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促进孩子心理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刻的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使孩子们更广阔地认识世界,还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改造世界。
很多父母总是觉得想象和现实存在很大差距,对孩子的想象嗤之以鼻,认为想象力太丰富会让孩子不切实际,从而显得幼稚。人类因为有了想象才能不断地有各种发明和创造,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说明孩子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也是孩子掌握和运用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有了想象力,才能具有创造力,才有可能在学业上获得更出色的成绩。
如果父母以成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否定孩子的想象,会使孩子的好奇心受到抑制,也会使孩子失去很多兴趣。父母对孩子的否定、甚至嘲笑,也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各种能力的发挥;父母的否定,还会让孩子失去天真、单纯,过早地心理成人化——拥有现实的、功利的心理。
另外,丰富的知识是形成丰富想象力的智力基础。只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才可以造就出丰富的想象力。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进入社会能游刃有余,方方面面做到优秀,就应该鼓励支持孩子的想象力,那些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只在题海中拼搏的孩子,或高分低能,或知识面狭窄,不仅难以有丰富的想象力,也难以在社会中做到优秀。
因此,父母应该积极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指导孩子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各类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欣赏这些作品时,思想跟随着文艺家们丰富的想象翱翔,既可以理解文学艺术作品的真谛,又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自己的想象。
培养孩子的想象,也可以带给孩子动力,促使孩子自觉、积极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索,并给孩子带来很多快乐。
细节指导: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游戏方面着手。比如制定出游戏规则,让孩子扮演各种角色,鼓励孩子自由发展游戏的情节,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自己的想象,为自己预想的结果去努力。
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事物。通过引导孩子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就会使孩子善于在脑中形成和保持事物的记忆和概括,从而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记忆表象的条件。
让孩子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很大的帮助。
5.教孩子坦然接受挫折
家教故事:
小庆在初中二年级时,有一次选班长,她虽然获得了最高的票数,可由于她平时不太爱说话,性格较内向,老师只让她做了中队长。放学后,满肚子委屈的小庆把中队长的袖标扔在路边。回到家后,小庆更是心情烦躁,摔摔打打,抱怨老师不公。
妈妈看着女儿一副受挫后自暴自弃的样子,便把她带进厨房。妈妈先往三个锅里倒了些水,放在火上烧开,又分别在第一个锅里放进了胡萝卜,第二个锅里放进鸡蛋,第三个锅里放入一些咖啡末,然后等着水煮沸。小庆很不耐烦地看着。15分钟后,妈妈把它们各自盛进碗里后,问小庆:“你看到什么?”小庆回答说:“胡萝卜、鸡蛋、咖啡。”
妈妈让小庆用手摸了摸胡萝卜,发现胡萝卜变软了。又让小庆将鸡蛋剥掉外壳。最后让小庆喝了口咖啡。小庆不解地看着妈妈,妈妈说,沸水好比是挫折,胡萝卜、鸡蛋、咖啡好比是人们对挫折的态度。胡萝卜入锅前是强壮结实的,进入沸水后变软、变弱了,它的态度是屈服示弱。鸡蛋本是易碎的,经过煮后,里面的液体却变硬了,它的态度是坚决抗争让自己更坚硬。咖啡进入水后却改变了水,它的态度是溶于环境努力改变环境。
“你是哪个呢?”妈妈问到,小庆若有所思。
接着妈妈帮小庆分析了这次失利的原因,因为她平时不爱说话,性格较内向,老师担心她没有组织能力。听了妈妈的话,小庆的心情很快就趋于平和,也理解了老师的做法。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庆开始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唱歌、演讲、知识竞赛……父母这时既是女儿的评委,又是女儿的观众。女儿每次登台表演,都能看到台下父母的身影……
小庆就这样逐渐变成了一个开朗而又活泼的孩子。在第二年的改选中。她理所当然地成了一班之长。还获得优秀班干部的荣誉证书。
智慧点拨:
“挫折教育”是孩子抵抗挫折、面对困难的能力培养活动。
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时受到误解、受到打击、受到歪曲而无可奈何时,父母应努力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鼓励孩子乐观对待,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尤其是一些平日里在家或是在幼儿园、学校里得到关注较多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碰到困难,往往会产生比别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例如,有一名幼儿教师,她的女儿从中班到大班一直都在自己任教的幼儿园,她每天带着女儿上下班也很方便。可是,如此却养成女儿很强的依赖性。再加上她的同事对女儿要求不太严格,以致女儿养成了娇气的性格。
后来,她决定将女儿转园到少年宫,借此来锻炼一下女儿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起初,女儿的表现非常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突然有一天。女儿哭着闹着,说什么也不去青少年宫了。原来,有一天上舞蹈课练习下腰时女儿嫌疼哭了,结果被老师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女儿觉得舞蹈老师不喜欢她,说什么也不去了。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她又给女儿转了园。
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父母就因为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伤心,便回避应该面对的事实,就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懦弱、没有责任感,再遇到问题、困难时,就会采取退缩、逃避、推卸责任的办法,在遭受挫折时,就会变得束手无策、精神颓废,消极而且缺乏自信。
