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茅台故事365天
8340200000012

第12章 子卷 酒魂 (11)

据说曹操派人请他朝中议事,哪知他正喝得酩酊大醉,就对来人说,请回曹丞相,我正和圣人议事。一到茅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各派警卫员共花四块银元向酒厂老板买来两竹筒散装茅台酒,与红军将领开怀畅饮,也算是补了庆功酒吧,然后甩开大步,牵着敌人又转了两圈,最后跳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扬长而去。也许是在茅台喝了庆功酒,加深了周恩来的印象,当要隆重庆祝共和国成立第一周年,身为总理的周恩来要举行国庆招待会时,他想到了茅台,确定作为宴会酒。从此“国酒”就非茅台莫属。毛泽东更是酒后别有一番滋味,过了二十二年他还想探个究竟。一次政治局会议休息时,他问两位仁怀籍的省部级领导,说你们都是共产党的大官,茅台酒就出产在你们仁怀茅台。是不是喝了茅台才能做大官啊?逗得二位和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毛主席接着又问,茅台酒究竟是用什么神水做的呀?那么美,那么香!回答出乎领袖的意外:主席,哪是什么神水,就是长征四渡赤水你走过的那条赤水河的水酿的。毛泽东哪能不记得那条改变他和红军命运的赤水河啊!他突然涌起诗人的浪漫情怀,说赤水河有那么多水,茅台酒何不搞它个一万吨?可以想象,当毛泽东再度端起茅台酒的时候,品出的滋味又当别样了。赤水,就这么一条不起眼的河,它从云南的高山而来,经贵州、四川,汇入长江。然而,它特殊的红色印记和特别的神功,使其独立于群江众河。见到赤水河,我有一种满足感。当围着纪念塔走一圈,最后要告别的时候,我们得知,毛主席当年一句类似“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浪漫的“搞它一万吨”的戏言,竟然被茅台人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了。毛主席说这话时,茅台酒年产只有几百吨,年产一万吨,那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可今天却变成了现实。美酒多了,人民小康了,共和国五十五年了,可我们还记得当年的“四渡赤水”吗?当国庆;中秋、春节的时候,拜托茅台人,别忘了来这里祭奠红军英烈,而且一定要用最好的酒,五十年的,八十年的……

品酒茅台镇

陈先义

出了遵义城,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西行,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过了一段险路之后,忽闻一股酒香飘进车,我们从北京来的一行人顿时雀跃起来——茅台镇到了。其实,当这第一缕酒香飘进车窗的时候,我们只不过到了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要到茅台镇,大约还有十数公里的路呢。不过,从这醇香的空气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酒乡”两个字的内涵。到茅台镇,已是华灯初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半空的“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的霓虹灯厂标。茅台镇所在的马鞍山并不太高,最多不过二百多米。山脚下,是浪花翻涌的赤水河滚滚北流。小镇依山而建,街道盘旋而上直到山顶。因山不大,且相对独立,小镇鳞次栉比的建筑几乎覆盖了整座小山。小镇上既有典雅美观的欧式建筑,又有黔北风格的传统民居,从对岸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前眺望,白墙红瓦,绿树蓝天,颇为壮观。当小镇人家灯火点亮时,整个镇子像镶嵌在夜幕中一颗五彩缤纷的巨大彩球,把这片黔北高原的夜景点缀得煞是好看。如此美景,此前我们不过是在遵义城的图片展览中欣赏过,如今身临其境品味这灿烂的夜色,觉得真情实景比那尺幅图片要绚丽壮观得多。

