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早报》报道,在江苏常州各乡镇和一些政府机关,已经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管是接待还是办事,见到来者首先向其扔出一包中华牌香烟。仅郑陆镇党政办一个月用于招待的中华烟就高达2789包之多,平均每个工作日116包。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当初“周至尊”事件引得网民议论纷纷时,当地相关部门曾经作出回应,称这是周所在单位超标准购买的公务用烟。不过,闻悉此话,网民不依不饶,怀疑这只不过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迅速平息事态罢了。那么,一些公家单位的接待用烟,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标准和底线呢?
这回常州的报道,倒是给出了答案。记者问镇里招待用烟是否超标的问题,镇里负责此事的办公室主任倒反过来问记者:“有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招待用烟超标呢?”——没标准当然也就不存在超标问题,既如此,不吸白不吸,这样的接待用烟能不越发越多、越发越贵吗?!
这种情况不仅在常州,在我省乡镇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主要是因制度缺失或不规范造成的。国家对党政机关规定的一些政策,基本上只能达到市县一级。因为市县一级制度比较规范,而且政府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大,稍有造次,就有可能被处分甚至掉乌纱,而乡镇一级则“山高皇帝远”,只要不撞在枪口上,一切就平安无事。据统计,现在国内乡镇一级机构几乎80%以上都欠有外债,有的甚至依靠自身的财政收入几十年都难以还清,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被这样吞云吐雾消费掉的呢?
公款接待、公车消费、公费旅游连续多年居高不下,一直就成为百姓所诟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之风,中央一直也三令五申要求必须节约行政开支,倡导廉洁从政,可这些政策一直就被不少地方视为耳边风,根本就不当回事,才导致常见的“屡禁不止”。南京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栽了,却依然有诸多“李久耕”、“张久耕”们仍然在享受公款提供的“吞云吐雾”。
而乡镇烟火旺,板子全打在乡镇身上也欠公平。一个月1000多包中华招待烟,反映的不只是干部的作风和自律行为,关键还说明了在当地奢侈消费已经成了一种风尚。正因为有“上行”才有“下效”,如果没有上面人的嗜好和默许,下面人能投其所好吗?在一些地方,某些市县政府部门已经俨然把乡镇当成可以任意享受的“行宫”了。如此推测,就不光是一个镇的问题了,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了。厉行节约自下而上是行不通的,关键必须是自上而下,而后上要作好表率。
因此要想真正灭了乡镇的“烟火”,上级官员不仅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更要随身带一盆冷水,哪里冒烟就往哪里泼,把国家政策和制度一点不打折扣地贯彻到乡镇乡村。
干部一月烟,农民几年粮。如此花费,还能指望其有多少心思放在百姓的民生上?此风任长,决不只是公款消费问题,而是更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因此,我们不要被招待烟的表象所迷惑,深究下去,一定会有许多“猫腻”会被暴露出来。
每月近7万元招待烟,真是让人咋舌,也让人无语,但让人无语的就仅是中华烟吗?显然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
2009.5.1《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