孩子的未来是漫长的,父母不能呵护他一生,而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有益于他坦然面对成长路上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不能承受挫折,负面情绪又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疏导,久而久之,就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幸福。
细节指导:
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就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引导孩子及时调整思维和心态,敢于面对困难,并自己动手动脑克服困难。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应耐心地劝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让孩子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的心态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切忌一味附和孩子从他人身上找原因,这样只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怨天尤人的不良心态。
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父母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在不断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克服困难的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父母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增加孩子的受挫机会,可以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6.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教故事: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里克·布拉格,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他从小非常自卑,一直认为,像他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不可能有什么出息。
一次,父亲带他去参观画坛巨擘凡高的故居,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后,他不解地问父亲:“他不是百万富翁吗?”父亲答道:“他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父亲又带他去参观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居,他再次困惑了:“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说:“安徒生是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此后,里克·布拉格这个男孩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终于大有作为。20年后,他说:“上帝没有轻看卑微的意思,是两位贫贱的名人促使我走向了成功。”
智慧点拨:
里克·布拉格的父亲让凡高、安徒生告诉他的儿子,如果因为角色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地位的低下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甚至因被歧视而意志消沉,为不被赏识而一蹶不振,是多么愚蠢的错误啊!他以名人为榜样,在儿子的心田里,播下自信的种子,从而使卑微的土壤长出了参天的大树。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自信,自信对孩子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总是用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有的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能无情地摧残了孩子刚刚萌发的自信心,从此使孩子一蹶不振。
例如:有一个妈妈在学校门口等着接放学的儿子,这时公司打来电话谈工作的事,儿子兴高采烈地从学校跑出来,看见妈妈,便迫不及待地喊到:“妈妈,我英语考了第一,老师表扬我了,说我进步真快。”妈妈正忙着听电话,白了儿子一眼,当着很多正出校门的学生的面,不耐烦地说:“什么大不了的,没看见我正接电话吗?”儿子的小脸刷地通红,刚才兴奋的情绪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妈妈放下电话,对儿子说:“这么一次小考,考个第一,有什么高兴的?期末时你考个第一让我看看?看你,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儿子跟在妈妈后面,一句话也没说。以后,儿子的英语就再也不如以前了
同样都是很小的事,但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就会导致天壤之别的两种结果是:一个充满自信,一个自信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信心如同人的能力催化剂,可以调动孩子的一切潜能,并推动各部分的功能以达到最佳状态。而不断反复的高水平发挥,可以巩固成为孩子本性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孩子沿着积极向上的成长路线前进,那么累积起来的效果应该是多么的可观。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孩子不够自信,当他面对某一件事时,就会自乱阵脚。而自信却能让他从容自如,让他内心生出一份必胜的信念。自信是一种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引导着孩子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它是引导孩子走向的分界线。
自信的人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们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
《中外文摘》曾刊载过《我只看我有的》一文,介绍了黄美廉的故事:
有一次,一所学校请来从小就患脑性麻痹的博士黄美廉为学生们进行一次关于生命的演讲。黄美廉因为这种奇怪的病,她的五官已经错位,甚至可以说,她是一个很丑陋的人。
当演讲进行到一个段落后,一个学生小声地问:“请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过吗?”大家心头一紧,真是太不成熟了,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问这个问题?