当然,茅台酒名扬天下,决不是因为这黔北小镇的山色景观有什么独到之处,它的名气之大,概源于茅台酒。名酒为镇播名,名镇以酒为荣。关于茅台酒的诸多知识,此前我从书本上、从街谈巷议中,已知道不少。比如,茅台酒与英国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名酒。八十年前曾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摘冠,比如建国以来到中国访问的外国元首无不饮这茅台酒,如此等等。这些故事,在赞颂茅台酒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激起人们更多的向往。贵州人把茅台酒称作是贵州的名片,其实,在十数亿国人的心目中,茅台酒又何尝不是“中国名片”呢?茅台为中国酒业扬名,中国人以茅台引为自豪。宾客盛宴必以饮茅台为最高规格,国内诸多酒厂皆以能与茅台沾边为荣。比如,我们河南濮阳出一种名为“九鼎酒”的白酒,名气甚大,品质上佳,于是中原人便誉之为“中州茅台”。内蒙古宁城也出一种白酒叫“宁城老窖”,本来名副其实,品位也属上乘,且已叫响四方,但内蒙人却习惯把它叫做“塞外茅台”。

辽宁锦州的凌川酒本来也是誉满东北的上好白酒,特别是在北方寒区倍受宠爱,但辽宁人却习惯称“凌川酒”为“北国茅台”……各地人以茅台评价自己家乡的佳酿,足见茅台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这很有点像西方人把上海称作“东方巴黎”,把苏州称作“东方威尼斯”,多半是缘于“乡土情结”。人们赞颂茅台酒,因为它已是一种标杆,已是一种文化,已是一种光荣和品位的象征。当我走近茅台之后,特别是当了解了它的革命历史时,有种更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茅台更是一种精神。一种酒,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历史相融合,且有许多美妙的故事为史书记载,在民间流传,恐怕世界诸多名酒中,没有哪种酒能比得上茅台的。我最初关于茅台酒的“红色历史”常识,是在读了红一方面军军史之后获得的。这部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修订的史书,在论及红军四渡赤水作战时,曾有记述红军驻军茅台镇的专页。军史中,红一方面军每道作战命令,甚至每张作战地图都有准确的记录。与此同为史料并列书中的,还有一份由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签署的以总政治部名义下发的“关于保护茅台酒的通令”。

通令内容是:“民族工商业应该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这是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通令,记述的是一九三五年三月,红军再度离开遵义,分三路向仁怀县的茅台镇进军的事。当时一军团为一路,走文昌阁、乌龟石、中华嘴到达茅台,三军团、五军团和中央纵队为一路,走盐津河到茅台,九军团走仁怀县城到茅台。弹丸小镇,一下子住进了数万红军,茅台镇又是历史名酒茅台的出产地,因此,如何严明纪律,便是红军领袖们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先头部队刚进茅台,便接到周恩来副主席的命令,要求在三家茅台酒产量最大的成义、荣和、恒兴厂房门口张贴由政治部颁发的保护茅台酒的通令,在通令的旁边,还贴有标语:“红军到茅台,开仓分浮财。土豪把头埋,干人笑开怀。”为了带头严守红军颁布的通令,红军领袖亲自派人向酒厂老板购买茅台酒:毛泽东派了警卫员陈昌奉,朱德派了工兵连长王耀南,周恩来派了警卫员魏国禄,三人用四块银洋购买了两竹筒散装的茅台酒。

时为春寒季节,红军官兵以酒驱寒,消除长途跋涉的疲劳,庆祝遵义作战的胜利。乘着酒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来到茅台下场口黄桷树下,走过浮桥过了赤水河。六十多年过去,当我们来到下场口时,那棵历经沧桑的黄桷树还在,树旁一块标示牌写道:“毛泽东由此渡河。”望着滔滔北去的赤水河,眼前仿佛忽然浮现出一支战旗飘飘的队伍,正向对岸走去。刚刚渡过河的红军,发现蒋介石派来的几架飞机紧迫不舍,对红军部队不是扔炸弹就是机炮扫射。刚刚饮过茅台酒的警卫营战士斗志很高,便用肩膀做枪托,叭叭朝天放枪,敌机飞得很低、很慢,连飞行员都看得清楚。当战士们朝天放了八十五发子弹后,奇迹出现了,一架敌机冒着黑烟落了地。步枪子弹打下了敌机,这简直是奇迹。这则新闻,登载于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八日由邓小平任主编的《红星报》上。这张报纸,至今仍存放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柜橱里。关于这则往事,今天仍在茅台镇流传,说那是天助神威,是茅台酒助红军创造了步枪打飞机的奇迹。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李德刚刚被清除了瞎指挥的错误,数日来一直处于郁闷之中,到了茅台镇,他称有三件事使他十分高兴。第一,红军战士用步枪打下了蒋介石的飞机。

