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注意自己的举止
文明礼貌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即使到自己的朋友家去串门,也不应例外。就拿敲门来说吧!有的小伙子上门做客,用拳头使劲捶门,甚至用脚去踹门,这样的“通知”方法只能使主人感到不快。还有的人在朋友家里高跷着二郎腿,旁若无人,甚至乱丢果皮、烟蒂、随地吐痰,这样的行为更会引起人家的反感。所以,我们应该使自己的举止文雅大方、妥贴得体。到别人家里去做客,对人家的家庭成员,特别对长辈老人,要热情问候;对主人给予的招待,要及时道谢;要尊重别人家里的卫生习惯,不要给人家带来麻烦;如果你带着弟弟去串门,就得告诉弟弟不要乱跑乱叫,不要翻动和拿走人家的东西,更不能随地大小便。只有这样做,才会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三、要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
朋友之间的往来,是建立在感情融洽的基础上的,朋友之间的交谈,也是一种平等的思想交流。所以,和人家谈话时,首先要耐心听取人家的意见,让人家把话讲完。如果自己有不同看法,也应该尽量用委婉的方式、和缓的语气讲出来,切不可当面就激烈地驳斥对方的看法,使主人在家里感到难堪。还须注意的是,除非特别必要,一般不要提及主人不愿谈起的事情。如果你要请朋友帮你的忙,如事情简单,你就不妨直言,无须转弯抹角;如事情复杂、棘手,你可以先谈些相关的事情来探询主人的态度,这样,就不会使朋友感到过于为难。
串门的规矩还有很多,上面谈到的只是常遇到的一部分问题。只要我们注意了这些,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懂得谦虚礼让
谦虚礼让是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一定的礼仪规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不目空一切,不盛气凌人。
《论语》开篇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尚书》中写道:“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里讲的是谦虚是作为君子的必要条件,谦虚可以使人受益。那么,谦虚怎样使人受益呢?谦虚可以得人心、合人意,可以赢得人缘。《后汉书》中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打江山时,手下有一名叫冯异的大将,每当打完一次仗大家论功时,他就离开人群,独坐在一棵树下,因此人称“大树将军”。由于他谦虚不居功,很得人心。所以,每次在整编部队时,士兵及一些将军都很愿意归属于他。其次,谦虚可以促进事业成功。《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道家强调的是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在无为中求得有为。中华民族的谦虚美德实际上也是追求无为中有为的精神境界。谦虚就是放下架子,深入人群,在与周围人的调和中追求事业的成功。因此,貌似无为,实则进取有为。
谦虚的核心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能够乐于采人之长,补己之短。礼让指语言、动作谦逊、恭敬,与粗野、蛮横相对。它包括友好诚恳、与人为善的态度,亲切文雅的语言,和颜悦色的表情,以及各种文明进步的礼节等。礼让的关键是尊敬他人,是发自内心地对他人尊敬的一种态度与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谦虚是礼让的内在根源,礼让是谦虚的行为表现。谦虚礼让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协调、和睦相处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谦虚礼让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突出标志。
青少年学生在谦虚礼让方面应做到与人交往时平等待人、友好相处;在公共场所举止文雅、文明礼貌;待人接物时主动热情、落落大方。
公共场所的礼仪修养是一个民族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的风尚,体现在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里,中国经济要走向世界,世界经济要进入中国,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要遇到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交往的人员越来越多,不仅有本国的、本民族的,而且还有大量外国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人们。所以,人人都要重视社会交往活动,学习礼仪,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公民都应该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风韵来。
