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姐妹间的礼仪
兄弟姐妹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和睦相处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愉快和幸福。兄弟姐妹之间如果能互相体贴、互相关心,有了矛盾时不争不吵、互谅互让。这样的家庭环境,必然十分幸福。但是,在生活中,兄弟姐妹都是差不多同龄的人,朝夕相处,要做到处处符合礼仪,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希望与兄弟姐妹之间能和睦相处,那么就要努力做到:
如果你作为哥哥或姐姐,就应时时以身作则,努力帮助父母,多干家务活;遇事要宽容大度,不与弟弟妹妹斤斤计较,更不要以为他们比自己小就随意指挥他们干活;当弟弟妹妹求教或请求帮忙时,应耐心帮助和解答,切忌不耐烦或不屑帮忙;弟弟妹妹有错时,不要在父母或他人面前斥责他们,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告状”,而引起他们的反感。万一与他们发生争吵,应当着弟弟妹妹的面,在父母面前做自我批评。
如果你作为弟弟妹妹,你做事一定要尊重哥哥姐姐。不能有“我比你小,你应该让我”的优越感,更不能娇蛮无理,做什么都不把哥哥姐姐放在眼里,为所欲为,不为他人着想。一旦与哥哥姐姐发生争执,不要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到父母亲面前“告状”,避免加深兄弟姐妹间的矛盾。
总之,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相互谦让,彼此关爱;长爱幼,幼尊长,情同手足,共同创造温馨、祥和的家。
四、学会规劝父母
家庭生活中发生一些矛盾是很平常的,关键是要看我们怎样合理地去处理、化解这些矛盾。家里的矛盾,有时来自于父母之间,有时是父母与自己产生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有的却是父母的过错。当因为父母的过错而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该正确地规劝他们。
首先要体谅父母。父母也是普通人,也就免不了犯错。天底下父母子女之间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子女,遇上父母有失误时切不可得理不让人,与父母大吵大闹或对其不理不睬。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深深伤害父母的心。
有时家庭矛盾是因为家长的行为过失而造成的,此时问题可就不是靠耐心或解释所能解决的。这时候,我们必须懂得运用婉转的方式规劝父母,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解决矛盾。但父母毕竟是长辈,学识和经验都比我们丰富,对他们进行规劝,便要特别讲究礼仪,不可说得太直太露,咄咄逼人。
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个性。有的通情达理,容易接受儿女的规劝;有的比较固执,知道错了却不肯承认,或是知错却不愿悔改。碰上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更不应和父母吵闹,而应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办法,有策略地提醒规劝父母。而不论我们采取的是什么样的策略,只要我们的动机是关心和爱护大人的,做法是礼貌和婉转的,终究是能奏效的。
五、外出不忘打招呼
年龄增长了,我们可能会需要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希望能更加自主地进行自己的活动,这种心态是很好理解的。但是,有的同学在理解这种自由的同时,往往将他与离家时同家里打招呼、“备个案”的礼仪要求对立起来,认为如果每次外出都跟家里打招呼,那等于没有了自由。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年轻,所以在家庭中仍然是受呵护、受照顾的,每个同学应该理解家人对自己的担心。那些外出从不与家里知会的同学都曾导致过家人为自己的“失踪”而担惊受怕。出门打招呼,回家报告一声,这其实是家庭成员必具的一种礼貌,也是家庭生活正常化的一种保证。
如果你因为某事而没按正常的规律返家,而且事先也没有通知家人,那么,你的家人一定会开始担心、焦急,甚至开始到处打听,了解你的行踪、去向,甚至因此在同学、老师中引起一连串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而本来,只要你将自己的活动安排事先告知家里,这一切焦灼、烦恼和波折,都完全不会产生。
遵守《学生守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是学校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各个方面的行为规则。作为一个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守则》。
一、要认真学习《守则》,了解其内容。只有把《守则》中所规定的内容一条一条地铭记在心,才能按照《守则》上的要求去做。心中有了目标,行动才有方向。
二、要认识到《守则》是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准则。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就拿中学生运用“十字”文明语言来说,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说出“十字”文明语言的内容,但是落实在行动上的情况却又不一样了。有的同学有问题要请教老师,却不知道要先称呼老师,也不知道说“请问……”在得到老师的答复之后,也不知道说声“谢谢”,而是转身就走了,或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这看似小事,却关系到今后的处世立身之道,万万不可忽视。
三、只是简单地记住了《守则》内容还不够,要深刻理解每一条规则对我们学生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并且时时刻刻落实在行动上。平时要不断地用《守则》对照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动。在学校里,佩戴校徽、尊敬老师、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认真劳动等。在家里,尊敬长辈、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认真上好晚自习、遵守作息制度等。在社会上,也要时刻牢记《守则》对我们提出的具体要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做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学生。
总之,遵守《守则》,要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只有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学生。
遵守展览馆、纪念场所的纪律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经常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而各类展览馆、纪念场所的参观,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那么参观展览馆、纪念场所,应怎样遵守纪律呢?
一、要自觉遵守馆内秩序,按顺序参观,保持肃静,不可任意在展室内穿来穿去和不停地议论。如我们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烈士展览室参观,是为了悼念、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寄托我们的哀思,从而激励自己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成为四化建设有用人才,整个活动应严肃、认真。假如同学们说说笑笑、哄哄闹闹,既影响了别人又削弱了活动的意义,很难达到参观的效果。
二、要做个有心人,最好是边参观边记录,将适合自己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尤其是一些数据,要记得准确、详细,以便自己日后参考,同时要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解,认真看解说词、图片和实物等。
三、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言行举止要文明,切不可随地扔脏物和随地吐痰。不可吸烟,以免污染了环境。
四、展览馆、纪念场所一般是国家文物的收藏点或是专家们根据某一重要科学领域成果而精心设计、布置的,切不可蓄意破坏,也不能乱碰乱摸,更不能在墙壁上、纪念物上乱涂乱画。
五、应自觉按规定购票入场。如果对学生优惠,应主动出示学生证或介绍信。
总之,我们要自觉维护和创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通过参观,真正达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从而提高我们的精神文明素质。
遵守交通规则
红绿灯是协助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灯光信号,设置于车流量较多的交叉路口。同学们骑车过马路(交叉路口)时遇到红灯,无论是否有人看管都应当停止前进,不得闯红灯,这是我们自觉守规的表现,是对我们自控能力的检验。
同时,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也是十分必要的。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大量交通事故材料表明:自行车出交通事故,重要原因是骑车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因此,我们骑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提高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自觉意识,提高精神文明的水准。
其次,增强道德观念,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骑车过马路,红灯亮了,主动停车。
再次,克服侥幸的心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如此,就能杜绝骑车闯红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隐患,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的一点是,红灯亮时,如果骑车右转弯时,可以通行,但要注意伸出右手示意,注意不要碰撞他人,必要时下车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