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德育修养常识
8431100000024

第24章 学会宽厚仁爱(1)

宽容、善待他人

有不少青少年朋友,常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闹得脸红脖子粗。这种缺乏宽容的态度不仅不利于同学间的和睦相处,也不利于人际间的正常交往。

学会宽容别人首先要有乐观的心态,一个悲观的人总是很容易想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且心情比较压抑和郁闷,所以总会对别人不满或者生气。虽然有的人平时挺乐观,可是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悲观起来,这也不算真正的乐观。真正的乐观是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给自己鼓励和希望,并且相信自己。

当然要想获得宽容,也离不开共赢观与换位观的树立。共赢观简单来讲就像一句广告语中所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对过度竞争观的否定,是一种真正的集体主义。我们需要宽容同学,宽容自己在竞争中的对手。曾经林肯总统对竞争对手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了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不是正在消灭我的敌人吗?”林肯总统的话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而换位观则需要我们换位思考,进行角色的转换。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同学的交往若产生了摩擦,应当把自己和对方所处的位置关系交换一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当你本来想发怒的时候,通过换位思考,你的情绪就会变得平静下来;当你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通过换位思考,你会真切地理解他此时此地的感受。通过换位思考,你也会变得宽容。

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对别人多一点宽容,我们生命中就会多一点空间。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和许多人打交道,包括家人、朋友、同学、同事和陌生人。我们必须时刻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才会感到幸福,才能生活得更有价值。人要实现自身的价值,要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与身边的人相处,而与他人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善待他们,不断地去适应他们的变化,这也是宽容的主要表现。

一、要善待身边人,就要宽容。人难免有一时失误或一念之差做错事的时候。要善待他、宽容他,容许他改正错误,他就会心存感激,有机会会回报于你,对你更死心塌地。

二、善待身边的人,就要关心他的需要,并尽量帮助他得到满足。

三、善待身边人,在精神上就要使之愉悦,杜绝家庭暴力之类。平时多用赞美、肯定之词,多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并肯定之,多少有点阿Q精神。

四、交朋友要由浅入深,对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有个正确认识,对朋友有个认识甄别过程。有的人一见面就不分彼此,后来发现有意见相左的地方又纠缠不清,闹得不愉快。所以,宁愿彼此保持距离、客客气气的,也不要开始很好,后来又交恶。

拥有非凡的气度

有的人气量狭隘,受不得半点委屈,例如,在听到别人的批评与事实稍有出入时,或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或是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或是自尊心受到侵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丝毫不肯让步。有的人甚至怨恨难消,走上轻生的绝路。但是也有的人气量宏大、胸襟开阔,对于别人的批评责难,能十分宽容、忍让,听得进反面意见,对于误会毫不介意,能委曲求全,以大局为重。

气量的狭隘与宽容并不是一个人的秉性,而是由于思想修养程度的不同。气量狭隘的人一方面是自尊心强,容不得别人对他说长道短;另一方面又因眼光短浅、私心较重,在是非利害面前,不愿有丝毫亏损。气度宽宏的人也有自尊心,但能尊重他人,对于误解,善于忍让等待而不急于辩白、还击。另外,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处处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为重,那么对于个人得失,也就能处之泰然。

气量狭隘怎么办?既然气量不是天赋的,那就一定能从加强思想修养着手,开拓眼界,扩大胸怀,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气度宏伟的人。首先思想上要树立全局的观念,事事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为重,眼光要看得远,要看到大范围:先是国家民族,然后才是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一切服从整体。时间也有个大范围:今天、明天、后天,今年、明年、后年,遵循事物发展的必然程序来谋求解决,不能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其次,在对待同学、老师、亲友之间的关系上,也要处理好。原则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在学习、生活上,应该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受到误解和委屈,只能是推诚相见,而不能一味心存芥蒂、怨气冲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得到称赞和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才能、成就受到社会的重视,被别人认可,希望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应得的名誉,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相反的意见,会遇到不喜欢我们的人,会受到批评。那么,我们如何来接受?

