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茅台故事365天
8340200000013

第13章 子卷 酒魂 (12)

一九五八年,毛主席是在听贵州头号领导人周林介绍茅台酒由赤水河之水酿造而成之时,发出了如此感叹的:“嗬,原来那么多水,何不搞个一万吨呢!”老人家不是不知道,名噪中外的茅台的年产量,当时仅仅为六百吨。茅台人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想,水多酒便多,也就是天才诗人毛泽东的奇特联想吧。诗人的浪漫语言,从此便成了茅台人心中一个华丽、沉重而引人入胜的梦。水变酒,焉能一蹴而就;梦境,便显得缥缈而悠远。一九七八年,即毛主席织出“万吨梦”之后二十年,茅台年产量才达到区区一千吨。可“万吨梦”并非虚幻啊,它那么强烈地鼓舞着茅台人。公元二○○三年,距毛泽东发话近半个世纪之后,茅台人终于骄傲地圆了“万吨梦”。这一天,成了茅台人的狂欢节。他们用欣喜的泪水庆贺辉煌,也倾诉着圆梦途径的艰辛和奋斗。一万吨,是一串不寻常的数字,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图;是一个高大台阶,也是一个鲜明的象征;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诗人毛泽东当年似乎在不经意间,用了汉语中极言事物之多、之甚、之至的一个“万”字;这个“万”,便成了茅台人的一个“宿命”。

他们攀万仞大山,雄视万物,寻觅万方,使出万般气力,取万斛河水,投万石高梁小麦,发誓酿出香飘万里的万吨美酒,而扬名立万。万吨梦回,那么,还能造出更多的酒吗?设若,毛泽东当年讲了“何不搞个十万吨”,又当如何呢?那仍然会是茅台人一个伟大的绮梦,而他们也终有圆梦之日——只是绝对不可能在今天。在这个浮躁病流行的时代,茅台人如果像人们从未听说的什么“名牌”酒那样,争“标王”,赶场子,出风头,努着劲儿,变着法子,一年“生产”数十万吨,也并非没有可能;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注定会像那样突然冒出的“名牌”一样,于无限风光之后,迅疾堕入一个虚幻的深“池”,而彻底完蛋了。茅台的需求不断增加,茅台的高贵,却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摊上的大路货,不管在火热的“跃进”之年,还是神舟五号邀游大空的当今时代。茅台酒是如何酿出来的,我这回在茅台采风,可大开了眼啦。“万吨梦”主要带头圆梦者之一,酿酒大师季克良说:“外界也许不知道,今天端到人们桌上的茅台,至少是五年以前开酿的。”我惊奇地瞪大了眼晴,因为常识告诉我,白酒的酿造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几十天即可。

这即是说,在同等付出的条件下,茅台的产量,最多也只有其他酒的五分之一。将六百吨提高至一万吨,茅台人比人家多花五倍时间——人家九年的路,他们足足要走四十五年啊!茅台的成酒,怎能不路漫漫其修远呢。而这,正是茅台的不同凡响之处。君不见,茅台的酿造,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其间加曲复加曲,蒸煮还蒸煮,一番番发酵,一回回汲酒……行行重行行,往返循环,最后将第七次取下的“准熟酒”封坛入窖,则一年光阴如白驹之过隙,而匆匆逝矣。入窖便到“陈酿期”。我在茅台陈酿窖参观之时,一进门,便被一团幽香包围了。茅台人说,那是酒坛吐醉呢,其实坛子是绝对严密封闭的。此时的酒液,犹如一个待嫁女儿,在深闺里期盼着,躁动着,内里风云激荡而表面不动声色。她须耐得住寂寞,不断地抛却幼稚而趋于成熟,尽去杂质而凝炼精华,直至酒液圆融,升华,醇化,变得像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少女。这,才够得上“陈酿”。此陈非陈旧之陈,而是一个吐故纳新、趋向完美的过程。如是者三年,大坛酒却还算不上成酒——我说的是完成之成。

这些“毛酒”被身怀绝技的兑酒师拿来,按量配以历来储存的年份不同、轮次各异、香型有别的老酒——老酒犹如“药引子”,经酒师与大坛酒相融,勾兑,品咂,再勾兑,再品评……一年之内,如此反复无数,方可浑然而成真正不同度数的新酒,施以盛装包裹,她就像一位丰姿绰约的新娘了。窖中方一日,世上已经年。至此总而计之,则漫漫五岁去矣。年轻的茅台老总袁仁国说,这里的每一个时段,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蕴涵着茅台独特醇香的奥秘。可以偷点工,减点料,取点巧吗?妄想!哪怕有丝毫走样儿,那液体或许尚可称之为酒,却绝对不能叫茅台了。

