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8327600000022

第22章 少一点限制,多一些鼓励(4)

做个有担当的女孩

女孩也是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她希望“做自己的主人”,受到尊重。而有些父母虽然是出于好心,但他们却不懂得尊重女儿的意愿和权利,把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强加给女儿,所以才会导致女孩在种种问题上与父母有形或无形的对抗。虽然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女孩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但是渐渐地,女孩会感觉到沉重,她很想对父母说“不”,可是,她又一直被教育要听话,所以连“不”也不能说了,只好用被动的方式去叛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父母怎么压制,女儿的自主意识都会越来越强,她已经不再愿意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了,她有了自己做决定的需求。而如果这种需求长期不被满足,她的自主意识就会被抑制,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这样,很可能导致她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如果这种消极心态一直深植于她的内心,势必会影响她以后的人生路。

把女儿视为自己一部分的观念如果长期深植于心,就很容易造成女儿离不开父母的结果。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孩会习惯性地依赖家庭,听父母的话,即使走上社会之后也时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保护。如果把女儿当成独立的个体对待,她的独立性就会在成长中逐步加强。走入社会之后,女儿就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坚强地面对事业和生活,成为一个勇敢的、有担当的人。

一家三口到美国的一个餐厅用餐。服务生先问母亲点什么,接着问父亲点什么,之后问坐在一边的小女儿:“亲爱的,你要点什么呢?”女孩说:“我想要热狗。”

“不可以,那些东西没营养,今天你要吃牛肉三明治。”妈妈非常坚决地说。“再给她一点儿生菜。”女孩的父亲补充说。

服务生并没有理会父母的提示,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女孩,继续问道:“请问,你的热狗上要放些什么?”

“哦,一点儿番茄酱,还有……”她停下来,胆怯地看了一眼父母。而服务生一直微笑着耐心地等着她的回答。女孩在服务生的目光鼓励下,终于说道:“我还要一些炸土豆条。”

服务生点点头,径直走进厨房,留下目瞪口呆的父母。

这顿饭小女孩吃得很开心。在回家的路上,她还在不停地又唱又跳。最后,小女孩走近爸爸妈妈,开心地说:“你们知道吗?原来我也能够受到他的重视。”

培养女儿的独立性,首先要把她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她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让她感觉到被尊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了把女儿当成自己私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虽然他们万千宠爱着女儿,但女儿终究只是他们的附属品,必须听命于他们。如果连一点儿小事父母都要替女儿做主,即使心意是好的,但是关心过度,反而压制了女儿的自主性,让她因为不能自己做主而感到沮丧。

有些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一部分的倾向较为强烈,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甚至是自己的分身,所以不必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意思。孩子只要明白他们的心意,听他们的话就可以了。与此相反,美国的父母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即便女儿刚刚学会说话,他们也会以与成年人交谈的口吻极其认真地跟孩子说话,并不管她是否能听懂。经过对比后,结果很明显,在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独立性比较强。

且不说父母的观念和意见有时候并不全对,退一步讲,即使父母的意见都是正确的,女孩也乐于听命,但是父母不可能让女儿永远安全地待在温室里,也不可能为女儿遮风挡雨一辈子。所以,父母只有尽早地培养女儿的独立能力,让她能够自主思考、自主选择、独立承担。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做的是有意识地把女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爱护她的独立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女儿的独立意识,让她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负责。

总是由父母做决定的女孩,长大后常常缺乏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而且缺乏责任感,甚至不知道如何对自己负责。因此,父母应该尊重女儿的意愿,让女儿做她自己的主人,给她机会学会如何做决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女儿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她希望父母能够给予自己尊重和平等。只有父母和女儿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她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父母要真心实意地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女儿进行沟通和交流。

