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时间延续的艺术,没有时间,音乐根本无法表达。
人在静静地欣赏音乐时,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了。而塑造音乐形象所用的最基本的材料——“乐音”本身就体现了时间的延续性。人们听到一个音,无论高低、强弱、音色如何,从它的发响到被人听觉感知,直至消失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而一个音乐形象的完整展现更需要一个时间片段,并且这个过程必须是延续性的,否则,音乐形象的完整性会遭到破坏。与之相比,空间造型艺术形式则不同。绘画艺术是静态的艺术。其色彩、线条都不能随时间流动,除非使用动画手段,否则单独的一幅图画是无法体现时间性的。
交响乐的魅力一切音乐表现手段都体现着时间性。节奏,指音乐中诸如拍、拍子、小节和乐句等在时间方面(不涉及音高)的有规律的运动。它不仅需要时间来完成,其本身意味着一种时间的概念,它用长、短交替的对比来塑造音乐形象。速度,指乐曲进行的快慢,说得更确切些就是节拍单位搏动的频率。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节拍搏动的频率越快,乐曲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越慢。若没有时间作为准则,速度就没有意义。而速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音响形象的塑造。塑造音响形象时所用的其他表现手段,如旋律、力度、和声、调式等,都无一例外地依附于时间而存在。
自不待言,音乐更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形象的建立完全依赖于听觉,听觉将现场实际的音响通过听者的听觉转化为人脑可知的信号。人们在听音乐会时,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音响会通过听觉在人的头脑中建立一个音响形象。小提琴柔美的音色,会使人联想到一位美丽少女翩翩的舞姿……而隆隆的鼓声,会使人联想到阴云密布、山雨欲来的天空……微弱的声音代表来自远方,减弱的声音代表正在远去,等等。也许这就是人们说“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的原因吧。作曲家写作的目的也是供人欣赏的,如果不将乐谱转化为音响供听觉感受,那么,写作也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