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它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
一、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
支点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古代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比如,孔子的“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致,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
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道德的支点。
二、诚信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诚信原则逐步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始自《罗马法》,后来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继承和发展,比如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总则中的第二条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
诚实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诚实信用”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在诚实信用成为法律规范的时候,违反它,所承受的将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或者不利于自己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以是财产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罚。因此,诚实信用又是支撑社会法律的支点,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三、诚信是治国之计
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无信、掩人耳目、弄虚作假,社会就无从安定。古有“欺君之罪”,“欺君”不仅是冒犯尊严,而且会误导决策、祸国殃民。“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中国古代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烽火戏诸侯。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优秀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落实“以德治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时代的要求。
四、诚信是行业立身之本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讲信誉、守信用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无信不立”,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同样只有守信用、讲品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行业品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正确看待不诚信行为
青少年要想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就必须从诚实守信做起,对人诚实,对事负责,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什么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就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做人的美德。所谓诚实就是不讲假话。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事情是与人交往。在部分中小学生里有不诚实、不守信用的现象。少数青少年不诚实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说谎和抄袭作业两个方面。就说谎这种不诚实的行为来说,一是在父母面前说谎。如谎报学习成绩,涂改成绩报告;放学贪玩回家晚了编假话骗父母;犯了错误瞒着父母等。二是在老师面前说谎。如代替父母签名、写留言、写假条,或找同学代写以欺骗老师。三是在同学面前说谎。如吹嘘自己家庭如何有钱有势,吃喝穿戴如何高档。这些不诚实行为,说明少数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诚实守信品德。
通过一项调查显示,有36%的同学是为了免遭父母责备、打骂而说谎。有17%的学生认为,在老师面前说谎,是为了江湖义气,认为不能出卖朋友,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认为讲了真话同学会怨恨自己、报复自己,对自己不利;还有的认为,在老师面前说大话可以赢得老师的好感。在同学面前说谎,是虚荣心在作祟。
抄袭作业是更为严重的欺骗行为。抄袭作业实际上是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诚实行为,对学习是十分不利的。而这类行为在中学生中较多,据对学生的问卷统计,约239%的学生有过这种行为。这类学生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请别人代做作业,自己则坐享其成。这类行为大都出现在寒、暑假作业及平时作业量大的情况下,有的学生甚至花钱请别人代做。二是抄袭作业,有全部照抄的,也有部分抄袭的。这类行为有多种情况:学习困难的学生确实无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又怕完不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交织在一起,于是选择了既省力又能向老师交差的捷径;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怕自己做得不对而抄袭别人的作业;再有的是为了得高分,为了赢得老师的好评而抄作业。这类学生主要是虚荣心在作崇和贪图省力,他们想将作业做得好一点,但又不肯下苦功夫。
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应该贪图享受、蒙骗老师、欺骗父母,而应该发愤图强,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对于中学生来说,踏实做事就是努力学习,形成科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抄袭作业,既蒙骗了老师和父母,又欺骗了自己,这是一种扭曲的荣辱观。老实为人就是要真实、真诚,说实话,讲诚信。
诚实不会过时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憨厚,有的奸狡;有的亲切,有的冷傲;有的真诚坦率,有的表里一致;有的笑里藏刀,有的口蜜腹剑……只有以诚相待,才能理解沟通。
