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南方有沉香
8290300000041

第41章 放弃是一种智慧

读书界的“大腕”止庵,名声显赫,谁都知道他是研究周作人和张爱玲的专家。他主编过《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张爱玲全集》(10种)。他把周作人的著译1000多万字完完整整看了好几遍,还写了《周作人传》等20多本著作。一些读书类的畅销书都要挂着他的名头推销,笔者刚买到一册美国人汤姆·拉伯所著《嗜书瘾君子》,就是他领衔推荐。是什么炼成了这位刚50出头的读书专家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善于放弃。

止庵家学渊博,但青少年时无书可读。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藏书极丰,但在“文革”中全被抄走。在那个书荒年代,他找不到书,竟把《水浒传》看了30遍。后来有书读了,他非常珍惜读书时间,已20多年不碰电视机了。

像止庵一样懂得放弃而成就读书大业的人,决非只是个案。有个美国记者和电视评论家大卫·丹比,因为受不了媒体的浮躁,决心放弃优裕的生活,于48岁那年又回到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与18岁的学弟学妹坐在一起,认认真真阅读荷马、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以及伍尔夫等人的著作。他认为“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结束媒体生活对我的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我的世界的办法”。整整一年的阅读,最后写出了一本厚厚的《伟大的书》,成为读书界的一个佳话,因为善于“放弃”,而获得了“丰收”,这叫“有所失”,才“有所得”。

精神的放弃不易,在物质的诱惑面前你能放弃吗?据说,清朝有个宰相张廷玉,安徽桐城人。他的老家造一座房子,为一道墙与邻居闹矛盾打官司。他老家的总管写信请示,张廷玉就在信上批了一首诗:“千里修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安在,谁见当年秦始皇?”这一来感动了邻居,宰相有这样的肚量、胸怀,自己又计较什么呢?于是也让出了三尺地,今天成为桐城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懂得放弃,让出了三尺地,得到的是为官清廉、宽宏、爱民的声誉。

懂得放弃,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会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这是智者的箴言。

止庵的放弃,可说是这种智慧的一个注脚。他当过医生、记者、仪器销售、出版社总编等,但统统被他放弃了,因为他深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的读书,不只是“看”书,可说是“吃”书,吃进去,不断咀嚼、消化,然后转化成营养。他选定一本一辈子要仔仔细细读的书《庄子》,先花4个月时间逐字逐句读,后来又花一年时间重读,一句一句都读通了,所写的笔记则有30多万字,然后再用半年时间整理这些笔记,于是就成了一本学术著作《樗下读庄》。他要花这么多时间读书、写书,哪有时间去看电视呢?而他所获得的愉悦怎能与电视带给他的相比呢?可见,做一个智者,善于放弃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20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