馨香的茅台,点点滴滴凝聚着酿造匠师的智慧心血,浑然大醇而了无瑕疵,“慢工”出细活,要汇成万吨,是一句话轻轻说得出来的吗?您说,扩大生产哪!但这只是一个“原则正确”。茅台镇坐落于赤水河畔一峡谷,弹丸之地也。那一万吨,正是靠新思维武装的茅台人百计千方逐年加码,才得以实观的。如今的茅台镇,已被见缝插针得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厂房和酒窖了。去异地生产呢?却也是先天地办不到。茅台人曾在风轻雨润的遵义远郊建了个试验厂,原料、设备、工艺、技术、人员,一如老厂而胜似老厂,酒也酿出来了,但就是没有茅台味儿。茅台酒如此地“认生”,缘由乃是异地全没有茅台镇得天独厚的水土和空气。即便能像修建输油管道那样,使赤水河流到他乡去,但是能把这里的泥土和小气候搬走吗?风景这边独好,此鬼神使之而非人所能也。出镇即有碍,谁谓天地宽?那新厂距离茅台镇,才区区百公里啊。

更远之地,又怎能“克隆”茅台呢?当今之世,连原子弹,很多地方都可以制造了,而茅台酒,却只能出产在茅台镇。一提茅台,人们脑子里为什么会闪现出稀有、尊贵这些字眼呢?就因为它的天生丽质,是独一无二、唯我独尊和不可替代的。而涵养这品质的小环境,乃是上天给予茅台人的一份天大的爱。只是,上天在赐厚爱予茅台人的同时,又把他们轻轻地而又严酷地局限了一下:你尽可以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来,而你的用武之地,却只能在这个蕞尔小舞台!可万吨梦圆之后,茅台人还向往着更加绚丽的新梦呢。他们雄心勃勃又遮遮掩掩,个中密秘,焉能为外人道哉!物以稀为贵,曲高必和寡,如果茅台像麦当劳那样铺天盖地,它也就不值钱了。有人说“麦当劳化”代表了美国的一种世俗文化,那么,“茅台独秀”便代表着中国的一种高雅文化。不过即使茅台一时还不能摆上更多人家的餐桌,它也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圣品,人们将饮到更多茅台,却是无疑的。

酒香茅台镇

肖复兴

车子开出遵义市一百二十公里,到了仁怀市,再走十几公里,就是世界闻名的茅台镇了。还没到茅台镇,迎风先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酒香。这大概就是茅台镇的特点了。正是夏季三伏最热的时候,茅台镇又处于比仁怀市低四百米的低谷地,便是热中加热,犹如桑拿一般,那股酒香更是香得能淋出汗来一样,有一种发酵后的醉人味道。心里想,这真是一个酿酒的好地方,整个茅台镇就是一个天然的酿酒厂。

进入茅台镇,茅台人告诉我们,茅台镇这地方实在是一块宝地,赤水河在镇前蜿蜒而过,清亮透底,没有一点污染,是酿酒的最佳水源。镇子四周环山而抱,山都是由一种紫砂页岩构成,土都是由紫色土质铺就,它们中的沙质和砾石含量最高,还具有良好的渗水性,溶解其中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别处不具备的,又由于这里地处低谷,气温比别处都高,特别是夏季,炎热无比,形成了一个小的特殊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将特殊的微生物群体笼络在谷地之中,难以风流云散,在这样天然的大酒缸里往复循坏,自然就成为了茅台酒独一无二的酵母。据研究分析出来的准确数据显示,确实有一百八十七种微生物参与了茅台酒的酿造过程。当然,酿造茅台酒还需要二次投料、八次下窖、九次蒸馏、再有八次摊晾和七次取酒以及至少五年的存放等多种精致而独到的程序。但是,酒同一般器物制造不同的神奇之外,就在于它不仅是人工的力量,更在于自然的造化。那茅台酒中所蕴涵的一百八十七种微生物,正是茅台镇如此一派天籁般的赐予,犹如神助,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了它们,茅台酒断然成不了茅台酒,茅台镇也就成不了多少年来如此独步天下的茅台镇。

