄旗,高喊口号:“黄龙胜!黄龙胜!”对着黄龙扔馒头。当他们看见红龙跃出水面,立即摇动黑旗,高喊口号:“红龙败!红龙败!”对着红龙扔石头。兄弟俩从上午战到下午,又从下午战到黄昏。黄龙吃了馒头,越战越勇;红龙挨了石头,渐渐不支,终于被黄龙咬了一口,鲜血喷流,把潭水都染红了。红龙长啸一声,跃出水面,急急逃走。黄龙也不追赶,谢了众人,顺着洧水河回到了自己的阵中。二龙相斗的洧水潭至今还在,只不过名字早已改过,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双龙潭。潭边有一个千人大寨,村以潭名,自然也叫双龙寨了。它们都在今天的新郑市境内。
炎帝中计战败,很是不服,养好了伤,就起来操练兵马。这消息很快就传到黄帝这里。他马上召集文臣武将,商讨应对方略。黄帝有一个大将叫力牧,以前是一个放牧的,养牛牧马自然是拿手好戏。但他的本事可不光表现在这儿,还有一手更厉害的,就是驯养虎豹熊罴。他向黄帝提出,是不是让他驯养的这些野兽上阵试试。黄帝和众臣们听了都笑,因为从古到今,还没有见过虎豹熊罴上阵打仗的。力牧说,别笑,大家看看便知。于是,众人便跟着他上了具茨山。
黄帝和大臣们坐上观兽台,力牧就去了老虎洞。老虎洞是驯养野兽的地方,并不是光养老虎,还有熊、罴、貔、貅、貙,一种兽一个洞。好在老虎洞有的是洞,野兽千只并不嫌多。
力牧吹响了牛角号:嘟——嘟——嘟——一连三声。
六兽们听见号令,齐刷刷排好了队站在洞口,但等驯兽人开门。
驯兽人打开洞门,熊、罴、虎、貔、貅、貙走出洞来,齐站在阳光下。
力牧手执丈八长鞭,猛地甩了一响:
叭!
六兽们一个激灵,猛地昂起头来。
嘟——嘟——嘟——力牧又吹了三声。
驯兽人举起兽旗迈步走,六种兽各跟着自己的旗帜往前行。阳光下,红、黄、灰、棕、黑、白,煞是壮观,把黄帝和众臣看得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想起来欢呼喝彩。
六兽的队伍停在台下。
咚、咚、咚!
力牧击鼓三通。
六兽前走三步。
梆、梆、梆!
力牧敲击鼓圈。
六兽后退三步。
力牧啊,怎么样让它们进攻敌人呢?黄帝大声问。
力牧忽然擂鼓连声:咚咚咚……
六兽们列队正静,忽听见阵阵鼓声,温驯的样子登时全无,一个个舞爪张牙,面目狰狞,疯了般向前猛冲。
嘟——嘟嘟——
嘟——嘟嘟——
力牧再次吹响牛角号,六兽们停止进击,一掉头又列队跑了回来,一个掉队的都没有。
太神了!真是太神了!黄帝喜笑颜开,赞不绝口。
炎帝又来进攻了!粮草充足,将强兵精,他们越过阪泉,直往有熊进逼。
黄帝成竹在胸,带了军师风后,又带了力牧、常先、大鸿等大将,迎着炎帝而来。
两军相遇,炎帝的军队摆开阵法,勇猛向前。黄帝的队伍拼死抵抗,且战且退。到了后半天,军队退到了一条深沟里。炎帝的将士一看地形有利,更为勇猛地冲击过来。就在这时,牛角号的声音在他们背后凄厉地响起:
嘟——嘟嘟——
嘟——嘟嘟——
熊的队伍。
罴的队伍。
虎的队伍。
貔的队伍。
貅的队伍。
貙的队伍。
猛虎下山,野兽出洞,兽兵们潮水一般直扑过来。开始,炎帝的队伍还以为又是黄帝的花招,故意穿了野兽的衣服吓人呢,一个个挺着兵器准备搏斗,到了跟前才知道是真的野兽……
炎帝多次战败,才发现弟弟的本领比自己强。自己只知道排练阵法,动用武力,死伤了很多将士。弟弟却多用智慧,善驾外物,把猛虫野兽当兵用,真是一位体恤下民、爱惜生命的明君!炎帝一连三天,闭门思过,嘴里不住地咕哝着:吾不如也,吾不如也……
第四天早上,炎帝穿了便服,只身前往黄帝的大营。
兄弟俩执手相望,想起父母当年的苦心,想起儿时玩耍的情景,都流下了滚滚热泪。当听到哥哥说,他的部落要合过来,请自己做盟主时,黄帝执意不肯,一定要哥哥和他共同治理!炎帝是哥,黄帝是弟,所以被后世称作炎黄二帝。
兄弟俩来到具茨山上,来到爹娘的坟前,点燃香烛,摆设供品,长跪以告先人英灵,痛悔的眼泪把膝下的土地都打湿了。说也奇怪,第二年春天,就在炎黄二帝泪水打湿的土地上,就在少典夫妇高大的土坟前,长出了一株别样的茁壮的草来。这种草,春天里并蒂开花,夏天里长出双荚。到了天高风清的秋日,一拃长的两个棒荚支奓开,像一对挺拔的羊角,忽然一夜霜风,成熟了的两个棒荚就会扭结在一起,扯不开,薅不断。人们感念炎黄二帝的真情和功德,都叫它“炎黄和睦草”。这种草很快长满了具茨山野,到今天仍然是当地的一道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