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南方有沉香
8290300000061

第61章 多一些愤怒

闻听这种事例,总会怒火中烧。在某市曾出现这样一幕:面对歹徒当街抢钱,一位老人冲上前揪住歹徒。围观人群聚集到200多人,老人再三向围观人群呼喊求助,却始终无人出手相帮。而我们不难发现:公共汽车上扒手偷窃有人袖手旁观,长途车上歹徒在众目睽睽之下侮辱姑娘,闹市口有人跳楼众人仰头看“白戏”,弱女子遭遇性骚扰竟有人全程摄像在网上发帖子……

如今,在有的地方,见义勇为成了一种珍贵稀缺的道德资源。我们讲,做人不能没有“火气”。愤怒是人的一种感情宣泄,也是一种道义伸张。张飞的大叫怒吼,李逵的怒目圆睁,岳飞的怒发冲冠无不为愤怒留下佳话。而在今天,我们发现有些人对邪恶好像不太容易愤怒了,而是冷漠地充当看客者多了起来。麻木冷漠现象在我们中间徘徊游荡,这是可叹的。而许多悲剧在不少时候是可以避免的。换句话说,只要有人喊一声,有人帮一把,很可能就会挽救一条生命,免去一次悲剧。

和谐社会大厦不能在道德沙漠中建造。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不仅仅是制度和技术的革故鼎新,也是道德精神的重新焕发和发扬光大。道德信念是历史的积淀。中华民族千百年光辉璀璨的文化长河中,嘉言懿德,史不绝书,赋予了整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厚重的历史感和道德感。一个人不仅仅是现实的人,在社会上也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而是历史和价值的统一体。时下,全社会正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何谓荣、何谓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欲加明辨并非难事,难的是一以贯之,身体力行。危难当相助,时艰应共赴,这正是荣进耻退的具体体现。

或许,见难不助、见死不救一旦成为一股暗流浊水时,仅仅靠舆论批评、道德谴责还略显不够。我在想,我们是否应考虑在制度建设上予以针对性的设计,比如对有些不道德的旁观者进行曝光,对一些漠视重大犯罪行为的局外人施以惩戒措施。大大提高其麻木冷漠成本,在道德和责任感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的某些角落,才可能根本扼制这种让正义感和同情心“蒙羞”的可悲场景的出现。

正义感与同情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为人处世的道义。眼见他人陷入险境,一个人一个群体有能力救助时,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尽力而为,这是最基本的社会伦理。我们在谴责那些麻木冷漠行为的同时,也愿更多的人彰显正义与爱心,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

2009.8.28《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