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8356100000004

第4章 党的思想建设(4)

是右倾机会主义思潮的一种表现。对资产阶级政府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妄图在资产阶级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法手段,和平实现社会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1890年德国反动政府废除“非常法令”,用社会改良的“自由主义”政策代替了“鞭子政策”。

由于统治阶级政策上发生了变化,使德国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嚣张起来,他们美化资产阶级,宣扬阶级合作,要党“放弃对政府的不妥协政策”,反对暴力革命,认为社会民主党只要进行宣传教育,争得更多的选票和议席,就可通过议会达到一切目的,和平实现社会主义。

合法主义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要危险。恩格斯对它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和斗争。

宗派主义

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的一种表现,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其本质特征是自私性和狭隘性,以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为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并常常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其主要表现是:把个人或局部的利益放在全党利益之上,向党闹独立性,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党内制造无原则的派别斗争。在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等的关系上,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拉帮结派,排挤另一部分人;在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上,搞本位主义,以邻为壑,毫不顾全大局;对待党外同志,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加以藐视甚至排斥,搞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对内产生排内性,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对外产生排外性,妨碍党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宗派主义曾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巨大危害,全党必须对它进行坚决斗争。

山头主义

是一种小团体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在革命队伍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只顾本地区、本系统、本团体利益,不管整体利益的现象。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时大部分建立在山岳地区,彼此分散,互相独立,一个集团好似一个山头。这种客观上长期被分割的局面与中国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只注意本地区、本集团利益的山头主义倾向。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曾对革命队伍中出现的山头问题,作过客观的、历史的分析。指出既要承认历史事实,又要在条件成熟时削平山头,搞五湖四海,团结绝大多数人共同工作。他晚年在巡视南方各省时,明确指示不要搞山头主义,不要搞宗派,要团结。这些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散主义

是违反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种错误倾向。主要表现是:组织上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强调独立活动,反对集中统一;政治上自由行动,自作主张,不请示,不报告。对于党中央或上级的决定,阳奉阴违,各行其是,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分散主义破坏党的统一和纪律,使党的路线、政策不能贯彻实施,极大地损害了革命和建设事业。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必须反对和防止分散主义,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

本位主义

是一种从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利益出发,不识大体,不顾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思想行为。基本特征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对待局部利益上的表现。它的认识根源是把局部和全局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处理局部和全局关系时,片面强调自己的局部利益,不是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而是要全局利益服从局部利益,甚至损害全局利益,在处理友邻关系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在政策开放的新形势下,本位主义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把本单位管理的干部视为私有“财产”,借口本单位需要而不准按照党的需要进行调动,宁可压抑人才,也不许合理流动。借口竞争,互相封锁,甚至相互拆台。本位主义直接危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党内要进行民主集中制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使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提高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自觉性,从而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

地方主义

是片面强调地方利益而损害国家和全社会整体利益的错误倾向。表现为把地方利益置于全国利益之上,不服从中央指挥,不执行全国计划,将自己管理的地方,视如一个独立王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无论是革命或建设,都必须有中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统一的计划和统一的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在强调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也承认和维护地方相对独立性和合理的权益。但是,如果地方不适当地夸大自己的特殊性,不服从不执行中央统一的政策和计划,损害全局需要和全局利益,则是错误的,要坚决加以反对。

派别活动

是个人主义、小集团主义在组织上的一个表现形式,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内各种机会主义派别所进行的反对党的纲领、路线、政策和分裂党的阴谋活动。它多次出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和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拉帮结派;结党营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阴谋篡党夺权,以致叛党叛国,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空前灾乱。反对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极端民主化

是只讲个人民主,否认和反对集中的思想行为。表现为打着民主的旗号,不要组织,不要纪律,不要领导,主张自行其是。极端民主化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对它的来源、表现、危害及其纠正方法作过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的具体措施,对于纠正党和革命队伍内部的极端民主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大搞极端民主化,破坏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严重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健全民主和法制,使党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不断加强。

“左”倾思想

是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所出现的一种从“左”的方面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想倾向,是党内倾向性错误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主观认识超越客观实际,超越时代和当前情况。“左”倾思想根源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左”倾思想在我党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都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盲动主义;在党内斗争中进行过火斗争,无限上纲,“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及惩办主义等。延安整风后党内“左”倾思想得到了纠正。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左”倾思想又严重发展,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全国灾难性的社会大动乱,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极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这一极“左”倾向,重新确立了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使党沿着正确轨道去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右倾思想

是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从右的方面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想倾向。其特点是:思想僵化、保守、落在时代的后面,在困难面前缺乏斗争勇气和取得胜利的信念。产生的根源主要是: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和思想方法上主观唯心主义等。表现为: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政策上的阶级投降主义,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在我党历史上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右倾思想也在不断侵蚀党的肌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全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这些政策原则都有助于克服和防止右倾思想的发生。

路线斗争

是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在总的、根本性的、全局性指导方针上发生的对立和斗争。路线斗争这一提法是党的六大以后开始使用的。王明“左”倾冒险统治时期,搞所谓的路线斗争,他们在党内排斥打击异己,罗织罪名,对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推行其错误路线,在党内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延安整风针对王明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斗争,从而确立了毛泽东提出的党内批评的正确方针。但从庐山会议对彭德怀错误的批判开始,党内又大讲路线斗争,直到“文化大革命”,达到了高峰。党的历史被称作路线斗争史。党内不同意见都有被上纲为路线错误的危险。由于路线斗争的滥用,使大批党的干部遭受残酷打击,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受破坏,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党内关系紧张。因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果断地停止使用路线斗争、路线错误的提法,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和优良作风。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是惩罚、迫害党内不同意见者的错误方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首先采用了这种错误方法,并先后为党内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等所采用,以维护其统治地位。“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大肆利用这一错误方法,使大批优秀党员和领导干部受到严重摧残和迫害,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了不使这种沉痛的教训重演,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内斗争,不许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批评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可采取一哄而起的围攻、不让本人辩解、也不让其他同志发表不同意见的“斗争会”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势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党内不准用超越党的纪律或违犯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党员。要绝对禁止采用林彪、“四人帮”的封建法西斯手段解决党内问题。严禁所谓揪斗,严禁人身侮辱和人身迫害,严禁诱供逼供。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是以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达到自觉贯彻执行这一路线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使全党同志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保证。教育中要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深入理解这一基本路线的内容要把握四个方面:第一,要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四项基本原则是总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总方针,是强国之路。第二,目标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社会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社会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集中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第三,力量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国各族人民都是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宏伟任务的依靠力量。第四,道路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改革和建设的洪流中去,以四化为己任,与改革共命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意义,使全党同志同心同德,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育

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当今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理论观点的教育。是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基本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建设内容之一。教育中要使人们明确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具体内容是:①由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②现阶段我国还是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中国社会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阶段。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它开始的标志和时间,是“从50年代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它结束的标志和时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⑥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一心一意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的部分。教育中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最新贡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初步形成,标志着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上开始走向成熟。教育时,可以参考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以及马、恩、列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着作、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有关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性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