第一,不论是到什么样的公共场所,基本的要求是要考虑到别人的方便,做到尊老爱幼、尊重他人,不打扰别人、不妨碍别人,说话小声、保持安静,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和蔼持重、文雅大方、谈吐斯文。穿高跟鞋的女士要特别注意,分清场合,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尽可能使高跟鞋发出的噪音减少到最低限度。有的人唯恐别人不知道她穿的是高跟鞋,走起路来高抬腿,重落步,发出的声响特别大,这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还会让人产生反感。
第二,在公共场所的穿戴要做到整齐、干净、朴素,不要过分炫耀。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女士奇装异服,古里古怪,着意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追求所谓的回头率。这是一种虚伪、浮华、不自重、不自尊的表现,也是礼仪修养不良的表现,有时还会给自己招惹麻烦或灾难。据日本某公司董事长说,有一次,她带领一批日本客人到杭州西湖旅游,有几个女学生露着大腿坐在湖边上,嘴里还吃着东西,引得一些男士们朝她们看去,她们只好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他们的视线。这很不雅观,也是缺乏礼仪修养的一种表现。
第三,在公共场合要保持自己的身体平稳、安静、无异味,即身体尽量不要发生声响和散发异味,如肠鸣、打嗝儿、放屁、吧唧嘴;散发脚臭、狐臭、吃生蒜、生葱、生韭菜等的气味。有些人不注意这些,明明下午有集体活动或到公共场所去,午饭还吃大蒜,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股刺鼻的生蒜臭味,实在令人恶心、讨厌、反感。
第四,在大街上行走要注意交通规则,不要随便横穿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如果两个人以上一起走,不要并排一起行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要给别人让开路。特别要提出的一点是不要在马路上围观,一大群人围观在马路上,既妨碍交通、有碍市容,也不安全。过去常常会见到围观外国客人的场面,这是很不礼貌的。现在最常见的是围观打架的、吵嘴的,只要有点争执出现,就迅速有一大群围观者出现,这样做既不文明,也不雅观。
第五,在公共场所里不要吸烟、不要吃东西,更不要随便乱丢乱扔废弃物,也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用完卫生间,一定要冲水,不要形成恶性循环,臭气熏天。
第六,在公共场所的出进,一定要做到轻、缓、静,不要用脚踢门,也不要慌慌张张、毛手毛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第七,在公共场所不仅要谦恭、文雅,而且还要爱护公共财物,不要乱写乱画,更不要乱刻乱毁。如在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里要做到给老弱病残者让座,不要折损花草,攀墙上树,更不要往墙上、树上、文物上刻写各类的字样;在教室里不要在桌子上乱写乱画,甚至乱刻。极少数的人十分好表现自己、卖弄自己,这是不好的习惯,也是不注意礼仪修养的表现,要注意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做一个老老实实、精神高雅的人。
第八,男女一起在公共场所里,男士要照顾、优待女士,如上下车、进出门等,但女士也一定要自重,不要有轻浮的举动出现。有些青年男女在公共场所里勾肩搭背、搂搂抱抱,有的还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吻。这些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显得格格不入,至少对这种西方式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到不适应。既然有人看着不舒服,有碍雅观,就可以说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公共生活礼仪
一、走路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普遍的行动方式就是走路,包括我们上学、逛街、串门、散步。但就是在这平常的行为中,却包含着一系列的礼仪要求:
1遵守行路规则,保持交通秩序。要走人行道,不擅自到自行车或机动车道;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道。如果是路口,一定要等绿灯亮了,再看两边没车时才能通过。
2对待行人要礼让。路上车多人多,比肩接踵,因此要提倡相互礼让。在人群特别拥挤的地方,万一不小心撞了别人或踩着别人的脚,要主动道歉。如果是别人踩了自己的脚或碰掉了自己的东西,切不可口出恶言,厉声责备,如口出“干什么!”“你没长眼睛啊?”之类的粗言,而应该宽容和气地说:“慢一点,别着急。”
