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无城是一位娟秀的女子,墨池和绣溪就是她的一对明眸。轻轻一眨,芳名远播。
“绣溪边,墨池旁,双狮守黉门,满园桃李香……”这是《无为师范校歌》里描述的美丽校园;我在她的怀抱里度过了飞扬的青春,墨池和绣溪也是我最常亲近的地方。
从古色古香的黉门出发,往右拐进一条叫鞍子巷的青石板小巷。民间流传无城有“九街十八巷”,那些曲折的街巷和错落的楼房织成了无城的衣袂,鞍子巷无疑是其最绚丽的一条飘带。再穿过嘈杂的中心菜市场,走上几百步就到了米公祠。
记忆中的米公祠饱经沧桑,隐退在滚滚红尘之外,咀嚼着寂寞。一个小园子,占地不到十亩,断壁颓垣下几间幽暗的砖瓦房。有一间门前竖着块木牌,上面用黑字写着“无为县图书馆”。最醒目的是园子中心,一方小小的池塘上耸立着一座四角飞翘的亭子。那时的我常常坐在亭子里读书,有时望着亭下的池水发呆:这水虽泛着混沌的苍绿,但并不黑,为什么要叫“墨池”呢?后来知道了米芾“投砚止蛙”的典故,原来这不起眼的园子,曾经住着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米芾知军无为时,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和神奇的传说。站在他泼墨挥毫的投砚亭中,我陡然生起了敬意。这一汪池水,沉淀了米公多少风采神韵!墨池旁直立着一块怪石,想到他为这“石兄”免冠下拜,我放下了瞻仰的姿态,只觉得那米颠是多么的率真可爱!
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厚厚的《罗摩衍那》,坐在亭子地读到暮色四合,云深不知处。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在那个宁静的傍晚,掩卷之余,写了一首叫《夜色正浓》的诗,后来这首诗发表在《南国诗报》社出版的《九十年代短诗选》上。许是墨池的气韵,氤氲在柔软的夜色里,开启了一个懵懂女孩的灵感之门。
喜欢去的另一个地方就是绣溪。《无为地方志》载:绣溪筑于南宋,初名锦绣溪,解放后更名绣溪公园。绣溪公园在师范对面约一公里处,南环城路下。仍是要穿过几条小巷,从小巷里走出来,眼前豁然开朗:碧水荡漾,绿柳披拂。一条长堤把椭圆形的溪水一分为二,堤上一座石拱桥,桥下有亭,亭前百米就是城中唯一的公园——绣溪公园。无为籍宋代诗人杨杰写道:“十里喧阗锦绣溪,秋千人健趁飞鸢。花明柳暗丹青国,日薄云浓水墨天。”诗中赞过的绣溪美景,盛日不再。眼前的绣溪公园素朴无华,大致分前后两区,前区有几株盘曲的古藤罗,一座堆砌的假山,山边一间“洗心亭”;后区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散落着一些烈士墓。除此之外,就是蜿蜒曲折的青砖小径,葱郁的树木和繁茂的杂草。
无为一中紧依绣溪之畔,绣溪的水声里流淌着朗朗的书声。周末,来园子里的多是学生。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或独自一人,来游玩散心,谈天说地,唱歌读书等等。平时园里较冷清。有时候,公园的铁门还上了锁,让兴冲冲赶来的我,只能站在石桥边凝望着溪水,思绪随着水波上的烟岚飘荡。几条斑驳的木船泊在岸旁。
绣溪是黉门学子,甚至是无为学子照相留影的必选之地。翻开那时的相册,绣溪定是不变的背景。它收藏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装帧成青春的扉页,在时光的纪念册里永不褪色。
黉门在我离开后不久改头换面,无为师范变成了“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让路过它身边的我,不由地生起淡淡的怅惘。随着无城城区的建设规划和快速发展,墨池和绣溪,却明眸善睐,变得流光溢彩。令我逸兴遄飞,沉醉流连……
是前年参加市作协“走进无为”的采风活动,才在十年后再次走进米公祠。新扩建的米公祠好似返老还童,容光焕发,让我陌生又熟悉。推开赭色厚重的木门,“米公祠”三个鎏金大字镶嵌在雕梁画栋之间。跨入祠堂,诗书字画,阵容齐整;宝晋斋里,碑帖刻石,古朴安详。登上巍峨的聚山阁,鸟瞰四方;碑廊、拜石、投砚亭等景观层次清晰,格调大气。在这道新构筑的风景线里,墨池的面积和园区一样扩大了几倍,米公若在,定能够书写出更加酣畅淋漓的人生!历经千年,我似乎看到他潇洒的身影,听到他清越的吟哦。
重新整修的县图书馆独成一体,深秀清幽,静静地地守候在米公祠背后。在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广厦间,精心扩建的米公祠,让我们看到了执政者的高瞻远瞩和宏伟气魄。这一块书法圣地,彰显出这座城市独特的传统魅力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它雅致超逸的情怀散发出华夏文明悠久迷人的气息。无城,闪动着墨池这深邃而辽阔的眸子,迎接来自四面八方朝圣的脚步。不知为何,墨池上的投砚亭,竟让我想起离这不远的醉翁亭,我从中读到了某一种类似的意趣。
掬一捧米公的清梦,向着那波光潋滟处走去。环城河像一串晶莹的蓝宝石项链挂在无城的脖颈,把这佳人衬托的熠熠生辉,脉脉含情。南环城河上新架设了一座桥,命名“绣溪桥”,和绣溪长堤的古石桥两相呼应,双桥卧波,把绣溪公园和环城景区连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绣溪公园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后,更加开放而具有时代风范。拆除了大门和围墙,全园以水景为中心,兴建了亭台轩榭,增添了游乐设施。整个园区布局活泼,因地制宜,融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看,有划着船在水上自在徜徉的,有在健身器材上积极锻炼的,有在球场腾挪跳跃的,有在亭下吹拉弹唱的……更多的人,是伴着歌声在翩翩起舞。九九年去杭州,在一个傍晚逛西湖,我第一次看到很多老人在荷花池边的亭子里唱歌跳舞,那样优雅的老年曾让我心驰神往。曾几何时,这种场景已在无城遍地开花。连那绣溪岸边漫步的行人,亭中听风的过客,也显得风雅在胸,气度雍容。绣溪之于无城,犹如西湖之于杭州。
现在,常和孩子来绣溪公园。他自去打球下棋或者嬉戏玩耍,我捧本书选一荫浓处坐下;阳光细细地把光屑从参天的枝柯间筛到书页上,落叶簌簌,不知今夕何夕。园中闲步,透过轻歌曼舞的人群,粉墙黛瓦的壁廊上一行字映入眼帘:“清以自廉,勤以爱民,淡以明志。”我往园后一一看去,新建的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里,坐落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忠魂亭等。这里早已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时候我想,长眠于此的英雄儿女,定是微笑着的。他们的鲜血注入绣溪,一同汇入浩荡的长江,滋润着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而在这土地上生长的一百四十万无为人,他们汲取了勤劳和智慧,挥洒着开拓和进取,谱写出一页页的锦绣篇章,创造了一个个的神话传奇。
从不敢言,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简单的我,与水相亲,浸润了一缕灵光,撷取了一瓣神采。而只是,沿着无城的经脉回溯,如鸣佩环里,读懂了和她的血脉相连。我在寻找最美的彩笔,绘出她灿烂的笑颜。
且看,她衣袂飘飘,眼波盈盈,正风姿绰约地走向,那“无为而治”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