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亮出真我的资本
8282500000016

第16章 学好语言:亮出“爷爷”的魅力(5)

例如,我们可以说“马丁·路德小时‘既倔强又顽皮’;但如果我们说马丁·路德承认,他的教师经常打他手心,而且有时候在一个上午里要打上十五次之多,”这样是不是更有趣,更好?

“既倔强又顽皮”这样的字眼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如果说打了多少下,听起来岂不是具体得多?

老式的传记中说,孟子有“穷苦但诚实的父母。”新的传记写法则可以说,孟子的母亲买不起头巾,因此,下雪时她必须用麻布袋把头发包起来,保持干燥与暖和。但是,尽管她如此贫穷,她从未中断对孟子的教育,从来不曾把生病的猪当作健康的猪来出售。这种说法已经显示他的父母“穷苦诚实。”不是吗?这岂不是比说“穷苦但诚实”来得有趣吗?

(4)材料要充分

材料预备充分使演讲者有随机调用的余地。

做浮光掠影,只及表面的演说,要比深挖力掘事实容易得多了。只是,若选择容易的路,听众便仅能获得很少的印象,甚或全无印象。题目缩小之后,下一步是问自己一些问题,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准备充分,而能以权威的口吻来讲述自己选择的题目:“我为何相信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我何时见过这一点并证实无误?我真想要证明的是什么?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像这一类的题目所需要的回答,可以提供给你预备力。这种力量能使人们正襟坐起,分外留意。据说,植物界的怪杰路德·柏班克培养一百万种植物品种,只为寻找一或两种最高级的品种。讲演亦做如是观。围着主题汇集一百样思想,然后舍去其中的九十样。

“我总是搜集十倍于我所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达于百倍”,约翰·甘德不久前这样说。他是畅销书《内在》的作者。他说的是准备写书或演讲的方法。

有位外科医师朋友说得好:“我可以在十分钟内教会你如何取出盲肠,然而,要教你在出了差错时怎样应付,却得花我四年的时间!”讲演也是如此:总要准备周密,以应急变。比方说,由于前一名讲演者的论调,你不得不改变自己讲演的重心,或是在讲后的讨论时间里,要回答听众关切的问题。

(5)表达要清楚

知识和充分准备是求得准确清楚的表达的重要条件。

许许多多的演说者,也就是这个讨厌——听者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扯些什么,他们从来就说不清楚,也从来没把意思讲明白过。

不要低估了“说清楚”的重要性及困难程度。我曾经听某诗人在晚会中朗诵自己的诗。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百分之十的听众知道他在说些什么。许多谈话者,不管是在公开或私下场合中,都经常犯下这种错误。

普鲁士名将毛奇元帅在法国与晋鲁士战争爆发之初,对他属下的军官说:“记住,各位,任何‘会’被误解的命令,‘将会’被误解。”

拿破仑也明白这种情况的危险性。他一再向他的秘书下达的最郑重的一道指示就是:“要清楚!清楚!”

欧文·杨是美国工业巨子之一,他也强调当今之世清晰的表达能力的必要:

“当一个人扩大了让人们了解自己的能力时,他也开展了自己的用处。当然,在我们的社会里,即使是简单的事情,人们亦应彼此合作,因而,他们首先必须相互了解。语言是了解的主要传递媒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使用它,不是粗略地,而是精确地。”

陆德威·魏根斯坦曾说:“凡是可以想到的事情,都是可以清楚地思考的。而凡是可以说出口的事,也都可以清楚地讲述。”

(6)语言要形象

具有视觉效果的语句能唤醒人们脑海中的景象,使听众有想象的余地。

获取并把握听众的注意,是讲演者的第一目标:在此过程当中,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巧,能帮上大忙。然而,它却完全为人们所忽视了;一般的讲演者,似乎并未注意到它的存在,也恐怕从未感觉到它,想到过它。我所指的,就是使用能造成图画般鲜明景象的字眼的法子。听来让人轻松愉快的讲演者,是能塑造景象在你眼前浮现的人。使用朦胧、繁琐、无颜无色的字眼的人,只会让听众大打瞌睡。

景象!景象!景象!它们如你呼吸的空气一般,是免费的呀!把他们撒在讲演里,你就会更能欢娱人,也更具影响力。

你可曾注意到,那些世代相传的谚语,几乎全都是具有视觉效果的字句?“一鸟在手,胜过众鸟在林。”在那些流传好几世纪而且广被使用的比喻里,也不难发现同样的图画效果:“如狐狸那样狡猾。”“僵死得像一枚门钉。”“像薄煎饼那般平板。”“硬得像石头”。

把眼睛看向明确而特殊的事情上,描绘出心灵的图景,使它独立突出、显著而分明,如衬映着落日余晖的公鹿头角的长影。“一只有斑纹的牛犬”是不是唤起了比方才更鲜明的形象?说“一匹黑色的小马”是否比说“一匹马”逼真了许多?”“一只白色、断了条腿的矮种公鸡,”难道不比光是“鸡”一个字给人更肯确而显明的图像吗?

