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将要去冒犯禁忌或知道自己无意中犯忌之后,总是千方百计要求解脱。弗洛伊德说:“如果它们(按指禁忌)遭受破坏,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则对于魔鬼的报复必须加以躲避或转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躲避或转移的方式主要有借口、转移、起犯三种。
1.借口式
兄妹婚神话流传久远,家喻户晓。这类神话实际上是为远古存在的兄妹婚提供一个借口,为他们打破兄妹不能成婚的禁忌寻找到充分的理由。
伏羲对女娲说:“世上没有人养的人,人会绝种的,咱俩成亲吧!”女娲说:“我是妹,你是兄,哪有兄妹成亲的道理呢?这样吧,咱俩各爬上一座坡,在坡上各点一堆火,要是两股烟绞合成一股就成亲,要不就拉倒。”伏羲同意了。两人各爬上一座坡,各点了一堆火,这时从两座坡各刮起一股风,两缕青烟不知道怎的慢慢合成一股。伏羲很高兴,跑到女娲跟前说:“妹妹,你该同意了吧?”女娲摇摇头说:“哥哥,不中,咱兄妹各在河一边,你梳头,我梳头,要是你我头发绞合在一起就成亲,要不就拉倒。”伏羲又同意了。
伏羲趟水过河,两人在河对岸梳起头来。风吹发摆,不一会儿,黑发越来越长,慢慢绞成一团,拽也拽不开,女娲咯咯笑了一声,伏羲高兴地说:“女蜗,这回你该同意了吧!”女娲摇摇头说:“不中,咱兄妹隔河各种一棵竹,要是两棵竹尾绞合就成亲,要不就拉倒。”伏羲又同意了。
伏羲又趟水过了河,兄妹隔河各种一棵竹,一阵清风里,竹子咯咯嘣嘣向上长,一会儿,两根竹尾牢牢绞合在一起,掰也掰不开,女羲笑得前仰后合。伏羲很高兴,他说:“妹妹,这回你该同意了吧?”女娲摇摇头,说:“不中,咱兄妹上山各滚一扇磨,要是两扇磨合在一起就成亲,要不就拉倒。”伏羲说:“妹妹,你的点儿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世上哪有再三再四的道理呢,该算数了吧?这回咱得向天帝起誓。”女娲笑着点点头。
兄妹二人各把扇磨推上山顶,双双跪下各声说道:“天帝在上,今天俺兄妹向你起誓。要是两扇磨合成一盘,俺兄妹成亲,要不拉倒。”说罢,各放一扇磨,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两扇磨一齐向山下滚去。石磨碰撞树,飞坡爬崖,一会儿并着跑,一会儿前跑后跟,从山顶到山腰,从山腰到山涧,始终没有分离过。当滚到山脚下的时候,一道天光,一道地闪,两扇磨结结实实地合成了一盘,安安稳稳停在一块平地上。女娲咯咯笑,顺手掐了一片又一片绿叶,编成草扇遮住自己羞红的脸。(杨复俊搜集:《人祖创世传说》)
在德国作曲家、文学家瓦格纳作的歌剧《尼贝龙根》中,有这样的歌词:“谁曾听说哥哥抢着妹妹做新娘?”恩格斯在1882年春季所写的一封信中,以十分严厉的语调批评这句话,说这完全是用一种色情的语言来耸人听闻,而且是对原始时代人类两性关系的完全歪曲。恩格斯说:“在原始时代,妹妹曾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这是当时社会流行的婚俗,是社会公允的。后来劳动增长了原始人的智慧,物种选择和优生的原则起了作用,使人类逐渐对兄妹婚的严重危害有了清醒的认识。兄妹婚成为禁忌之后,由于人丁稀少,部落之间交通不便,以及原有的血缘婚观念的残余,都大大阻碍了实行族外非兄弟姊妹之间的群婚,这样便仍有大量兄妹不得不配对成婚。
为了摆脱兄妹不能成婚的现实困境,缓解由兄妹婚禁忌带来的心理恐惧,原始人便设置种种使兄妹不能成婚的障碍,以表明兄妹婚实属无意。这是通过“神判”的方式来求得对禁忌的破除。当然,“神判”并不能消灭兄妹婚禁忌的客观存在,它仅仅是兄妹婚“通过仪式”的象征性表述。因此,“燃烟”、“梳头”、“种竹”、“滚磨”等等诉诸于神意的解禁并没有了却惩罚——肉团或其它形式的怪胎照生不误。也就是说,这次解禁只是通过了禁忌却没有通过禁忌之后的惩罚。现代科学证明,近亲结婚是频生怪胎的主要原因。
