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8342500000018

第18章 台上台下有规矩——戏业禁忌

戏业旧称梨园行、戏行,戏曲剧团称为戏班、班社,戏剧演员称为梨园弟子、戏伶、伶人等。梨园业供奉的神相当多,头绪也颇杂乱。各地方剧种所奉之神有同有异。戏班内部诸行当及职事也各有所奉之神。

1.惟恐亵渎祖师爷

梨园业诸神中包括祖师和出于某种原因而供奉的保护神。祖师中又包括梨园业祖师和行当及职事的祖师。时代变迁,所奉的祖师也有变化。梨园业所奉之神的名目颇为庞杂。计有:清源师(二郎神)、老郎神、翼宿星君、唐明皇、后唐庄宗、喜神、田窦二将军、窦元帅、田元帅、冲天冈火院老郎祖师、田公元帅(雷海青、明武宗)、田正山(风火院铁板桥老郎君)、胡亥、庄王、焦德侯爷、丘老、张五、武猖神(白猴等)、李龟年、清音童子、开音童子、青衣童子、鼓板郎君、观音、音神(十二音神、翼宿星君、黄帝、伶伦、孔子)、三百公公、八百婆婆、九皇神、五大仙等。这其中,有的是因地域不同、戏种不同,习俗信仰也不同。有的则是同一祖师,几种说明,对祖师的确指称不一,解释不同。比如“老郎神”究竟指谁,就众说纷坛。有的说是唐明皇,有的说是耿梦,有的说是周庄王,有的说是二郎神,还有的竟说是一只真正的狼。其实,这些所谓的祖师也大都是一种“讹祖”现象。

不过,戏业中人对其祖师都非常虔诚,以为不敬即是违禁,会遭惩罚。俗说对祖师神的敬奉,一可使他们得到艺技方面的“神授”,二可使表演时免去灾祸的降临。俗话有“拜过唐明皇,演戏胆就壮,心里勿会慌”。拜时,还要弄点香灰放在酒碗内喝下去。说是喝了之后,记性会好,嗓子不会哑。出入家门、上下场都要向祖师神揖拜敬礼。否则:“上台不拜老郎神,装什么不像什么。”敬庄王的戏班,每逢巡回演出时,庄王爷的神像都要装在大衣箱里,安置在头一辆车上。车上禁忌坐女人,更忌讳女人坐在大衣箱上。下车时,装庄王爷的大衣箱不准放在地上,下面必须用木板或棚杆垫住才行。庄王爷(老郎神)虽可用于道具(孩形),但必须是太子身份才行。否则,要用普通的布娃娃。庄王用于孩形,在前场时可任意颠倒,不以为亵,但到了后场则要敬重礼遇之。否则,祖爷会怪罪,大则降灾,小则生病、生疮。信奉“九皇爷”的戏班,每年九月初一至九月初九,做“九皇会”,这九天禁忌荤食,用“斋戒”的方式敬奉祖师。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台上唱错词儿和翻跟头跌伤。信奉唐明皇为祖师爷的戏班,传说唐明皇曾经扮演过小丑(小花脸)的角色,所以至今演小丑的演员有许多“特权”,如别人不能坐的地方,他可以坐;别人不能说的话,他可以说等等。又传说唐明皇是打鼓佬,所以打鼓佬坐的位置叫做“九龙口”。至今,场后“九龙口”的位置也只有鼓师才能坐得,其余的人一概禁忌乱坐。这些也是祖师敬犯的一种习俗反映。

旧时戏班里还敬奉“五仙门”,戏班子里的一切人员忌讳触犯“五大门”——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凡是进后台的人员,皆禁忌说“五大家”的原名,只能称胡三爷、黄少爷、白王爷、柳七爷、灰八爷。一般也根本不许正眼看它们,否则,戏台就不得安宁,表演难以进行。

有些戏班中,各种戏曲行当又有自己行当的守护神。据李洪春《京剧长谈》云:武戏供“五昌兵马大元帅”。五昌是战国时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孙武的总称。武行又单供一位“解斗祖师”白猿,设在供奉牌位的桌下,连同五昌一起称为“武昌”;乐队单供音乐祖师李龟年;管戏箱的单供青衣童子,又称“指天划地聋哑童子”,尊称“指天划地佛”;梳头的祖师是南海观世音。俗说观音菩萨是男的,女菩萨是他的化身。旧时演戏唱旦角的都是男性,所以和观音男变女像拉上了关系,故而敬他为祖师。其牌位在梳头桌上方,梳头桌上除了戏具用品外,禁忌放置其他物品,否则便是对祖师的不恭。各行当都要诚心敬祖,不能怠慢。否则,对演出不利,要受责罚。

旧戏班里,不但要敬祖师爷,对神、对人、对动物要烧香祭奠,对把子、砌末也要烧香磕头。演什么戏要对什么道具顶礼膜拜,否则,认为台上会出事的。舞台上使用的兵器,如鞭、杵、刀、棍、枪等等都禁忌随便乱动,上场前都要给这些兵器行礼,名曰“祭刀”、“祭叉”、“祭砌末”等,否则,台上要出事故。不遵从这些禁忌的人就不能吃唱戏这碗饭,要受到责罚。

2.演鬼就是鬼

旧时,新建的戏楼、戏院、会馆、庙台等等,首场演出的戏班,都要举行“破台”的祭礼。如果演戏时出了大事故,死了人,也要破台。戏业人称台口朝南、朝东的戏台为“阳台”,朝北的为“阴台”,朝西的为“白虎台”。俗说:“要想发大财,最忌白虎台。”所以,凡是台口朝西的“白虎台”,也必须“破台”,然后才能演出。否则,俗以为戏班内会出现吵嘴、打架的事;或者演文戏出错,演武戏伤人;甚至使戏演不下去,以后也无人来邀班演戏。