所以,有人这样说:造茅台酒比造原子弹还神秘,原子弹在什么地方都能够造出来,可茅台酒就是不行,必须得在茅台镇才能造出来。

还真有人不甘心,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制作茅台酒所有的原料,连同酿酒的大缸,统统从茅台镇搬到遵义城,造酒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也全是茅台酒厂的原班人马。怪了,造出的酒就是没有了原来茅台酒的味儿。没有办法,只好又搬回了茅台镇。

也许,这就是茅台镇的神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那样星罗棋布的小镇之中,还能够找到和茅台镇一样神奇无比的地方吗?哪里能够将一个地方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露、山川河流乃至气温变化,如此鬼斧神工天然造化成为了茅台酒的精魂,或者融化为其中的一分子?

这样的小镇实在值得一看。

我们下榻在茅台镇的茅园宾馆,是茅台镇的最低处了,连茅台酒厂的车间和办公大楼都在它的上面,要抬头才能够望见。真是如醍醐灌顶一般,茅台镇所有的酒香都流泻在这里了。即使夜里关上门睡觉,一股股馥郁的酒香还是能够破窗而入,冲进屋里来,像是无数醉人而温情的手臂将你紧紧地环绕,以一种微醺的状态进入梦乡,梦里也全是酒的味道。一墙之隔,就是赤水河,在身边缓缓淌过,仿佛枕下那一河流淌的也都是芬芳四溢的酒水了。

其实,那一夜下了一夜的大雨。清晨醒来,空气格外清新,地上湿淋淋的。但大雨并没有让酒香随雨水冲刷而流去。茅台镇的酒香,就如同电影里的定格,如同岸石上的雕刻,如同煤或树一样的固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会在这里萦绕,有款有形一般,任你在这里的哪个地方都会和你拥抱。难怪清代这里的县太爷陈熙晋留有这样的诗:“茅台村酒合江柑(茅台镇的赤水河对岸就是四川的合江),一冬风味舌头甜。”

说实在的,茅台镇现在还显得有些杂乱,堵车的现象一点不比北京差,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告诉我们一切还在建设之中,但蓬勃的生气是遮挡不住的。已经拥有四十五万平方米的茅台酒厂的厂区,全国规划最宏伟的酒文化博物馆,曾经将宋祖英等名歌手一勺烩了的声势浩大演出的体育馆,还有横跨赤水河上的茅台大桥,无疑是茅台镇最大的亮点。想想,上百年前,上千年前,这里只是从四川自贡运盐到此的古代盐码头,一个一会儿唤做四方井、半边桥,一会儿唤做马桑湾、杨柳湾,像是一个乡下的丫头被叫来叫去的地方,一直到了宋代才有了茅草台这样和今天茅台镇相接近的名字。但那也不过是因为当地的土著人每年在茅草春发时用茅草搭台祭祀而形成的地名。如今,人们把茅草台中间的草字去掉,成为了茅台。茅台没有了祖先祭祀的意思了,却成了国酒的代名词,成为了同北京、长城、天安门、故宫一样中国的象征。谁会想到漫长岁月里如此世事沧桑的变化呢?

漫步在茅台小镇上,你会感到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你会感到这样的感觉其实都是由茅台酒带给你的。如果没有茅台酒,这样类似盆地一样的小镇,这样依山傍水的小镇,这样穷乡僻壤的小镇,这样拥挤喧嚣的小镇,在中国随处可见,并不新奇,不会引人注目而停车坐爱一街景色。是茅台酒让这样一个平凡得如同随风到处在飘的茅草一样的小镇不同凡响,小镇虽小,却秤砣压千斤一般,在世界的地图名册上醒目而瞩目。别看道路还不宽,而且上下起起伏伏,斗曲蛇弯,但不知有多少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足迹曾经踏在它的上面。

红军四渡赤水中三渡赤水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强渡过河的,受伤的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伤,至今传为佳话,增添了茅台酒的传奇色彩。

年头再往前数,石达开败走途中也曾经到过这里,豪饮茅台而留下这样的诗句:“万顷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都快要亡命了,还如此豪饮并豪情万丈呢,不用说,是茅台酒顶住了他的最后丹田之气。

年头再后数,美国著名作家年过八十的索尔兹伯里一九八四年重返长征路,也来到了茅台,早闻茅台酒的大名,希望参观一下酒厂,一见茅台酒的真传和奥妙。阴差阳错,却未能如愿,只好踏在小镇的小街,过赤水河而去厂。茅台酒留给他无限的怅惘和无穷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