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家教故事: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他有3个女儿,他对她们无限慈爱,舐犊情深,家中充满了温馨。从女儿开始懂事那一天起,他就让她们坐在自己就座的椅子的扶手上给她们讲故事。故事的题目由女儿选择,她们常不假思索地拿起画册,让父亲根据上面画的人或动物即兴编故事。马克·吐温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编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但是每次他都非常认真,从不敷衍。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父亲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训斥女儿。但孩子有了过失,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让她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
智慧点拨:
英国某教育学博士曾提出:父母担负着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优秀的父母培育出优秀的儿女为社会、为全人类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那么,他和她便是伟大的父亲和母亲。国家应授予父母教授、博士同等的称谓和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待遇。
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现在父母们因为生活在一个以物质享受和利益追逐为目的的时代,对精神理想就会持一种冷漠或嘲弄的态度,这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人采访一位培养出小城第一个博士的母亲,让她谈谈她是怎么看待启蒙教育的。这位母亲说: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希望孩子将来有好的品质,一定要从小培养。从孩子还在幼儿园时,我就努力培养他的品质。有一次,我下班去接他,看见他正揽了一大堆玩具自己玩,我就告诉他要把玩具让给其他小朋友玩,吃水果时,把大的留给小朋友吃。这样,时间一长,他的私心就会慢慢地变少了。上学后,他做了班干部,我就告诉他要关心人,帮助人。有一次,他班里的同学突然肚子疼,因为离家近,他跑回来拿药,正好我也在家,就跟他一起去带那个孩子上医院看病,看病回来,让那孩子在我家里休息,直到他母亲来接他。我认为,事情虽小,但是我的做法,一定能对孩子起到好的影响。孩子一天天长大,对社会也是一知半解,我就常常告诉他,不论社会怎样,对人对事要以诚相待,不要事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他所做的事,只要我们认为对,就全力支持他,帮助他。学习方面,因为课程越来越深,很多我们也辅导不了,只能凭他自己的努力。但是我经常告诫他,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要多动脑筋,争取多发言,要争取学习的主动性。放学后,要及时复习学过的东西,写完作业再出去玩。为了从小培养他的读书兴趣,我们还特意给他刻了一枚图章,给他的每本书上都盖上他自己的章。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这位母亲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勾勒出一个对孩子的期盼和对孩子的教育不放松的母亲的形象。感染或教育孩子,不用什么大道理和惊天动地的壮举,平常父母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让孩子成为一个你希望成为的那样。
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有一个女儿叫维尼夫雷特,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起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就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在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方法。
斯特娜夫人认为,仅仅养育一个孩子不算是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教育孩子同样是母亲的应尽之责。她说:“说真的,在我那可爱的女儿还没出世时,我就开始考虑将来应该怎样教育她了。每当感觉她在我腹中的躁动,每当她在肚子里踢我的时候,我就想象她出生后的样子。从那时起,我就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母亲,并且深深地感到了一个即将做母亲的女人的喜悦。”
同时,斯特娜夫人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做母亲的应当懂得,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永远也不会有足够的知识和技巧,因为时常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解决方案。优秀的母亲应该在不断探索和自我校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而这一过程至少要延续到孩子成人、走出家门为止。
尽管如此,斯特娜夫人还是清醒地提示即将为人父母者:“但事实上想要成为理想的父母是非常困难的,包括我自己也在不断地猜想其他母亲大概比我做得更好。因为即使做了母亲,也仍然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仍然面临着生活的各种考验,仍然有自己的缺点。但我仍然尽力做得更好一些,尽量向一个完美的母亲靠近。”事实上,只有正确的母爱才有效,错误的爱只能把孩子引入歧途。
为人父母应该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的“职业”,肩负着抚养、教育子女长大成人的重担。父母是否具备成为“好父母”的能力,对孩子的身心正常发育、个体健康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健康的人格。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我自己得先做成那样一个儿子。”父母如果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能力。因此,父母应主动去看一些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书,这会有助于自己了解孩子的真实世界和真实所需,而不是按照大人的想当然,给孩子所谓的“教育”。
细节指导: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够有浮躁心理。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
家庭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更是教育两代人的事情,因此为了使孩子受到全面正确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主动地去接受全面正确的教育。
2.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家教故事:
一位英国少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教育比较好,于是,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
“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您,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
“亲爱的夫人,”达尔文瞅了少妇一眼,关切地问,“你的孩子多大了?”