如此说来,这种解禁并没有改变什么,其所起的作用完全是心理的,带有自欺欺人的意味。这种解禁手法在鄂伦春人那里亦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鄂伦春人拜熊为图腾神,后来禁止吃熊的习俗,在残酷的大自然和物资的短缺面前逐渐变化,除了熊头依然禁止吃之外,熊肉可以用来充饥了。吃熊肉前及正吃时,嘴里不断地发出“嘎嘎”、“咕咕”声,意思是告诉熊,是乌鸦们在吃它们的肉。这些解禁只是违禁的一个借口。当然借口也是现实所提供的,也就是说,是在无奈的现实情况下的违禁。从本质上说,禁忌本身即为虚妄,违禁并不一定会带来事实的惩罚,而只是引起违禁者心理的恐惧;那么,解禁求助于借口,便可视为禁忌的虚妄的延伸。
2.转移式
运用模拟巫术的原则,让一个人代替违背者受惩罚,即是一种转移的方法。代替者就像真正的触犯了禁忌的人一样承受着严酷的心理折磨,有的甚至死亡。但不管怎么说,转移的成功,折射出中国人生存的应变能力和生存方式。既然创建了禁忌,而禁忌存在所依靠的惩罚又是虚幻的,那样避开惩罚当然也只需同时也只能求助于非客观实体的心理或精神之避了。
禳解禁忌活动中的替代者往往不是真正的人,而是物。病危之人,总以为自己在某一方面违背了禁忌,补救的方式则是请术士作法。剪一个纸人放在病人身下,这个纸人就代替人赴阎罗处充数,病人则得以起死回生。《闲窗括异志》说,荆南人李遇病得十分严重,他的生魂已到了阴间,遇见一个死去的朋友,两人正在闲谈,只见鬼卒捉着一个人来到。这鬼卒喊道:“捉得李遇到。”李遇的真正灵魂并没有鬼卒来收捕,那朋友就指点李遇赶紧回家。李遇醒来,感到很奇怪,一看身子下面压着个纸人,明白了原来是纸人替他被捉走了,李遇的病慢慢好了。人们编造这类故事,把厌当替代术推广到医病领域,发明了这种以纸人代替真人一类的厌当术。
过去,中国有许多专售迷信品的金纸店。金纸店里除了卖“金纸”、“冥钞”和“甲马”、“纥衣”,这些祭祀用的纸制品以外,还有纸和竹制成的“天狗”、“白虎”、“替身”等物卖给人们,作为禳除禁忌补济运数之需。
迷信的人都喜欢在一年之始找命相家去问问“流年”,看看今年的运气如何。如果算出今年不利,主有灾厄,那就要祭神祈求神佑,还要请法师代为补运去厄。补运时要焚化一个纸的“替身”,在这个“替身”身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经过法师画符念咒祈祷之后,再焚掉“替身”,于是一切灾厄就由“替身”替你承担了。
北方也有烧“替身”的习俗,这是父母为儿女烧的。从前北方人迷信俊秀聪明的男孩女孩多半是神佛驾前的“金童玉女”转世,他们大半在人世活不多久,就会被神佛召回去。因此父母就到“纸扎店”定制一个“替身”送到神前焚化,自己的儿女就可平安无事,长大成人了。
3.讨口彩式
在“言语禁忌”部分涉及的“讨口彩”,就是民间最常见也最便利的解除禁忌的方式。“讨口彩”的心态在民间尤其是逢年过节等特殊场合,仍十分风行。
有则《讨吉利》的笑话是这样的:
一财主盖了新房,为讨吉利,他让仆人请几个人来贺新居,说几句吉利话。来了四个人,一个姓赵,财主问:“莫非是‘吉星高照’的照吗?”“不是,是消灭的消字去了三点,再加上一个逃走的走字。”第二个姓常,“可是‘源远流长’的长吗?”“不是,是当铺的当字头,下边加个吊死鬼的吊字。”第三个姓屈,“先生可是‘高歌一曲颂太平’的曲吗?”“不是,我是尸字底下加一个出殡的出字。”第四个姓姜,“莫非是‘万寿无疆’的疆吗?”“不对,我姓姜是王八两字倒着写,底下再加个男盗女娼的女字。”财主大骂仆人不该请这些人来,仆人却火上加油,撇着嘴说:“他们一个个都像死了爹娘奔丧一样,我能挡得住吗?”