换个方式与女儿相处

心理学家曾经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过一些研究,研究发现,越是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的孩子,逆反心理越严重,他们通常爱乱发脾气,喜欢责怪别人。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父母放弃对他们的管制。反而那些在家庭中能享受到自由的孩子,比较能体谅和理解父母的苦心。成年人也许有过这样的感觉,一件事情,如果是自愿去做,要比别人强迫自己做的结果好得多。成年人这样想,孩子也会这样想。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强加给自己意愿的时候,他们一样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压得越有力,他们反弹得越高。

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些孩子和父母走得越来越远了,特别是那些不能公正地对待孩子的父母,甚至与孩子形同陌路。

王云的妈妈向教育专家诉苦:“我家王云越大越不听话了,她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我们讲。”王云的妈妈从王云8岁开始,就发现她有些事背着自己:她会把一些东西藏起来不让爸爸妈妈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她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为此,王云的妈妈感到十分不安,生怕女儿染上什么坏毛病。

其实这种隔阂主要是来自于父母和孩子不能互相理解,许多父母面对自己的女儿,经常以命令的口气与她对话,这时孩子眼中的父母自然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父母则是居高临下地看孩子,甚至不管孩子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是否理解,都会把他们的想法强加到孩子头上。男孩的反应强烈些,可能家长会注意纠正自己的心态,而女孩往往选择把这种情绪放在心里,有些父母便不自觉地用这种心态去命令女孩,而用这种心态对待女孩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一个叫赵丹的女孩一直不肯听爸爸的话。并不是小时候爸爸没有好好教育她,相反,在赵丹还小的时候,爸爸怕她养成懒散和懦弱的性格,对她相当严厉,小时候赵丹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这几年却怎么也不肯再听话了。

每次吃饭的时候,爸爸都不许赵丹看电视,当她还留恋卡通片中的情节时,爸爸总会毫不犹豫地把电源关掉,每次赵丹都以哭闹来反抗,但爸爸从来不会因此手下留情。直到有一次爸爸在吃饭的时候看新闻,看到正关键的时刻就边吃饭边看电视,这时赵丹对爸爸说:“爸爸,你不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吗!”这时爸爸才意识到每次强行关掉电源对赵丹来说是不公平的,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却强求孩子去做。于是爸爸动手关掉电视,并对赵丹道歉:“以后我们要互相勉励,一起戒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后来,每到吃饭时间,赵丹总会自己跑过去把电视关掉。

父母在对待女孩的时候,不应该硬性地干涉她,觉得她是你的女儿,就应该无条件地听你的话,这种想法是陈旧且错误的。这样虽然让她表面上服从了,但心里还是不服的,如果你一直用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她,反而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如果女孩的做法确实是不对的,这时父母应该做的是正确地引导,要多和她们沟通,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压制她们自由的方式来处理,这样不是为女孩好,也不利于她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你应该彻底抛下自己板起面孔说教的形象,不要总是高高在上,不给她任何理由就干涉她的自由,要把居高临下的心态放下,与女儿平等相处,她才会真心地听你对她讲道理。这样不仅使你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而且也有利于女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模式发展,所以总会在不自觉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头上,并美其名曰“为孩子好”。父母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为孩子好,却往往让孩子离自己更远呢?让孩子放任自流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当然不能放弃对孩子的管教,管孩子是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要避免因为自己的方法不当使孩子走入歧途,不要因为女孩的某些行为偏离航线,就利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她们,阻止她们做事,这种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只会引起女孩内心的不满。

有些父母总是说自己的女孩变得越来越不乖了,其实,这完全可能是父母的原因。如果你总是不肯放下身段与女孩站在同等地位上谈话,总是居高临下地斥责她们,敏感的女孩就会感觉自己是不被尊重的,所以她们很难接受你的建议或意见。如果发现女孩有些错误行为时,不妨先细心地倾听她的诉说,然后与她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平等、平和地对待女孩,会让她们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女儿也有隐私权

