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亮出真我的资本
8282500000015

第15章 学好语言:亮出“爷爷”的魅力(4)

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它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拈在一起,这样才能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与情感和逻辑的矛盾之中,幽默也就产生了。

如有人问鲁迅:“先生,你为什么鼻子塌?”鲁迅先生笑答:“碰壁碰的。”这个回答里面,既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自己生活坎坷经历的嘲讽,这样丰富的具有社会意义内容与“塌鼻梁”这样一个具有丑恶的因素的自然生理特征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感。

(4)自嘲:

自我嘲讽,是指运用嘲讽的语气来嘲笑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以取得别人的共鸣,引起别人会心一笑的方法。

笑的规律是优笑劣、智笑愚、美笑丑、成熟笑幼稚。因此,如果公关人员善于显示自己比别人劣、愚、丑恶或幼稚,就会引人发笑,赢得公众的好感。

如凌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一上场就集中嘲讽自己的长相,说他在大陆各地拍摄时,受到男同胞的热烈欢迎,但是他的长相却使女同胞达到“忍无可忍”的程度。虽然他的长相并非真的丑陋不堪,但正是由于这种夸张式的自嘲,产生了一种风趣幽默的氛围。自嘲还可嘲讽自己做过的蠢事、自己的生活遭遇等。阿Q头上有块癞疤,于是忌“光”讳“亮”,这叫自欺欺人。

其实,生理弱点、行为过失,人皆有之,学会自嘲,倒是智者之举。

美国一位很富态的女演员,在一次聚会上,被人无意中揶揄,顿时气氛尴尬。她却莞尔一笑,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我这个人最怕穿上白色泳衣去海边游泳,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古巴!”话音刚落,全场哄然,尴尬气氛遁声匿迹,人们对这位女演员油然而生亲近感。

大凡早年谢顶的人,对“头上景观”是比较敏感的。有两位同窗多年不见,一日相遇,一位大惊失色:“啊,你的头发怎么……”话未说完,自知失言。另一位余发可数却梳理有序的同学却泰然自若地答:“我的头顶那些朋友劳苦功高,我岂敢怠慢,只能各赐封地,好生相待。”一番自嘲,气氛立即融洽。

美国著名学者赫伯·特鲁在《幽默人生》一书中,把自嘲列为高层次人的幽默,因为它需要开阔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嘲笑自己的弱点、缺点与过失,要有幽默感;调侃自己的长处,更是幽默感的凝聚。

即使是对自己的某种得意,也可以运用自嘲的方法而得以巧妙的表达。美国幽默作家班奇一次在演讲中说,他花了15年的时间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天分,可惜这已为时太晚,他已无法放弃写作,因为自己太有名了。明明是一种自鸣得意,却要让听众在放松的笑声中,对其取得自然而然的认可。

十一、“流行语”为你添姿着色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的鲜活新潮的词句。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着魅力与色彩。

流行语并不一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共同族、规范语,它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例如香港人把谈恋爱刚结婚者称为“拍拖”;广东人逢人称“阿哥”;南京人说事情好到极点——“盖帽了”;北京人谈吃喝用“开”:“走,哥儿们开他两杯!”有些流行语在传播中扩大了范围,如北京人把闲谈聊天叫“侃”,现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用开了——“没事我们一道侃去!”

大多流行语往往在一定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的人群中使用。比如在商业界,“看好”、“看涨”、“看跌”、“滑坡”、“走俏”等词语运用普遍;在演艺圈,“走红”、“领衔”、“很性感”、“搭档”很流行。流行语多数是现有词句的一种比喻、替代、延伸,例如知识分子把从商称为“下海”,改行叫做“跳槽”,撰写文章搞创作戏称是“爬格子”。

流行语具有较强较浓的时代色彩,沉淀着一定时期内的政治色彩、文化特点与生活气息。比如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代是“内人”、“太太”,“文革”时期称“革命战友”,现代则有“爱人”、“那人”、“另一半”等说法。说一个人样子好、气质佳,以前是“眉清目秀”,后来是“健壮朝气”,现在是“潇洒风流”、“有魅力”、“有女人味”等。