破台的形式,各有不同。一般的是在夜间让一有武功的演员扮演灵官,在舞台上追赶一由旦角扮演的“女鬼”,把“女鬼”赶跑。杀一只公鸡,把鸡血洒在戏台四周,然后放鞭炮,敲锣打鼓一通,就算破台了。破台之前禁忌在前台点灯,后台的小油灯,化完妆后也得吹灭。“破台”时忌外人偷看,忌说话。演员嘴里叼个朱砂包,据说可以辟邪,免得引鬼上身。这一习俗,如今已被革除。

由于表演的内容和剧种不同,戏业禁忌呈现明显的地方色彩。

在浙江西南山区,演戏是鬼神祭礼的一种仪礼。群众看戏,忌男女混杂,台下男女分座,女座在两廊之下,廊梁上拴挂一藤鞭,如男人闯入廊下,或有戏侮妇女之事,任何人可取藤鞭打犯禁的人。演出时,将当时戏金用袋分装挂于台口,台戏金十二元,则用十二只小袋每袋放上一元,联成一长串。推举村中年老观众数人监台,如发现艺人演出不认真,出差错事故,监场的当场剪去一袋以示惩罚,寓代神执行之意,艺人不得违禁抗拒。最忌事后争执,触犯神怒要遭祸。演戏忌演过月戏,即戏期从这月演到下月,故安排演出必于月底结束。演过月戏的戏班和村子会不太平。

在日常生活中,艺人也有禁忌。山区本地戏班的艺人,都是山民子弟,演出也在山乡,在山路上走时,忌丢石子玩,忌脚踢石子,说会丢掉生意。艺人走路打伞时,忌将伞旋转,说会使生意不安定;忌在后台下棋,说是一盘棋越走越乱越分散,会使戏班散伙。吃饭时,旦角艺人忌先动筷子;艺人后台忌坐椅凳,以戏箱代之;旦角忌坐盔帽箱,小丑可坐任何箱;其他行当除装祖师牌位箱之外,也可任意坐。坐箱忌一屁股塔两只箱,说这会引起班内不和,事故多。忌男艺人妻子进入后台,万一发生此事,要在后台烧稻草解灾,说是艺人扮演神佛仙道和古人(鬼),女人来冲犯了鬼神,扮演者在台上会受伤或死亡。

绍兴目连戏是一种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的宗教戏剧形式,演员多以鬼的面目出现。演员时常担心表演时,会有真的鬼灵出现在台上,观众则时常怀疑自己座席的旁侧,正坐着不少鬼灵的身影,它们正与观众们一齐欣赏看戏。因此,目连戏演出气氛十分紧张和严肃,经常伴有很多禁忌,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演戏或看戏时受到鬼灵的袭击或侵害。绍兴民间认为,只要在演戏或观戏时实现了这些禁忌,就不会触犯鬼神的利益,这样也就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演员是扮演鬼神的成员,他们与鬼神最为接近,也最容易受到鬼神的袭击与侵害,因此他们在演出目连戏时的禁忌甚多。例如,在戏开演之前几天,演员每天都要沐浴焚香,还要禁房事,忌吃荤。扮演男吊、女吊的演员都有一条长舌拖于口外,这条口舌不可随便画上,一般都要等到戏开场之后,台上吹起目连瞎头,这时才进行画舌,此举称为“封嘴口”。因为画上舌头之后,扮演男吊和女吊的演员就不能再随便讲话了,必须坐在后台等着上场,要是这时开了口,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如果一时忘记了这一禁忌,在演戏结束后必须烧纸进行忏悔。演员画舌后不能开口讲话的习俗,反映了民间古老的鬼神禁忌观念,这种观念以为画了舌后的演员就成了真鬼灵,倘若开口,此时鬼灵还未脱身,就会使演员身处危险。其实,按结构主义人类学的观点,画舌后的演员既为人又为鬼,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本身即是禁忌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自然不能像平常人一样。扮演男吊和女吊的演员,不能站在露天,不能见太阳,即使是在野外广场上演戏,也要蒙上一张篷布。这大概是演员装扮成鬼灵后,亦即进了阴间,不能再见阳光。

观众虽然不像演员那样直接以鬼神的身份出现在台上,但是他们认为自己在看戏时,也会经常遇见鬼神,所以也得非常的小心谨慎。例如戏未演完,观众就不能回家,特别是不能邀人回家,因为人们认为如果看戏的中途回家,或者叫别人一同回去,这样鬼就会跟到家里。只有等鬼王扫了台后,台上的鬼魅已被除尽,这时回家就不用担心有鬼跟着了。

戏台道具在演一般戏时是不具有什么神性或魔力的,但是到了演目连戏时,戏台与道具就常常与戏中的鬼神力量结合在一起,这时就不能把它们视同一般之物了,故演出目连戏的道具也有不少的戒规与禁忌。舞台上使用的具器,如鞭、杵、刀、棍、枪等等都禁忌随便挪动位置,不能放在污秽的器物上面,取用时要净手。

绍兴目连戏及其他古老的地方戏种,如傩戏,演出时所流行的各种戒规和禁忌,不但形式众多,而且意义复杂,有的为了敬神,有的为了驱鬼,有的为了免灾,有的为了祈福,但是所有的这些禁忌,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消极地防御”鬼神的侵害,它们不像巫术那样对鬼神采取积极的控制办法,而是企图通过防范和回避与鬼神发生冲突而采取的消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