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爱弥儿
8402500000008

第8章 教育的意义

假如一个孩子刚一生下来的时候,便具有了像成人一样的体魄和身材,或者假使他刚一出生下来时,就从母腹中带来了种种装备,宛如帕拉斯从丘比特的脑壳里跳出来一样带着神秘的武器,那么,这个小大人将是一台机器,或是一个十足的大傻瓜。一个没有活动和差不多一点知觉都没有的铸像,他将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一个人也不认识,也不清楚将眼睛转过去看他所需要看的东西,他不仅不能看见他身子周围的任何物件,甚至感觉器官促使他观看的东西,他也不能将它反应到感觉器官里去;他的眼睛不能分辨颜色,耳朵不能听辨声音,身体接触到任何的物体也都没有感觉,他甚至不也知道他自己有一个身体;他的手触到了什么东西,他脑子里才能反应出这里有个什么东西;他的一切知觉都集中在一点上,而且只是共同存在的“感觉中抠”里;他只有一个观念,即“我”的观念,他使他的知觉都要符合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或者说的更确切一些,这个感觉,也许就是他比一个普通孩子多具备一些唯一的东西。

由于这个人一下子就长大了,所以,他的两脚也站立不起来,他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怎样站立才能站得平稳,也许他连试站一下也都不能做到,也不知道怎样去试一下,你们将看到,这个高大强壮的身躯只能像一块石头似的待在原地不动,或者像一只小狗似的往前继续爬行。身体的需要将使他感到特别地难受,然而,他又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些什么,也想不出用什么方式来满足他。在胃和手脚的肌肉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相互联系,因此,即使周围都是可以食用的食物,他也不会向前迈一步,或是伸出手去拿取;由于他的身子已经长大,他的四肢也已经充分发达起来,而且不像婴儿躺在床上那样动个不停,所以,也许在他还没有寻找任何食物的行动以前,就已经被饿死。只要稍稍回想一下我们获得知识的进度和次序,我们就不可以否认,一个人在没有学会他人的经验以前或获得自己的经验,他天然的愚昧和无知的原始状态大概就是如此。

人们知道,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头一点做起,才可以达到平常的理解程度。但是,谁知道终点在什么位置呢,每一个人的进步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要看他的兴趣需要天资、才能以及机会和热情。我还不知道哪一个哲学家竟敢如此大胆地说:“一个人只可以达到这个极限,他再也不可以超越了”。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天性,能许可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当中谁也没有判断过,这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有多大的差别。人类的灵魂竟然卑贱到永远也不能激发起这样的思想,并且很多时候也不敢骄傲地对自己说:“我已经超越了那个尽头了!我还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为什么让与我相当水平的人比我走得更远呢?”

自然的思想教育,在抨击封建传统的教育斗争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在教育思想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并不是由卢梭先创的,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就已经相继提出了相关的论述。

我不主张灌输式的教育,不主张教给孩子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反对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孩子们的头脑;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在于,发展孩子们获取新知识的力量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维及科学的头脑,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我们想取得的是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教育需要追求的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行动以求得知识,坚决反对死记书本和空洞的说教。教学的基本任务,还在于发展孩子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必须启发孩子们进行充分地思考,引导孩子们自觉地去获取有用的知识。要恰当安排好孩子们的学习速度,及教学目标要直观。

要十分重视劳动中进行的教育,我认为劳动是构成社会的基础,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从劳动中可以深刻体会到社会的不平等,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将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自己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自食其力,从事劳动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

从这个思想进行出发,动物甚至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它们有自己特殊的感觉,它们务必要学会使用它们的感觉;它们有种种需要,他们必须学会满足它们自己的需要;它们必须学会走路,学会吃东西,学会飞翔。四足动物从出生的时候起就能够站立起来,但是并不因此就知道如何来行走,我们从它们开始行走的那几步来判断,就可以明白它们是在做没有什么把握的尝试。逃出笼门的金丝雀是没有能力和不会飞的,因为它从来没有在笼子外面试着飞过。对于有生命和有感觉的生物来讲,所有一切都可以称为是教育。如果植物可以向前移动或是行动的话,它们就必须获要知识,必须要具有感觉,否则它们的种类很快就会消亡。

