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激荡,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应常敲警世之钟。为官者,要保持清正廉洁就要慎用手中的权力,而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领导作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拥有其他人无与伦比的权力,更应该学会自觉接受监督。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口碑是人民群众检验“一把手”是否正确运用手中权力的“试金石”。口碑好坏,关键看“一把手”是否能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否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作为各级部门“一把手”要始终牢固树立权力源于人民、权力服务人民的思想;要敢于、善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恪守为民之责,学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关键位置,特殊的地位决定其掌握着重要权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一把手”由于手中权力过于集中,自身不能正确把握,会上会下,屋里屋外稍有不同声音,当即指责批评,给予难看,“一言堂”现象广泛存在。加之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自身成为部门的“总管家”,独特的语气背后渗透着权力的符号,班子其他成员难有真正说话的权利,官员腐败也就成为可能。
为此,“一把手”必须自觉强化党内监督,处理好“偏听”和“兼听”的关系,在班子中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要搞好班子团结,加强权力制衡,畅通沟通渠道,深刻认识到在班子中自己既是班长,也是普通的一员,要勇于让下属说“不”,坚决防止先集中后民主,真集中假民主现象产生,坚决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防止独断专行。
当今时代,媒体已成为人民掌握信息和沟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通过媒体监督暴露处理的干部不占少数,致使部分“一把手”谈媒色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么避而不见,要么相互推诿,总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分析背后原因,不难看出领导干部害怕承担责任、丢官卸职的恐慌心理。然而媒体也并非如洪水猛兽一般,作为“一把手”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敢于面对媒体,敢于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借助媒体加强与社会、与人们群众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发挥媒体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与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公众了解国家事务、发表个人意见、提供信息线索、形成社会舆论的新平台。由于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网络强化了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成为信息社会下实现权力监督的重要工具。作为“一把手”要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沟通平台,通过建立政务、纪检监察、信访网站等形式,将“一把手”的权力范围、财产状况、个人收入等与权力运行相关的重大事项情况公布在公众的视野内,扩大公民的知情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孟子·腾文公上》中有这么一句话: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的脊梁,上梁不正则下梁歪。因此,作为班子的领头人,执行党纪政纪法纪的自觉性如何,廉政情况如何,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认识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工作和党风政风的好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因此,作为“一把手”,必须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廉洁自律的新风尚,才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真理与谬误、光彩与龌龊、奉献与索取、先富与后富、民利与政绩的关系,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作风的艰苦性;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