随着女儿的长大,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慢慢地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如今有些家庭完全缺少对孩子权益的尊重,缺少对孩子起码的关爱和责任感,缺少道德良知和法律意识,本该是最爱孩子的人反倒成了伤害孩子最深的人。一些父母偷听女儿打电话、偷看她们的日记,甚至雇私人侦探“跟踪”去干涉女儿的生活,这样的事情会彻底伤了女儿的心,更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一个女孩喜欢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每天的活动。妈妈担心女儿胡思乱想,耽误学业,于是经常偷偷地翻看女儿的日记。女孩虽然怀疑自己的日记本被人动过,但是一直没有证据。为此,她经常跟爸爸妈妈闹别扭。

一天,女孩去上学了。妈妈习惯性地走到女儿的屋里,开始翻看她的日记。

这次女儿在日记里写的是妈妈,她的文字很深情:“妈妈,您头上的白头发又多了,我看了很心疼!妈妈,请您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

看到这一段字,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然而,她却没有发现本子里有白头发,她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女儿的日记本里。

晚上,女儿放学回来后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卧室。一会儿,她拿着日记本跑出来嚷道:“妈妈,您又偷看了我的日记!”

“怎么会呢,那根白头发不就在你的日记本里吗?”妈妈努力为自己掩饰。

“妈妈,我根本就没放白头发。”女儿愤愤不平地说,“我总算找到证据了。请您不要侵犯我的隐私好不好!”

女儿说完,转头又进了自己的卧室,同时重重地摔了一下门。妈妈站在客厅里,不知所措。她是为了女儿好才千方百计去了解女儿的心事,没想到却让女儿怨恨她,她很伤心。

其实,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父母和孩子交流方面的冲突也日渐突出。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赖克尔曾经提出:“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需要超过他一生任何其他时期,甚至成年期。如果你认为隐私对你很重要,那么它对你的孩子更重要。”

一个女孩上了初中,总是把自己的东西锁得严严的,钥匙藏在自己的衣服里。一天晚上,妈妈忽然发现,女孩把钥匙放在桌子上,她喜出望外,拿着钥匙准备去开女孩的柜子。爸爸在旁边说不要这么做,让女儿知道了不好。妈妈一想,也对,于是就把钥匙放回原处。没想到第二天,女儿醒来就大叫道:“你们偷偷动我东西了!”妈妈冷静地说:“没有。”女孩警惕地说:“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在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它现在不见了!”妈妈倒吸了一口凉气,依然镇定地说:“我没动。”女孩自己打开柜子,发现里面的东西没有错位,于是向妈妈道歉:“对不起,我冤枉你了,我知道你们没动,因为我在所有的东西上都做了暗号,这也是不得已,有些同学的家长就非常喜欢动他们的东西!”这位妈妈无奈地想:“女儿都把爸爸妈妈当成特务了。”

其实,父母何必伤心?青春期的孩子谁没有秘密?他们的秘密需要得到尊重,他们需要父母给予信任和自由的空间。女孩与父母保持距离和对隐私越来越强的渴望,其实是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自然阶段。父母应该明白,这是女儿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增强的一种体现。

这个阶段的女孩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成人化倾向变得明显,希望别人能尊重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因为生活领域的扩大和接触信息的增多,她的内心也会变得敏感起来,感情也趋向细腻,不会再像更小的时候那样天真烂漫,有什么说什么。

正因为如此,女儿不会每件事都对父母说,她有了自己的隐私,更喜欢向带锁的日记本倾诉内心的“秘密”,或者在跟同龄人的来往信件中诉说内心的感受。

此时,父母若是紧紧逼问女儿在想什么,或者通过种种手段去了解女儿的“秘密”,往往会伤害她的自尊心,让她的心与你离得越来越远。

所以,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女儿的隐私,才能赢得她的尊重,并让她信任你,愿意和你沟通。具体来说,尊重女孩的隐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为女孩创造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

在这个阶段,女孩大多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她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父母的干涉。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要尽量给女儿一间单独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