幼儿们最初的感觉纯粹是感性的,他们能感觉出来的只是痛苦和快乐。由于他们既不会走路,又不会拿东西,所以,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渐渐地养成触景生情的感觉,但是,当那些事物时而离开时而展现在他们的视线时,并且在他们看来是有其形状和大小的时候,感性的感觉反过又来使他们,受到了一种自然习惯的支配;我们会看见,他们的眼睛会不断的转向阳光,如果光线是从旁边射过来的,他们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将转移到了那个方向,以至于我们应当想办法使孩子的脸背向阳光,以免他们养成侧视或变成斜视眼的习惯。他们应当趁早适应和习惯于黑暗,否则他们一看见阴郁的情景便会哭叫。过分严格地规定睡眠和饮食,将使得他们觉得每隔一定的时间之后,就必须吃进那样多饮食和睡那样多的觉,以至于不久以后,他们之所以想要吃和想要睡,都不是因为身体真的有所需要,而是由于他们养成了那样的习惯,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习惯使他们在自然的需要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需求,这是必须要预先防止的。

应该让孩子们具有的唯一的习惯,就是不要染上任何不良的坏习惯;不要老用这只胳臂一只胳膊而不用另一只去抱他;不要让他常常只是习惯于伸这只手,而不去伸另外的一只手,或者只习惯用这一只手,而不用另外的一只手。不要到了那个钟点就想睡、想吃、想动,不要在白天或是黑夜里,都不能够一个人独自呆在那儿。应当趁早让他支配他的体力和自由,让他的身心都保持自然的习惯,使孩子能学会自己管自己,只要他想做什么,就尽量不要干涉和限制他,就让他去做。

教育在塑造人类的性格和品性,以及改变恶劣的环境方面,对人类的影响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通过自然教育,保持来发展人类的自然本性,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一直以来,我所主张的是自然理论的教育,其核心的理论就是教育必须顺应孩子们天性的发展,必须遵循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自然赋予人类的平等、自由、博爱的善良本性,由于不合理的种种人为原因的影响,人的善良本性就全部都被毁坏了,因此,必须通过自然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在教育中要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主去对待他们。大自然希望孩子要像个孩子的样子,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毕竟是有其固有的规律,如果我们揠苗助长,打乱次序,就会造成既不甜美也不丰满的早熟且易变质的果子。通过自然、人和事物对我们的教育——我们人类的器官和才能,才得以发展。他人教我们如何利用,和如何去做的这种发展,就是人的教育。事物对我们的影响让我们获得了许多良好的生活经验,这是事物对我们的教育。

今天我们用科学教育的话语来讲,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真正教育的意义,自然教育即孩子身心的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即教育者对接受者施于有意识或是有目的指导;事物的教育即环境对接受者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从小都受这些教育的影响和培养。只有这三种教育的协调一致,目标的趋向统一,一个人才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天性才可以完美的发展。如此既可以生活得有意义,又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要顺应自然界的教育,因为自然的教育是不定的,不是完全由我们能够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某些方面能够由我们来控制和决定,只有教育者施与人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能够去加以控制的,教师应当成为自然的有理性的助手。人们在很多的时候,想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外一种土地上才能滋生的东西,强使这一种树木结出另外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雨、气候、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甚至残害他养的狗、他的奴仆和他的马;他扰乱一切正常的秩序,毁伤一切本来的面目,他喜爱奇形怪状和丑陋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原来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类也是如此,将人像练马场的马一样去加以训练,将人像花园里的树木那样,照自己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爱弥儿箴言:

不能得到教养的人,便不能成人的样子,可能会更加的糟糕,因为人类不愿意受不完善的教育。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生来就没有他人进行教育的人是个什么样子,那简直都不像个野蛮人,野蛮人还有大自然的教育,最起码不太会受到社会的摧残。而生在社会里的人,在接下来的社会里的权威、偏见、需要、先例等,以及压在人类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可能都将会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可能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马路边上的树苗,东弯西扭,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