有的人认为,人要活着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个人的物质利益,因而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弄虚作假、假公济私、谋取私利,称老实人为愚、为痴、为呆傻。事实上,这是用扭曲的人来否定高尚的人。老实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不过是诚实待人、诚实待物,不贪不义之财、不食嗟来之食,而是在真挚的相处和无私的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罢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赞同孟德斯鸠的格言:“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并且,我们还要进一步在革命人道主义的旗帜上标明我们的为人规范——诚实、平等、尊重、谅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在我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我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是‘实’。”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有了这个“实”字,就能科学地对待自己和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就会变得聪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自由。然而,在当今时代的青年中,有一部分人却不唯实,对考试和学知识也存在侥幸心理。从美国一次民意测验中可看到,有61%的美国中学生曾在考试中至少作过一次弊,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过偷看邻座考卷的诱惑。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心理系开展了一种制止某种作弊形式的活动,当409名学生考完试鱼贯离开教室时,他们发现除了一个出口外,所有的出口都被堵住了。监考人员要求每个学生出示贴有照片的身份证,那些说把身份证留在宿舍或家中的学生,都被拍了面部照片。这一活动查出了一部分帮别人代考的冒名顶替者。这个活动受到大学生们的鼓掌欢迎,也受到社会的好评。
从我国来看,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平时不用功读书,到考试时却想依靠临场作弊来骗取一个好的成绩,欺骗老师、欺骗家长。他们作弊的方式形形色色,看书、看笔记者有之,传纸条、交换答案者有之,更有甚者打电话传递答案。毫无疑问,这类行为应当鄙视、应当抵制!徐特立同志在《对青年人的几点希望》一文中曾严肃地指出:“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敬爱的周总理也曾深刻地指出:“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大家知道,即使封建时代的科场舞弊,历来也是皇帝亲自过问的大案要案。那时的科举考试,不过是少数士大夫的晋身之阶。而当今我们的学校是培养革命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场所,考试是检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和本领的一种方法,应当比过去的科举考试更严格。所以,我们的监考老师要忠于职守,严格考场纪律;学校根据作弊者情节的轻重,进行严肃的教育和处理。作为学生,一定要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意义,以十分自觉的态度做好充分准备,诚实答卷。同学们一定要懂得,知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无法作弊的考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工作实践中最终要露出马脚。试考不好固然要丢分,但作弊却要丢人,作假还会误人误国。如今你考试作弊,谁能担保你日后工作不会弄虚作假呢?人生处处有考场,同学们,要自重,请做诚实之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广东被划为特区,发展很快。其中产生过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的,当推“敢闯、唯实、重效、好学”的特区精神。“唯实”,是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精神,是不迷信、不盲从、不怕流言蜚语,解放思想、坚持真理、诚实处事做人的精神。
有人说,现在我们国家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搞市场经济建设,太老实、诚实了会吃大亏。从上文的分析来看,诚实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诚实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诚实能赢得信誉,诚实能获得真知,诚实不会过时。
言行一致守信用
守信用是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起码准则。如果我们言而无信、朝三暮四,谁还会愿意和你交往,谁再相信你的许诺?
我们生活中常有人赴约误期,开会误时,失信于人;有的人接受任务,慷慨激昂,夸下海口,行动时却疲疲沓沓,老完不成任务;也有的人答应为人办事时,满口许诺,包打天下,转身忘得一干二净;更有的人说大话,吹大牛,投人所好,从中牟利,结果不了了之,欺骗别人。上述这些人,在和别人交往中当然不会被人信任,因为他们做人不诚实、办事靠不住。
守信是取信于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不知大家是否听到过“季札信守许诺”的故事。它说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有个儿子,名叫季札。有一次,他出使列国,途中路过徐国。季札去拜会徐国的国君,徐君对他佩戴在腰间的宝剑越看越喜欢,但出于礼节,又不能夺人之爱。季札从徐君一再注视他佩带的宝剑的眼神里,知道了徐君的欲望,他很想马上从腰间解下宝剑送给徐君,又想自己身负出使列国的重任,不能不佩带宝剑。他暗暗思忖决定出使归来,路过这里时再把宝剑送给徐君也不迟。季札出使完成了任务,在返回途中,特地到徐国,不幸徐君已经死了。季札找到徐君的墓冢,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说:“我来赠送宝剑!徐君,我来迟了!”有人问季札:“你何必这样认真,你当时又没有许诺一定要把剑送给徐君,何况徐君已经死了。”季札说:“人岂能无信。我虽然没有口头答应将这把剑赠送给徐君,但我当时已经心许了,做人怎能不守信呢?”
言行一致是守信的基本要求。季札连心里许诺的事也不失信,想到做到,以慰亡友之灵。他的守信美德赢得了当时士大夫的称赞。
古人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说到做到是我们每个少年应具有的品德。要做个守信的好少年,必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