“她还小着呢,才两岁半。”
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哎,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
智慧点拨: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潜能培养遵循着一种奇特的规律——天赋递减规律,即儿童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难怪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这样说:“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潜在能力,而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前几年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快和最佳的时期,因此早期教育是开发儿童潜能的必要方式之一,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最早期,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他的心智潜能……
假如把儿童生来就具有的潜能以100分来作为标准,如果从孩子一生下来就进行科学的教育,那么很有可能孩子长大后就会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孩子5岁开始教育,我们假定仍旧进行十分科学的教育,那么长大以后,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是教育得再科学,长大后也只能达到60分;如果到15岁以后才开始教育,成人后连40分都难以达到了。
很多人认为,人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教育。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人的大脑在刚开始发育时是大脑感应度最强的时期,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感应度开始逐步减退,就和绷紧了的弦一样慢慢松弛下来。如果将人的婴儿期看成一个起点,那么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适应环境的灵敏度反而会逐步减退,适应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随着人年龄的逐渐增长,如果不能通过受教育获得新的能力,他的内在能力会迅速消失。
这就如一棵橡树,假如它能够充分地生长,可以长到30米,那么这棵橡树就具有长到30米高的潜能。但事实上,能够长到30米的橡树很少,如果放任其自生自灭,一般只能长到12~15米,生长环境不好的甚至只能长6~9米;如果肥料充足,再加上精心培育,则可以长到18~21米,甚至是24~26米。
我们常会发现,在学习某种技巧的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不管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要求,但是才几岁大的孩子却很容易就达到了,越是幼小的孩子,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要提醒读者的是,在现在的早期教育实践中,一些父母处于错误的理解,采用错误的方式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效果自然很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例如,一些父母片面的、偏重于智力开发和知识的灌输,而对孩子良好品德、性格的培育则重视得很不够;还有很多父母没能学习和掌握起码的育儿知识,而是盲目的、过急的教育,过高的要求孩子,以至教育效果反而不好……
早期教育应该遵循孩子发育的客观规律,不能忽略不管,也不能急于求成。爸爸妈妈要想对宝宝实施正确、有效的早期教育,应提高自己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具体方法可以看一些有关儿童心理或智力发育的科普书,提高理论水平,也可以参加专业机构开设的儿童早期教育计划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对宝宝进行系统的早期教育。只有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积极进行早期教育,孩子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细节指导:
对于早期教育,有几点建议要提醒各位父母:
⑴早期教育是要有计划,要讲究原则,不是随随便便的教育。
⑵早期教育时要结合宝宝自身发展的特点,不能拔苗助长。
⑶早期教育主要是开发宝宝的智力,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宝宝个性品质的培养。
⑷父母应咨询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从他们那儿得到些指导,会使你对宝宝的早期教育更加有效。
3.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家教故事:
李莹下班回到家里,屋里静悄悄的,她感到有些奇怪,平常这时都是女儿小娟练习钢琴的时间。