法国哲学家艾兰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在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了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

(7)巧用比喻

以听众熟悉的方式解说陌生的话题。

当你向你的听众谈论他们所不熟悉的话题时,最好用你所能想象的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去加以解决:把人们不知道的事物,和他们早已知道的事物联结在一起。天国……什么样子呢?要怎么说才能让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巴勒斯坦农民知道呢?因此,耶稣用他们所熟悉的名词和动作来描述天国:

“天国就像酵母,妇人拿了它,放人相当数量的玉米粉到全部发酵完毕。

“还有,天堂就像寻求美好的珍珠的商人……

“还有,天堂就像抛人海中的网……”

这种比喻,明白易懂;大家都能明了。听众中的那些家庭主妇,每个礼拜都要使用酵母;渔夫每天把网撒人海中;商人买卖珍珠……

又例如,假设在讨论化学对工业的一项贡献——催化剂。假如你说这是物质,能使别的物质造成改变而不会改变自己。这是很简单不错。然而,若说它正像个小男孩,在校园里又跳、又打、又闹、又推别的孩子,结果自己却安然无恙,从不曾遭人打、碰过,岂不更好?

上面提到的都是有准备的演讲,如果哪一天要即兴演讲,那又该怎么办?

即兴演讲是事先无准备、临场现发挥的演讲,它要求演讲人既能快速构思,又能流利表达。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不妨按下边的“三步曲”来训练。

(1)备料:

作为即兴演讲,临时构思必须有素材,现场表达必须有内容。倘若脑袋空洞无物,即便嘴皮子再灵,也免不了犯“无米之炊”之难,受“思路枯竭”之苦。可见,储备材料是关键所在。材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平时的学习(也包括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宽、阅历越广,他的素材就越丰富,思路也就越开阔。当然,“积累”必须以“观察”、“多思”为基础。如果看书走马观花、听广播过而不留、生活现象熟视无睹、社会新闻充耳不闻,讲话时还是免不了“搜索枯肠”。积累,就是把所察所思储存起来。积累的东西方方面面,但归结起来不外两大类:一是典型事例,二是理性思辨。前者使我们说话有“凭据”,后者使我们分析有“道理”。需要时,可顺手拈来,使其为某一论题服务。当你用一根思想的红线把材料的珍珠穿起来时,一篇有理有据的“腹稿”就形成了。例如下列材料:

1.我国赴美进修、研究乙型肝炎疫苗取得重大突破的年轻女科学家何葆光,拒绝美国某研究机关每年320000美元高薪的聘请,毅然回国将知识献给祖国人民。

2.云南参事室的原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程占彪利欲熏心,竟纵容女儿同香港一资本家姘居,做姨太太。

3.产品有规格,商品有价格,为人有“人格”。产品规格有优劣,商品价格有高低,为人之格也分高下。

以上前两则社会新闻是关于“人格”这一论题的典型事例,最后一则是关于“人格”论题的理性思辨,它们都可以拿来为“为人应该有人格”这一中心(主题)服务。由此看来,我们平时就要经意观察人生百态,潜心分析社会经纬,将头脑这个“材料仓库”丰富充实起来。这样,即兴讲话就不愁思路枯竭了。

(2)构架:

材料有了,怎样迅速构筑起演讲的框架呢?请熟练掌握以下一些构架方式。

“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即兴演讲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精彩而有力的开头就显得更为重要。以下三种方式入题快、吸引人,可供采用:

1.直入式。演讲开头直接进入论题,亮出观点。这样的开头干净利落,醒人耳目,而且无需费时费心去找寻其他的“引子”。例如在干部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公款吃喝风必然煞一煞——它吃垮了集体、吃空了国家,也吃散了民心、吃歪了公仆的形象。”

2.借境式。借用演讲环境中的人、事、物来导入论题。好处是即景生情,亲切自然,而且可顺手拈来。例如你参加同事的婚礼,这一天正巧下雨,给婚礼平添了几分阴郁。这时可借“雨”生情,为新婚祝贺,可立刻挑起“晴朗”的气氛:“这场雨下得多好啊,它预示着新郎新娘的爱情之泉永不枯竭……”