“我怎么看我自己?”黄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只可爱的猫!
教室内忽然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定睛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掌声在学生中响起,黄美廉倾斜着身子站在讲台上,满足的笑容从她的嘴角荡漾开来,眼睛眯得更小了,但有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脸上。
一个人如果真的不幸有某些缺陷,就算整天以泪洗面也于事无补,只有正视现实,并且不把自己看得与别人不一样,才能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同时,只有看到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相信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也能做到很好。
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孩子的能力是在他自己的努力和成人的肯定、鼓励中得到发展的。
如果孩子有自信,那么他将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能大胆表现自己;但若是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表现得极为缺乏自信,因而柔弱、害羞、充满恐惧,既不敢面对新事物,也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将失去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变得自卑。甚至可能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极度不良心理,后果将很可怕。
细节指导:
培养有自信的孩子,首先应从孩子的亲身体验中寻找。亲身体验是以孩子真实的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它是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来源。比如,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如整理房间,生活起居的相关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等等,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每次当孩子按照既定任务和目标完成后,父母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孩子。久而久之,重复的成功,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功,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学会赏识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孩子也是一样,当老师一次小小的表扬,或者一朵小红花,孩子都会兴奋地、迫不及待地想告诉给父母,就是想获得父母的认同。小小的一个肯定,就会大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教孩子学会说“我能行”。“我能行”就是鼓励孩子的自信。让自信不只是轻易地表态,而是发自内心的肯定和把握。因此,需要父母在让孩子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培植。
7.做人要信守承诺
家教故事:
一年级的李强非常兴奋地告诉同学,假期爸爸要带他去海边玩。长这么大,他还没有看见过海呢,班里有很多同学也没见过大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李强提着要求,“给我捡些贝壳”,“给我带瓶海水”,李强一一答应下来。
很快就到了假期,李强用最快的时间将作业做完,就一直缠着爸爸带他去海边,但当时爸爸正在谈一个项目,总说过两天,忙完就带李强去。眼瞅着假期已经过去了多半,爸爸还是忙个没完,有时甚至连人都见不着。李强很着急,总是噘着嘴,谁跟他说话他都不理。妈妈见状,对李强说:“爸爸真的很忙,你应该体谅父母,下次再去不也一样吗?”李强生气地喊到:“我都已经答应同学们,给他们带海水,捡贝壳,我做不到,他们肯定说我说话不算数。”妈妈听了说:“别着急,我们再想想办法。”“爸爸说话不算数。”李强气鼓鼓地扔下妈妈回自己房间去了。
第二天,妈妈对李强说:“妈妈想了想,你是小男子汉,说话一定要算数,既然答应了同学,不论多困难,都要设法做到。爸爸实在走不开,妈妈请了几天假带你去,怎么样?”李强听完,高声欢呼起来。
智慧点拨:
信守承诺,是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做人法则。孩子对待承诺的意识主要来自于父母。日常教育中,父母常用“承诺”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不要以为孩子小,马马虎虎对付就可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可能会随时翻出来照做。
如果父母经常把对孩子的承诺不当回事,孩子就会认为这承诺原来是可以兑现也可以不用兑现的,也就会不遵守诺言,不承担责任,对待他人也会采取猜忌、不信任的态度。不利于孩子社会交往、人格魅力的形成,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