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成语指趁着当时的兴致而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乘兴而来”也常与“败兴而返”或“败兴而归”连用。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
溯源
王徽之是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据记载,此人生性高傲,喜爱自由,不喜欢受人约束,经常做一些豪放不羁的事情。他生性爱游山玩水,虽然也在朝任职,但经常因出游而耽误处理公事。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一带,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有一年冬天,山阴下雪了,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待雪停时,正是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天地一片洁白,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与纯洁。王徽之见到此景,顿时兴致勃勃,情不自禁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扬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准备小船,打算连夜前往朋友家,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朋友远在剡溪。小船在河中轻快地行进着,伴着清凉的月光与洁白的雪景,王徽之如同在仙境中畅游一样。王徽之带着些微醉,不断催促船夫将船划得再快一些,以期望能快点见到戴逵,与他共享美景。船儿行驶了一夜,近拂晓时,终于到剡溪了。然而王徽之并没有上岸去找朋友,相反,他反而让船夫调转船头,将船撑回去。船夫很疑惑,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朋友。
只见王徽之淡淡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