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哲学大师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在他的《人论》一书中说:“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迄今所发现的惟——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政治生活、性生活、家庭生活,无不具有神圣的契约。这同样适用于整个经济生活。甚至连财产在一开始似乎也是一种禁忌制度:占有一个物或人——占有一片土地或同一个女人结婚——的最初方法,就是靠——个禁忌号来标志他们。”禁忌是建立在对超自然的灵力崇信的基础上的,后世出现的大量禁忌,也是迷信的产物。但不论怎样,禁忌又是顺应历史和当时人们生存心态的要求而出现的,并且以其最严厉的最有效的方式规定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神圣的时间秩序和社会分类体系以及支持对于族群的认定。
禁忌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不仅在人们的心理上,而且在客观事实上都使两者变得更为亲近和和谐。这是化对抗、排斥为顺应的良好方式,显露出人们的生存智慧。
在整个动物王国中,猪是把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率最高的动物之一。
然而,有些民族的族民和宗教教民禁忌食猪肉,甚至不能去碰活猪或者死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历史》中说:“在埃及人的眼里,猪是一种不洁净的畜类。……如果一个埃及人在走路时偶然触着了一只猪,他立刻就要赶到河边,穿着衣服跳到河里去。”许多人类学家对这种现象一直很感兴趣,已成为各国学者们共同关注的一个命题。
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上帝要吃反刍动物而排斥猪的原因:古代以色列人所饲养牛、绵羊、山羊,在古代中东地区是最重要的食物生产种类,以含有高度纤维素的植物为食料。它们不会与人类争食,反而会通过提供肥料和拉犁的牵引劳力而促进农业生产。它们还是毛质纤维的来源,为人类提供服装原料,其皮可做鞋和马具。养猪所能得到收益远不如饲养反刍动物。猪不能拉犁,不会产奶,其毛皮不适合用于纺织和服装。猪的粪便可以肥沃农田,但对可供游牧的茫茫草原益处不大。“古代以色列的猪肉禁忌实质上是一种成本与收益的选择”,“没有哪一个干旱地带游牧的人群是养猪的,原因很简单,很难保护猪群不受炎热、日晒的威胁,在从一个营地向另一个营地的远距离迁移中又缺少水的供应。”(《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迷》)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曾指出,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提供的多种可供食用的食物中进行选择,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段来获得这些食物。人类群体的生存显然有赖于能满足其成员营养需要的饮食,然而,各个社会满足这些需要的程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各不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1987年7月)前苏联学者托卡列夫认为:“至于禁杀、禁食猪豕,则因为它是典型的‘定居者’家畜,属农业民族,而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则持之以敌视。”(《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可见,宗教中的禁忌,大量的是顺应人类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的。
早在一万年前,中东的许多地方,包括以色列人的居住地在内,都曾大量饲养猪。后来,伴随着人口密度的加大,生态环境逐步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森林到耕地,再到放牧地,乃至沙漠。每一阶段的演进都会更加有利于饲养反刍动物,而更加不利于养猪。由于生态条件变得不适应养猪,猪本身又没有其他让以色列人难以不顾的优势;相反,饲养猪的植物性食物也是人要吃的,在食物并不丰富的时期,便出现了人类与猪之间的生存竞争。这样,猪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必然变得低下,成为最下等的动物。伊斯兰教的猪禁忌实际上是这种原有习俗观念的延续和强化。
恰恰是这样,伊斯兰教的这一教规就不会影响教民的生活,成为一名穆斯林并不需要改变原来的饮食生活。而且,在主要以牛、绵羊和山羊为肉食的干旱生态地区,穆斯林为多。中国的情况亦如此,伊斯兰教流行的范围主要在干旱的和半干旱的西部地区。
禁忌控制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借助神灵等超自然的威力,实行自内心到外在行为的绝对控制。采取以神治人的方式,有时比以人制人的效果更明显,更能征服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因此,宗教禁忌在融合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
甘肃拉卜楞地区以闻名遐迩的拉卜楞寺而名扬天下。这里不但是安多藏区主要的宗教文化中心,而且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圣地。就在拉卜楞寺对面山上有一片茂盛的森林,当地僧俗群众称之为“禅林”。相传,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没有森林,第一世嘉木样(拉卜楞寺寺主)大师于1709年开始建寺时,将自己的头发散布于山上,此后便成了森林。实际上此森林是嘉木样大师亲自领僧众栽培的,此后年年栽植,便成了今日约有一千多亩的森林。藏族虔诚于“佛法僧”三宝,禁忌对“三宝”持有丝毫的不敬和触犯。因为是嘉木样“仁宝钦”(意为“宝贝”)亲手栽培的,传说中又是“仁宝钦”的头发,所以,这片“禅林”至今没有受到一点破坏,成为拉卜楞地区旅游的一大景观,也成为广大僧俗民众珍爱保护的对象。这只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在广大农村地区,禁忌对抑制乱宰乱杀、滥砍滥伐往往起到了法律都难于达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