等了会,只见小娟抱着一个大纸箱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妈妈,小娟有些紧张,匆匆把纸箱抱回屋后,坐到了钢琴前练习起来。李莹忙着做饭,也没去问小娟拿的什么。但是李莹却听出小娟弹的心不在焉,弹错了好几个地方,这可是平常不曾遇见的。
第二天,李莹让丈夫送女儿上学,自己则晚走会,想看看是什么让女儿这么心不在焉,进了小娟屋子,李莹发现小娟的书桌上多了几个奇形怪状的小装饰品,仔细看看,居然是用饮料瓶、废纸盒、还有些不知什么材料的东西做的。李莹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大纸箱,像是昨晚小娟抱回的那个,打开一看,里面各种瓶子、罐子、纸盒、包装纸、宣传画等,简直是一个盛破烂的地方。李莹把纸箱推了回去,决定晚上找小娟好好谈谈。
晚饭过后,李莹将小娟叫进她的屋里,指着那些东西问小娟怎么回事,小娟支支吾吾地说了原委。原来同学小芳经常在家里看一些废物利用的节目,并拿着自己做的小玩意给小娟看,小娟非常喜欢,但她不敢跟父母说,也不敢看那个节目,只是由小芳看了后给她讲述,由于不知要用什么材料,所以小娟只能收集各种材料以备用。桌上的小饰品就是小芳告诉了她大概后,她自己琢磨着做出来的。
李莹听后是又可气又可笑,不过看着小娟自己尝试做出来的小饰品,李莹感觉到小娟的创作潜力。她打开电视,拨到那个制作节目,小娟感激地看了看妈妈。看完后,小娟主动去练习钢琴,李莹也听出了钢琴声中的快乐。
智慧点拨:
有时,父母们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孩子对他们想做的事情可以做到饭不吃,觉不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即便父母不插手,他们也会想办法解决。这种就是潜能。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只不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努力程度的等因素的不同,孩子间的“潜能”也存在着差异,发展也不均衡。有的孩子少年英雄,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就如有的人说,如果有三百六十行,每个孩子所具有潜能,都有可以成为其中某一行的“状元”,可见这些潜能的种类绝不会少于现在行业的种类。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只根据自己的安排,让孩子往某一方面发展,不仅不能“扬长”,反而会有可能耽误孩子,父母会对孩子失去希望,孩子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因此,父母应努力了解孩子的优势,培养孩子的兴趣,充分挖掘出孩子的潜能,而不要盲目地让孩子走自己规定的路线。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长处。例如,有的同学能言善辨,但在文字写作上有些弱;有的同学下笔千言,却不善表达;有的同学文科成绩好;有的同学理科成绩好;有的同学有体育特长;有的同学有绘画才能……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之处,同样也一定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就是孩子的潜能方向。父母应该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特长,这样,孩子的未来才会更加目标明确,未来的人生路才会更有价值。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优势,父母就可以根据孩子的优势来培养发展孩子,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使孩子更有自信。父母应该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之分,他们只是不一样而已,不会弹钢琴的孩子,可能有运动天赋,成不了钢琴家,但有可能是一个世界冠军;不喜欢交际的孩子,也许擅长于推理分析。因此,父母们关爱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调动、发挥孩子的内在力量,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会十分有益。
细节指导:
要想挖掘孩子的潜能,父母就不要在兴趣和发展上给孩子硬性的规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没有思想上的压力,充分地玩,充分地自己发挥,父母可以多留意孩子的兴趣方向,从而了解孩子的优势,给予引导。
4.用兴趣引领学习
家教故事:
何明刚上小学一年级,自制力还很差,经常没完成作业,就去玩了。
这天,妈妈回家,发现何明又在那玩,而作业本正摊开了放在桌上。妈妈问何明:“今天老师给你布置的什么作业啊?”
何明头也不抬地说:“抄写课文。”
看着何明没兴趣的样子,妈妈想了想说:“我们做个比赛吧?”
何明抬起头一副疑惑的神情。
妈妈接着说:“你将课文抄写一遍,我们来看看你需要用多长时间。”
一听要比赛何明来了兴趣,坐到桌旁抄写起来,妈妈在旁边给看着表。不一会,何明就抄完了,给妈妈看。妈妈说:“这一遍用了4分钟15秒,不过你这字写的不工整。我们再来一遍,这次要把字写工整,看看能用多长时间。”
何明又低下头一笔一画地抄写起来。
智慧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