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后泛指两家联姻。典出元?乔梦符《玉箫女》“: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兼容。”
溯源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相邻,两个国家都很强大,一时谁也无法吞并对方,为了实现霸业,秦穆公主动与晋国结好,而晋国也将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是“秦晋之好”的开端。后来,晋国发生内乱,晋国的两个公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狄国避难。梁国与秦国近,夷吾得到秦穆公的支持,而重耳逃往的狄国,偏僻而音信不通,虽与晋国近而重耳不能回。晋献公死后,夷吾以割让河东的五座城池为代价,得到了秦穆公出兵支持,顺利地继承了王位,史称晋惠公。但晋惠公得到王位后,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致使两国关系紧张。公元前645年,晋惠公趁秦国大旱之机,发兵攻打秦国。两国士兵交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东),结果晋国大败,不仅割让了河东的五座城池,还不得不将太子圉作为人质留在了秦国。秦穆公为了笼络日后的晋国国君,就将女儿怀赢嫁给了圉,而且与晋国约定两国以黄河为界,由此两国重修旧好。公元前638年,晋惠公病重,太子圉担心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于是扔下妻子怀赢,一个人偷偷地跑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死,太子圉继承为晋国君主,并与秦国不相往来,史称晋怀公。秦穆公听闻此事后,大怒,立即决定帮助重耳登上晋国大位。在重耳逃亡到秦国后,秦穆公又将女儿怀赢嫁给重耳,并派兵护送重耳返回 晋国。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东渡黄河,占领狐地,最终登上了晋国的大位,为晋文公。鉴于秦穆公的帮助,以及两国联盟的关系,晋文公即位后,一直与秦国友好相处,“秦晋之好”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