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节气与养生
8397000000038

第38章 冬至时节话养生

时节话养生

阴极之至,

阳气士台生,

日南至,

日短之至,

日影长之至,

故日“冬至”。

冬至一阳生,顺时才养生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度。

古书上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农历)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自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7℃左右。不过,某些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生动形象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我国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有“冬至阳生春又来”的说法。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汤圆、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养生贵在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学认为,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益寿延年。

冬至一阳生。从冬至这一天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减少,所以除了秉持“秋冬养阴”的原则之外,还应该注意养阳的问题。中医提倡阳中求阴,也就是在养阳的基础上再养阴。冬至时节,阳气刚刚在体内萌生,因此固本培元,补阳强身是这个时候的关键。此时阳气初生,需要小心认真呵护才行。只有阳气足了,才可能祛病延年。

饮食调养是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冬季是进补的时节,进补也要顺应四时。冬至养生不是什么补品都可以吃的,要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补,不合时:节的东西不要吃。中医把进补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要根据节气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适时、适机进补。

固本培元补阳强身离不开锻炼,但精神的调养和节欲保精也同时跟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阳气初生,容不得挥霍浪费,适可而止才能有好效果。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天。因此,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在精神摄养方面,要秉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也就是说,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为人处世一定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只有知足常乐,才能精养身心,益寿延年。

空气干燥气温低,防病保健要注意

冬至时节,空气干燥,气温偏低,风力较大,容易引发口角炎、皮肤瘙痒等症,且容易引发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进而引发中耳炎。在平时的养生保健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预防。

宜防口角炎

口角炎是冬季的一种常见病。除了冬季气候干燥的原因外,食用的副食品品种单调,新鲜绿叶蔬菜和瓜果少,人体内维生素B0摄入不足,以及经常舔舌、流口水感染、发烧等,也是引发口角炎的重要诱因。

冬季防治门角炎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洗脸时最好不要用刺激性的肥皂;洗完脸,在口角和唇部涂抹一些护肤油脂,不要用舌头去舔唇部,进食后要擦干净口角。

二是多吃新鲜绿叶蔬菜等食物。特别是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蛋黄、牛奶、豆制品和动物肝脏等。

三是应及时治疗。口角炎发生后,应及时治疗,可口服维生素B0或复合维生素B0;发生口角局部溃烂者,可用龙胆紫或中成药冰硼散涂抹;无渗出物的口角炎,可涂肤轻松软膏;属于白色念珠菌感染者,需要用克霉唑软膏涂抹患处。

宜防皮肤瘙痒症

冬天天气寒冷,为防止体温散失,皮肤及皮下的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与排泄也随之减少。加上气候干燥,寒气侵袭,使得皮肤更加干燥粗糙,甚至发痒。另外,冬天如穿过紧的毛织品和尼龙之类的内衣,也会导致皮肤的瘙痒感。

冬季预防皮肤瘙痒症,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内衣裤要清洁、柔软、宽松、舒适,最好是纯棉织品。冬季使用电热毯取暖时,温度不可太高,使用时间不要过长。

二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和豆制品。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食物,少饮或不饮浓茶、咖啡,戒除酒烟。

三是洗澡的水温不要过高,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洗后最好擦些润肤霜。

宜防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冬季常见的耳病,可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种,通常是感冒引起的并发、继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这两种急性中耳炎都会造成听力受损。

中耳是一个含气的腔,仅靠耳咽管与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耳咽管一旦堵塞,就很容易形成中耳炎。阻塞耳咽管的病因除感冒时耳咽管黏膜发炎肿胀,使管腔变窄或堵塞以外,还可能是鼻息肉、肥大的增殖体或鼻咽部肿瘤。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是耳闷、耳鸣、听力减退和头部沉重感。若用手掌捂住外耳孔,按压几次,听力可短时好转,不久就依然如故。耳部一般不痛,也无其他不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去就医,治疗得当,很快就能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即使是普通感冒引起的,也可影响以后的听力。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又不祛除病因,听力长期受损的可能性更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菌侵入中耳而引发的。化脓菌侵入的途径有二。一是病菌通过鼓膜外伤而进入中耳。二是患鼻炎时擤涕过猛,而使含菌的鼻涕通过耳咽管侵入中耳。病菌侵入后引起中耳黏膜肿胀,以及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

发病后,耳内先有闭塞发胀感,继而是剧烈的疼痛。这种耳痛常随脉搏的跳动而一次次地跳痛,听力受损,并伴有高烧。鼓膜往往不久就穿孔流脓。若能及时治疗,流脓多能停止。血性脓液排出后就退烧,疼痛也会减轻或消失,听力也大多好转。鼓膜穿孔愈合后,听力可以恢复。否则可能流脓不止,穿孔不愈,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防治感冒、鼻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不可过于用力擤鼻涕。可先压闭一个鼻孔,再擤另一鼻孔的鼻涕。