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可丰富、更新自己的谈话色调。一个人的谈话色调既包括话题、语调、声音的选择,也指词句的筛选与锤炼。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别人交谈时老是一种腔调,老运用一些自己重复多遍、陈旧蹩脚的词句、口头禅,毫无新鲜明朗的气息,给人的感觉是迂腐而沉闷,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之乎者也”不断;又像《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官腔套话不离口。跟上时代的步伐,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可沟通联系,赢得别人好感。愉快顺利的交谈活动,往往离不开流行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别人,以前多是“师傅”、“同志”、“XX长”,现在多用“女士”、“先生”、“小姐”、“老板”,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尊敬感,使交谈始终处于自如轻松的状态,不致因过于拘谨、正儿八经而影响沟通,引起别人反感。

可调料逗趣,增添生活情趣。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人们常在一起聊天、玩笑,少不了流行语的点缀。一位学生挤到一群同学堆里,发现一位女生新穿了一件连衣裙,故意惊呼道:“哇!真3.14!”这3.14是圆周率π,与流行语“派”谐音,因而立刻博得大家一阵欢心的大笑。

流行语怎么来的?或许有人会问。其实,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或语文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别人的言谈,并借鉴发挥,推陈出新,启动灵感,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搜集学习。

——从电视电影里学。当代影视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贴近,不少精彩对白、主持人的即兴妙语、广告好词令人赞叹不绝,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比如有人劝朋友去看一个展览:“去看看吧,不看不知道,展览真奇妙!”显然这里仿用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开场语。

——从港台语言中学。开放的大潮也融人了港台的新鲜流行语汇。如“真性格”、“好帅”、“当心公司炒你鱿鱼哟”等等,很新奇,用语优美,不妨一借。

——从西方语汇中学。比如现在流行于人们嘴边的“OK”,用处极为广泛。“真棒”、“挺好”叫“OK”,“‘陕活”、“开心”、“叫绝”、“精彩”是“OK”,“行”、“是”、“对”还是“OK”。这种叫法简洁明了,声音清脆,韵味十足,随口说出便能美化交际生活,活跃交谈气氛。

——从流行歌曲中学。许多流行歌曲不但能唱出人们的真情、心声,而且吐词通俗,生活气息浓。某男士谈恋爱,刚接触对方,生怕对方看不中自己的“外相”,几句千方百计后,说道:“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也很温柔。”他妙用了赵传的一首歌名,很快赢得姑娘的好感。再如“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结合讲话的场合、语境、心境,信手拈来,适时穿插,一定情趣斐然。

——从报刊用语里学。如某报上曾有一篇题为《检察机关浑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谈者巧借活用,与人评论小偷:“他浑身是手,什么不偷?”提醒误人情网的朋友:“别理她,她浑身是胶,粘住了,你还了得?”假如有人蒙受不白之冤,事过境迁,真假莫辨,多次申诉,也得不到解决,怎么跟人说?“咳!你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呀!”岂不妙哉!

——从学科行业语中学。把不同学科、行业的术语移用于别的讲话场合,张冠李戴,也非常风趣。如有人说自己样子难看:“你真英俊,市场上紧俏;我呢?样子一般,市场疲软哪!”

——从方言俚语中学。方言俚语表达含蓄,俗得够味,很受人们喜爱。如“没治”在上海话是好到绝顶之意,有人看聂氏下棋:“聂卫平这盘棋赢得没治了!”“磨牙”北方方言中是费口舌之意,我们也可以拿来运用,如:“还磨牙什么?快走吧!”

运用流行语一般有三种方法:(1)沿用法。就是直接运用人们熟知的词汇语句,表述类似情况。有人品尝一道莱,赞叹道:“味道真是好极了!”这就是从电视广告中沿用过来的。(2)仿用法。就是在原词原句的基础上,调换个别词语,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如有首歌名《投入地爱一次》,有人改行做生意,对同事说:“我横下心来,投入地商一次!”假若你与朋友去跳舞,可说成“投入地舞一次”,多有味!依次类推,变化无穷。(3)移用法。把常用于某种场合的词语转移到其他场合。比如说自己紧张、失望:“当时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我的情绪一下从沸点降到冰点”。这里将“一级战备状态”、“沸点’、“冰点”等军事、物理术语移了过来,大词小用,别致诙谐。

当然,运用流行语必须适合交谈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听话背景。某大学一研究生对她的同学讲:“喂,你的‘另一半’来了!”这“另一半”是对象的意思,语出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大学校园很流行,如果到农村去说,未必有人懂。

生活之中,我们也可以听到一些肮脏、低级、不健康的“流行语”,它们或来自黑道、赌场、或者就是我们周围一些文化素养差的人“发明”的,比如谈到“性”,在许多地方可谓污语泛滥,不堪入耳。这些并不是我们要吸收的,它们作为糟粕,只能从流行语中铲除。而唯有那些健康、文明、富于情趣的流行语才能使我们的交际生活锦上添花,多姿多采!

