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南方有沉香
8290300000087

第87章 “小康”唤我同心干

京华开盛会,牵动亿人心。这几天,人们观看电视谈感受,阅读报纸说体会,人民群众莫不为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欢欣鼓舞。社区里弄,大街小巷,人们说改革,谈机遇,话小康,无不表示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力量,奉献才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渴望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千年梦想。2000多年前的《诗经》就曾写道:“民亦劳止,汔河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在西汉《札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千年以降,一代一代地希望,一代一代地传承,炎黄子孙为了这一理想,不断思索,不断奋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梦想逐渐在华夏大地成为现实。

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创造性地赋予小康社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称为是中国的“雄心壮志”。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概念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普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国家强盛,人民才有小康。经过中国共产党81年的艰苦奋斗,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艰苦创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3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今日之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所有这一切,使得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顺应民心,走向小康。建设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大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既表明了一种决心,也强化了一种观念,那就是执政兴国的目标、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富裕。致富是老百姓最盼、最想的一件事,小康生活最体现民情民意,国富民强最体现民心民声。党心连着民心,民意推动前行。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勤劳致富,奔上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新起点,是亿万人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目标。崭新的目标,需要努力来达到;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去创造。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幸福生活等不来。摸摸鼓囊囊的钱袋子,看看满当当的菜篮子,谈谈新盖好的大房子,品品生活中的好乐子,对我们来说既有一种自豪感,有一种成就感,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更大的努力。今天的事业是昨天事业的继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兢兢业业,齐心协力,共同创造。

2002.11.30《联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