第二,他连饮了两瓢半的茅台酒,过了把酒瘾。第三,离开遵义之后供应了他许多雪茄烟,满足了他的烟瘾。这位共产国际的顾问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还以特别的感情回忆长征路上的这段往事。一九三五年,当中国革命史正逢重大转折时,是茅台酒为北上长征的红军队伍壮行。数十年后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共产党在建立人民共和国时,又是茅台酒为红色江山奠基庆典。此后,诸如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庆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重大活动,茅台酒是不可替代的宴会佳品。茅台酒已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国酒,茅台的品牌已积淀成一种文化,对亿万中国人民来说,茅台不仅是一种酒,它融入了许多与新中国成长相关的文化因子。茅台之贵,贵在其工艺流程的复杂和选料的讲究。在酒厂访问时,总经理袁仁国告诉我们,做茅台所用的高梁必须用纯正的仁怀高梁,从高梁收打入仓到酿制成酒,要经过七蒸八酵五个工序,而完成这些工序,整整需要五年时间。所以,每当我们在宴会上打开茅台酒瓶时,那已经溶进了酿酒工人五年前辛勤劳作的汗水了。如此繁杂的工艺流程,自然产量不会很高,这也正是茅台酒贵重价高的另一个理由。

据说,当年红军过茅台时,茅台镇的所有作坊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吨的产量。那时国人只听说茅台,可极少有人品尝过。这件事毛泽东同志一直记挂在心上。一九五八年,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找来贵州的同志,他说:茅台酒是世界名酒,赤水河水源那么丰富,为什么就不能造它个一万吨?”这是率意而言,但又包含着领袖对发展民族工商业的鼓励和希望。此后,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把生产万吨茅台酒作为一项提案提出来供大会讨论。于是,生产万吨优质茅台酒,成为茅台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然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生产万吨茅台酒始终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真正实现这个梦想,还是近两年的事情。改革开放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二○○年,茅台人抓住了国酒发展的契机,终于实现了年产万吨酒的目标。茅台人善酿,也善饮,在茅台镇采访的日子里,我们一行人几乎每天两顿喝茅台,大家多不善饮,即使如此,在主人的热情劝饮下,大家还是超过寻常几倍的酒量。奇怪的是,即使像我这样平时不饮酒的人,此行最多时一次可饮半斤,竟也不过是稍有飘然之态。此时,我更感到茅台是一种神酒。飘然之间,我更深深地体味了这溶入革命文化的美酒的神奇。也祝愿茅台人酿造更多的神奇佳酿,为茅台,更为国人争光。

玉液梦万

王乾荣

茅台,真正的琼浆玉液。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茅台的吧,但是有多少人饮过,或者仅仅品尝过它的醇香呢?恐怕不多。如果有一万吨茅台,会怎么样?你我能不能有幸沾一点它的余香?就在去年,茅台实现了年产一万吨。一万吨对一种佳酒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十三亿人,每人合零点一两;刨去娃娃和不嗜酒者,剩六亿人吧,年人均零点三两多一点儿。多乎哉?不多也。所以,芳名远播的茅台酒,首先是一个概念,一种大众尚嫌陌生的生活方式。据传贵州籍己故著名诗人蹇先艾当年诗日:“欲买茅台图一醉,悚闻酒价又飞腾。”您说您趁钱,那也不一定买得到真茅台。好在如今还不是人人暴富时期。如果大家的钱包全鼓了,又都想茅台,那就要抢购啦。您说,为什么不多多生产呢?多,是一个梦;多多,乃是一个梦中之梦。一万吨,对年产几十万吨的寻常酒厂,当然不是个大数目,可在生产金贵国酒的茅台人来说,就是一个梦。梦,是五彩缤纷和美妙的。尤其,当这个梦是领袖毛泽东亲自编织给茅台人去“做”的时候,它无疑更加灿烂而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