3.例导式。演讲前迅速选择一个可以表达你的观点、见解的事例导入论题。由它开头可设下悬念,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诱导思考。例如某总务科长给职工讲安全问题时,先讲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一位女职工临走忘了关煤气的阀气儿,下班回到家一闻煤气味很浓,立刻想起去关阀门儿。她一边去关阀门,一边顺手抽了一下尼龙纱巾。谁知这一抽不要紧,产生的静电火花竟引起了一场大爆炸,可怜这位年轻的女工被炸得血肉横飞……”这一令人震惊的故事使“老生常谈”的安全问题格外引导起人们的重视,以致后边具体讲解“如何注意安全”时,竟无一人不洗耳恭听。

以上三种开头方式既容易掌握,又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即兴演讲,初学乍练者,不妨从此起步。

主体部分是用来展开演讲内容、充分阐释自己观点、见解的部分。它的构架方式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有如下几种:

1.并列式。把讲话的主体分为几个部分分别阐述,这几部分的关系是并列的。例如指导教师在“儿童口才培训班”结业汇报会上的讲千方百计就采用了这种方式:①领导的支持坚定了我们搞儿童口才培训事业的决心——向领导致意;②家长的信赖与配合给予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向家长致谢;③小朋友们在培训班这个集体中刻苦练习、切磋琢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向小朋友们祝贺;④希望大家随时随地练口才,将来作一个口才棒棒的栋梁之材——喜候小朋友进步佳音。

2.连贯式。按事情发展经过和时空顺序来安排讲话的层次,各层次间的关系是连贯的。例如以“家乡变奏曲”为题作即兴演讲就可采用这种构架方式:①昨天,这里是一片荒凉;②今天,一片新绿在眼前;③明天,从这里走向辉煌。

3.递进式。把讲话主体分为几个层次,层次与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例如对“三陪”问题发表意见就可以这样构架:①“三陪”的现状;②“三陪”的实质与危害;③“三陪”问题的根本治理。

4.正反式。主体部分是由正、反两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即一方面围绕着正面阐说,另一方面围绕着反面论述。例如论证必须给企业“放权”的问题:①企业没有自主权时,举步维艰;②企业有了自主权时,效益可观。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最基本的组合方式,实际运用时,可综合交错使用。

好的结尾犹如撞钟,响亮而有余音。以下几种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

1.祈愿式。表达(可用借境、作比等方法)良好的祝愿。如:“祝中、尼(尼泊尔)两国人民的友谊像联结我们两国的喜马拉雅山那样巍峨永存。”

2.感召式。或抒发真挚、激越的情感,或展望光明美好的前景,或发出鼓动性的号召。如:“让我们用创造性的劳动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吧!”

3.理喻式。用寓意深刻的道理(可引用哲言警句等)启发听众去深思、探索。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材辈出的时代首先应该是‘伯乐’辈出的时代。”

4.总结式。用简洁的语句总结全篇、点明题意。例:“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强底还是这句话:扭转社会风气,要从‘我’做起。”

切忌“泄劲”式的结尾。如:“我讲的不好,耽误大家时间了,请原谅。”

(3)展说

对即兴演讲来说,选材料、立框架,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而只是以一些片断的、轮廓式的、提纲大意式的内部语言形式储存在头脑里。要把这样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连贯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外部语言,演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展说”能力,即把提纲大意“展说”成一篇内容具体、前后连贯的演讲辞的能力。怎样来“展说”呢?首先,要把“框架”中的每一个层次,都看作是一个“意核”或一个“中心句”,心中把握住几个意核的顺序及其内在联系。然后,不慌不忙先从第一个意核开始,围绕着它,或举例、引用,或回忆、联想,或比兴、引申,或补充、发挥……把意核这个“中心句”扩展为“句群”。待这个意核充分发挥后,再进入第二个意核,也把它扩展为句群。这样依次“扩展”下去,一篇内容具体、逻辑严密的即兴演讲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如果某个意核的含量太大,还可以把它分解为几个“小意核”,按顺序把它们逐个展开。这种“扩句成群”的“展说”能力是即兴演讲的必备能力。很多人在心中打好了“腹稿”的前提下,说出来却吭吭哧哧,前言搭不上后语,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展说”能力。没有或缺乏这种能力,内部语言就很难顺利、迅速地转化为外部语言。因而,我们平时就应有意培养这种“展说”能力。

以上“三步曲”,前两步立足于“快速表达”。既能快速构思,又能流利表达,你不就是一位呱呱叫的演讲家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