三、避免鼓膜外伤。鼓膜外伤未愈或有陈旧性鼓膜穿孔者不宜游泳。

四、洗澡和洗头时注意不让水流入外耳道。

室外运动冷,书画好运动

冬至应适当做些运动,但要是觉得冷不愿出去的话,也不用担心,在家照样能锻炼身体。写字、画画就是个很好的室内锻炼身体的方法。

古往今来喜欢书法或绘画者皆高寿。东汉以来,约有150多位书画家,平均年龄为71岁。欧阳洵活到了85岁;‘虞世南活到了89岁;柳公权活到了88岁;颜真卿临危受命,深入敌穴劝降,被叛将缢死时,也已经76岁了。明清两代书画家的平均年龄是79.7岁。新中国成立后,高寿的书画大师更是屡见不鲜。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寿龄达100岁。他晨起后的必修课之一就是临摹,每次约1小时。孙墨佛是我国书法界、文史界着名的老寿星,寿龄达104岁。

书画为什么能使人长寿呢?不妨来看看常练书画的好处。

书画可以陶冶精神

凡学书法作画者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学书法作画,欣赏名家名作,必会顿觉心旷神怡,无比快慰。一旦挥毫泼墨,定会全神贯注,杂念全消,万虑皆除。摇臂舞手,运气笔达,无限畅快。偶有不适,一经提笔疾书,也会精神抖擞,情融墨趣。看到自己的作品略有进步,或与有相同爱好者相互学习广交知心,必然怡然自乐,不知老之将至。

书画可锻炼意志

要想作出令人叫绝的书画作品,没有天长日久的苦练是不可能的。以书法为例。书法首先要有“法”,学书法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度,要手脑并用,特别要先用脑多思考。如临帖前,先要目临,将古人书迹捧之于手,或挂之于壁,观之入神,心领神会,下笔书写时,才能手随人意,自得古人之法。不过,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持之以恒,反复实践,下一番苦功夫才行。

书画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常练书法的人,即使得了病也易于康复。陆游诗云:“一笑玩笔砚,病体方之轻。”就是说,玩玩笔砚,即使有病也会因之而轻。朱德元帅75岁时,右臂曾患严重的酸麻疼痛之症,打针服药未见效,他就每天悬肘运腕写大字,不久,右臂麻痛的毛病竟然消失了,且再也没有复发。

书画可延年

大家都知道书画延年,为什么书画延年,因为本身是需要特别入境,特别写字画时把一切烦杂事情都排斥在外边,非常入境,这样的状态和气功一样对身体很有好处。

书法讲究悬腕悬肘作书,一笔一画“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挥毫的过程,是一个全身筋骨肌肉在大脑中枢神经指挥下作和谐有力的传送的过程,这种全身性的运动强度并不小,故古人书帖最后末尾常有“挥汗成之”之语。有人问孙墨佛:“长寿与书法有无关系?”他说:“我认为有关系。写字可以养心、养性、养气、养神、养生,写起字来精神集中,万念俱消,刮风下雨都听不见,这不就是气功么?”又说:“写字就是一‘种运动,练字就是练身,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可见,练书法能明显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冬至时节慎调食,三多三少不伤脾

冬至时节,应审慎调食。饮食宜多样,注意谷、果、肉、蔬的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用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说,就是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这样才能既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下面是这一时节的参考食谱。

麻油拌菠菜

【用料】

菠菜500克,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

1.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

2.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羊肉炖白萝卜

【用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1.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

2.锅内放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用料】

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各适量。

【做法】

1.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濯继续煸炒,使之入味。

2.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对高血脂患者尤为适宜。

羊肉汤

【用料】

羊肉600克,葱段、生姜片、香菜末、花椒、胡椒粉、大茴香、精盐,麻油、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羊肉洗净,切成大块。

2.锅中加水适量,烧开后,放入羊肉块,撇去浮沫,加入葱段、生姜片、花椒、大茴香,而后改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待羊肉六成熟时,捞出。

3.将羊肉块切成丝,把锅中油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葱花、生姜丝煸香,再加入羊肉丝煸炒至油被吸收时为止。

4.把原汤滗入锅内,放入精盐,再煮片刻即可。喝汤时,加入胡椒粉、葱花、香菜末、麻油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补肾温中,益肾固精。

鲫鱼豆芽汤

【用料】

鲫鱼1条(约200克),黄豆芽200克,葱花、味精、精盐、豆油适量。

【做法】

1.将鲫鱼宰杀,除去鳞、鳃和内脏,清洗干净。

2.将黄豆芽去皮,洗净,备用。

3.将豆油加入锅中,烧热,放入葱花煸炒,再加入黄豆芽,炒出香味时加水适量,用旺火烧开后,放入鲫鱼,改用小火炖至熟烂。

4.将味精、精盐加入锅中调味,倒入汤碗,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益气,清热解毒。

牛蹄筋花生羹

【用料】

牛蹄筋150克,花生米200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做法】

1.将牛蹄筋清洗干净,切成薄片,备用。

2.将花生米洗净,与牛蹄筋片一同放人沙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沸15分钟,后用小火煎熬1小时左右。

3.将味精、精盐加入锅内调味,即成。

【功效】

健脾益胃,补气养血。

鹌鹑赤豆粥

【用料】

鹌鹑1只,赤小豆50克,粳米50克,生姜片、精盐各适量。

【做法】

1.将赤小豆和粳米,分别淘洗干净。

2.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与赤小豆、生姜片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煮,直至鹌鹑肉熟。

3.将粳米加入锅中熬煮成粥,拣去生姜片,加入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补益五脏,清热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