用反义语来替换不吉的词语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讨口彩”现象。这种“讨口彩”的表述纯粹为日常话语。辽宁南部流传的有关邓铁梅抗日的故事中,有一个“得胜米”的故事,说的是邓铁梅的部队没有粮食吃了,老百姓便破了忌,用稗子米给部队做了一顿饭,因为旧时行军打仗的队伍都忌说“败”字,老百姓便将稗(败)子米称作“得胜米”。部队吃了这些米,果然打了胜仗。
表面上,这是老百姓在玩弄语言游戏和施展语言技巧,表示出一种直拙的心迹和“自慰”的机智。其实,这种“讨口彩”所承纳的神圣及宗教式的庄严与大型的祭祀仪式并无差异。
既然要“讨口彩”,就说明语言魔力的信仰在起作用。当然,日常生活中的“讨口彩”已蜕变为习惯语,如戏院里的太平门(寓意平安),现普通话的“筷子”(寓意早生贵子)等。这类词语抒发了人们共有的祈福纳吉的愿望。
4.起犯式
与替身转移术相类似的还有“起犯”巫术。有则《小白龙》故事,大意为:皇帝的侍从挑选了十几个与皇姑一模一样的妇人和皇姑都坐着轿,叫一个名为王恩的来认。后来一群王恩曾救过的黄蜂都飞在皇姑的轿上,王恩得了昆虫的指示,猜中了皇姑。(赵景深:《童话学ABC》)将新娘藏在别的女子们中间,使新郎难于得到她,并非故意作难新郎,而为起犯的一种形式。我国流行新娘出阁哭泣之风,亦为此意。结婚乃大喜之事,尝因此而招鬼神的忌妒,魔鬼必来侵害新娘,为了要确保新娘的安全,所以故意作出相反的行为,不但不动乐,而且要大举哀,借以蒙骗魔鬼,使邪魔怪崇望而生畏。
神鬼常在阳间出现,天阴雨湿和长夜迢迢之时,尤常见。如果你撞着它,或侮弄它,或搅扰它的香炉神器,皆为严重的违禁,它即会罚责你。这罚责便叫“犯”。其意是说你撩犯的意思。民间操办喜事,激发了鬼神的忌妒,亦谓之“犯”。鬼神罚责的方式多为令人生病。如果你不去攘解,时间一长,即取你条“三军司”(即生命)。“起犯”乃禳解之一种。起犯的方法甚多,各人有各人的秘传,通是由积世老妇人传下的。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普遍的起犯,一种是喃巫先生的起犯。普通的起犯,由三姑六婆主持,喃巫先生的起犯,叫“起大犯”或“拜下坛”。若触犯了小鬼及芝麻绿豆的菩萨(小神)的禁忌,用普通起犯法子就够了;若冒犯了恶鬼及大神的禁忌,就非用喃巫先生起犯不可。
普通起犯的法子,是拜祭自家的祖神。点蜡烛香,用历书一本,任意打开,放在祖神像的旁边,又有一只碗,盛满米,及一茶杯,盛一杯清水,放在神像面前。起犯之人,向祖神连连三拜,口中念念有辞:某省某县某某街的后生(或女子),某年某月某日时出世,又某年某月某时染了什么病,有何年犯、月犯、时犯、街头犯、街尾犯、门前路口犯,等等,说一大通,真是有物皆犯,无犯不起。最后就拜首稽首,然后起身,化宝(阳钱阴钱)。再就把那碗米拈回几粒,放在杯水之上,如有浮起的,说明有犯,没有浮起的,说明无犯。无论有无其犯,都把碗中米收去,杯水倒掉,把空杯倒盖在祖神像面前,历书也是放置不动,直至病人痊愈,才将其收去。
至于喃巫先生的起犯,情况更为复杂。是要去喃巫馆请一位喃巫先生,由他带上一纸人、一纸船、一纸马。纸人叫做“代人”,纸船纸马是给代人代步的。先将代人摆在祖神像脚下,再将纸马纸船摆在代人旁边,香烟缭绕,银烛光辉,喃巫先生于是开始工作:左手执锣,右手执短剑,驼其背,坐在神像与代人之间,高唱巫音,一面唱,一面把剑敲锣。唱词是用种种威迫利诱的话语,劝导代人替取病人的病,远远地离去。又将那马称赞一番,如“千里驹”、“龙骏”之类。劝代人速速上马,还把那船极力奉承,什么“柳州板制造”,什么“船中载得千员将”等等,劝代人上船。唱完之后,又到病人床前摇铃呐喊,大喃一通,又向病人高声叫“解除”,同时病者的家人也高声附和。还要在房门口大叫某某三魂七魄归来呀!凡三次。最后就把代人和纸马纸船拿到屋外,将其焚化。
无论是普通的起犯,还是大犯,都要用一张“起犯纸”,这纸是在纸店买的,约摸丁方五寸大,用黄纸印黑字,满纸写着“什么羊”,又把病人的年岁月日填写在起犯纸上,在化宝时一同焚化。在街上起犯的,譬如有人在街上跌倒,或撞着墙角,或失足落坑,由此而患病的,就作为在某街的某处犯了煞星,必须带齐元宝、蜡烛、香和酒肉、鸡蛋到所犯地点大拜特拜,仍然依照普通起犯如法炮制,只不用历书及盖杯罢了。也有浪费一只茶杯,将其盖在马路上的。据说有人踢着那杯,就会领取患者的病。
起犯巫术是人们对疾病、死亡及其他灾难恒常的恐惧心理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时甚至认为狂欢喜乐亦为禁忌,会导致乐极生悲。这种自觉的压抑心理的萌发,说明在一些落后地区,人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支配自然的能力;或者说,与这种能力并不能完全支配自然有关。
分类是出于认知的需要,但任何分类都不可能穷尽,禳解禁忌的方式远不止上面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