3见到熟人要主动问候,千万不要视而不见,把头扭向一边,擦肩而过。如果在路上碰到久别重逢的朋友,想多交谈一会儿,则要靠边站,不要站在路当中或拥挤的地方,以免妨碍交通,增加不安全的因素。
4要留意自己的走路姿势,这是个人精神风貌的表现。正确的走姿是:挺胸抬头,不驼背含胸,乱晃肩膀;目光要自然前视,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5不能边走路,边吃东西。这种行为是很不卫生的,同时也不雅观。如果确实是肚子饿了或口渴了,也可以停下来,在路边找个适当的地方,吃完后再赶路。
走路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随手抛弃脏物。
二、骑车礼仪
除了走路,我们最经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既然走路都有礼仪规范,那骑自行车也就少不了一些注意事项:
1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闯红灯,不突然转弯,不与其他骑车人勾肩搭背,不骑车带人,不互相争抢路道,不嬉戏追逐或比赛车速,更不可在大街上横冲直撞。
2骑车时,要礼让他人。在过路口时,要礼让行人;特别是对前后左右行动迟缓的老人、小孩,要谅解,不要责难;不可以在行人背后频频按铃或粗声吆喝。如果不小心撞了行人,应主动下车道歉、搀扶;如果撞得比较严重,应立即陪送其上医院包扎治疗。千万不能撞了别人就飞车溜走,这是毫无道德的可耻行为。
3骑车到某些场合要下车。例如,进校门、机关、工厂大门时,要下车向门卫致意,征得门卫同意后方可推行入门。在较窄的小巷、小路行驶时,应尽量减慢车速或下车推行。
三、公交礼仪
乘公交车是现代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我们国家交通事业还不够发达,通常车厢里十分拥挤。这时候就要求乘客彼此之间要礼让,讲究文明乘车。作为一名乘客,我们也同样应该遵循文明的乘车规则:
1遵守乘车秩序。候车时,要按先后顺序排队;车来后,要按顺序上车,不要争先恐后、乱挤乱撞;发现有老弱病残者或女士上车时,要主动让其先上车。
2乘车前后处处礼让。在车厢内不要争抢座位。遇到年老体弱的乘客、孕妇或怀抱婴儿的母亲或比你小的小朋友,都要主动让座,给以关爱。如果别人给自己让座,应说声“谢谢”,不要以为别人给自己让座是天经地义的事。
3处处宽容忍让。由于车上人很拥挤,相互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如果自己踩到了别人,要马上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等;一旦被别人碰到了,要点头示意表示谅解,千万不可骂骂咧咧。
4雨天乘车要时刻为别人着想。进入车厢要脱下雨衣,避免雨水弄湿别人;记得把雨伞的尖顶部分朝下,以免戳伤他人;腥湿的物品最好先放进塑料袋里,以免弄脏他人的衣服。
四、观众礼仪
中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特别是电影、演唱会或者体育比赛。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去这些场所里观看节目。这时候,作为一名观众就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1按时入场。按照规定的开场时间,通常都应提前几分钟到达,对号入座。不得已迟到了,应悄悄入场。入场时要弯腰行走,以免挡住其他观众的视线。
2避免遮挡别人。进场后要主动摘下帽子或者围巾,以免挡住后边观众观看节目。如果是在露天运动场看比赛,为了防晒,可以戴太阳帽,不过也要以不遮住别人的视线为宜。坐下后,不要经常左右晃动或在看台上来回走动,以免影响后排的观众。
3不能把脚伸到前面座位上。有的人为图舒服,把自己的脚伸到前面的座位上去,或架在前排座位的椅背上。这种行为,在公众场合中是极为令人厌恶的。
4禁止喧哗打闹。作为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可高声发表评论。有的同学在观看电影时,为了显示自己对情节进展有预见性或已经看过,于是便忙着预言或介绍,唧唧喳喳个没完;或者是当某些情节不明白时,便大声向周围的同学发问“这是怎么回事呀”、“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打扰他人的行为,应该避免。有时候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因特殊事故节目中断了,这时应坐在座位上耐心等候,不要大喊大叫或敲打椅子。这些都是缺乏修养的行为。
5避免喝倒彩。观看到精彩之处可以鼓掌,表示赞许或高兴;当在表演或比赛中出现失误时,不应喝倒彩、吹口哨或发出嘘声。特别是看球赛时,应自觉当文明球迷,为双方运动员的精彩表演鼓掌;当客队占优势或取胜时,不应喝倒彩或起哄。
6有序退场。观看结束时不要争先恐后地退场,而应照顾妇女、老人和幼儿先走,以免拥挤时发生意外。有时,有些同学怕散场时拥挤,于是在节目还没结束时,就匆匆离去;或中途觉得节目不好着,就大摇大摆地退场。这些做法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因为这样做显然会影响别人的观看情绪。对此,我们应宁愿多坐几分钟,晚一点回家,也要做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