十二、演讲的魅力

在当今的世界上,有一种被誉为“艺术之女王”的堪称最高级、最完善、最有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这就是演讲。

演讲,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发表个人的见解,以阐明事理、感召他人。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通过语言、感情、姿态等方面的协调运动,“告人知”、“说人信”、“让人服”,点燃蕴藏在人们内心世界的希望之火、奋斗之火、智慧之火,由此推动文明的驱动。所以说,演讲要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下几点是演讲时必须所注意的:

(1)融入题材

融入题材,可以以感受和热衷的程度来判断,进行筛选题材。

并非所有你我有资格谈的题目都一定会激起人们的兴趣。判断一下,你以为合适的题目,是否适合当众讨论:假设有人站起来直言反对你的观点,你是否会信心十足、热烈激昂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你会,你的题目就对了。

福胜·丁·辛主教,是美国最具震撼力的演说家。他在《此生不虚》一书里写道,“我被选出,参加学院里的辩论队。在圣玛丽亚辩论的前一晚,我们的辩论教授把我喊到办公室里去责骂。

“‘你真是饭桶!本院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演说者比你更差劲!’”

“‘那’,我说,想替自己辩解,‘我既是这样的饭桶,干嘛还挑我参加辩论队?’”

“‘因为’,他答道,‘你有思想,而不是你会讲。到那个角落里去,从讲辞中抽出一段把它讲出来’。我把一段话反反复复地说了一个钟头,最后,他说:‘看出其中的错误了吧?’‘没有’。于是再来一个半钟头,两个钟头,两个半钟头了。最后,我精疲力竭。他说,‘还看不出错在哪里吗?’”

“由于天生反应快,过了这两个半钟头,我懂了。我说,‘看出来了,我没有诚意。我根本心不在焉,我说得不像真情真意’。”

就这样,辛主教学得了永志不忘的一课:把自己融入讲演中。因此,他开始使自己对自己的题材热心起来。直到这时,博学的教授才说:“现在你可以讲了!”

(2)激发共鸣

演讲并非自言自语,必须让听众感兴趣才能构成讲演关系。

讲演想获得完全成功,却还有另一因素要考虑:必须使听者觉得,你所要说的对他们很重要;你不只是要对自己的话题热烈,还得把这种热烈传给听众。历史上著名的雄辩家,都具有这样的老王卖瓜术,或是传播福音术。高明的讲演者热切地希望听众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同意他的观点,去做他以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苦。你必须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明白自己讲演的成败不是由人来决定——它要由听众的脑袋和心灵去决定。

在推行节俭运动期间,卡耐基为美国银行学会纽约分会训练了一批人,其中有一人特别无法和听众沟通。卡耐基为了帮助他,第一步,是让他动脑子和心思对自己的题目燃起热火。还要他牢记:“纽约的‘遗嘱认证法庭记录’显示,百分之八十五的人过世时,身后都未留下分文,只有百分之三点三的人留下一万元或更多的钱财……”要他记住,“你是出去从事一项了不起的社会服务。简言之,你必须做一名肃清时弊的奋战者。”

那学员思前想后,把这些事实考虑以后,终于使它们在脑海里燃烧起来。他唤起了自己的兴趣,激发了自己的热心,并开始觉得,自己的确是身负重大使命。于是,他外出讲演时,那满载信念的词句便发出一股回响,他将节俭的利益倾售给听众,因为他切望着要帮助别人,他不再只是配备着事实的讲演者,他成了一名传教士,努力想要使人们改奉有价值的信仰。

(3)内容具体

让别人感兴趣的不是概念而是事实。

只有说话拥有具体而明确的习惯的人(不管他的正式教育程度如何)才能具备吸引别人兴趣的能力。

这项原则太重要了,因此我们将使用几个例子,把它深深地刻印在你的脑海中。我们希望你永远记着它,绝不可把它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