一、分析持反对意见人的心理

持反对意见人的心理特点往往是:他是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的吗?涉及个人利益,有的人就会偏激地反对和否定你。如果遇到这类情况,不是客观公平地看待你,那么用理解和宽容去接受。同时,为他的无知而感到幼稚。如果对方的反对是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从大局出发的,那么我们应该认真接受批评和建议,吸收精华,改进自我。

二、克服完美主义

从相对论来说,世界本身永远也无法统一,美和丑、善和恶、光明和黑暗、幸福和痛苦,这些矛盾组合都是永远并存发展的。因此我们走出门去,遇到喜欢我们的人,也会遇到不喜欢我们的人。同样,我们会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也会有不喜欢的人和我们相处。我们无法要求我们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美丽,也无法要求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自己。如果你理解和接受了矛盾的本身存在,也就理解了别人攻击和反对的正常性,理解了矛盾,坦然而平静。

三、正确的评价自我

面对批评,不是自卑、放弃、灰心、伤感,而是正确地自我评价。换个角度,心决定路。自我的正确认识,对保持健康的心态很重要。就是我们在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情绪的、外界压力的影响,同时会从本人的经验归纳出对自我的看法和观念,有时候就不免偏激。认识到这一点,评价自我就需要冷静的头脑。

做心胸开阔的人

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气量狭窄,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火冒三丈或垂头丧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事事不肯忍让,私心时时暴露;而有的同学心胸开阔,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误会也不介怀,遇事能宽容、忍让,表现出良好的修养气度。不管是气量狭窄还是心胸开阔,并不是天生的,这完全可以通过环境的熏陶和自我修养的努力而改变。要使自己从心胸狭隘走向豁达大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跳出小我,眼光开阔,去关心和了解他人、社会,正确对待现实中的矛盾,树立全局观念。气量狭窄往往是脱离社会、脱离群体、视野狭窄的产物,放眼空间之大,展望时间之远,对比之中就易见小我的渺小,对原来斤斤计较的东西不免觉得可笑了。再辅之以对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砥砺,从指导思想上去除导致心胸狭隘的根子。

二、从古往今来的伟人中选取值得效法的榜样。有大气度者能成大事业,从谏如流的唐太宗、“美国国父”华盛顿、聚合群英的孙中山、“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哪一个不是胸怀远大、虚怀若谷?青少年朋友应当学会循着先贤的成长轨迹前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眼前的小利、小事中超脱出来,促进自身成长。

三、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修养使自己胸襟开阔。心胸开阔说到底是个修养的功夫,我们从事一些高尚的兴趣活动,有助于我们对事、对人的看法更开朗、更全面深刻,从而做到气量宽宏、识见深远。

四、要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与周围人们加强相互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增进融洽、坦诚的人际关系,一旦遇事就易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五、确立一些人生原则,要求自己凡事依此而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更好地执行。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底无私天地宽”等,遇事便自我提醒这样去对待,时间长了就自然发挥作用。

帮残疾人却遭误解

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已成为新一代的学生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具体行动。在福利院里、在康复中心、在大街小巷,不时地能看到同学们帮助残疾人的身影。社会对这种高尚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也有一些同学帮助残疾人却反遭误解,甚至受到残疾人的误解。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一、要宽容大度,不要耿耿于怀

残疾人明白自己受身体条件的局限,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对别人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他们中有些人因行动不方便、生活面狭窄、接触外界环境较少,又易形成较“怪癖”的心理;有的因上过当、受过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有的曾受到过一些冷遇或歧视……特殊的处境使他们形成了特殊的心理。因此对他们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份爱心。受到了他们的误解,要宽容大度,不要耿耿于怀。

二、要不厌其烦,多做解释工作

对于性格较内向、疑心较重的残疾人,解释工作尤为重要。如你去帮助某户残疾人打扫卫生,可先做一番自我介绍,比如姓什么名什么,家住何方、哪个单位、来此何干,你拿出学生证、请出介绍人,他必定疑窦全消,误解怎会产生?如果有了误解,也不要紧,只要耐心解释,诚心诚意地帮助,再多的误解也会消除。

三、真心相待,持之以恒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可能被别人误解一时,但不会被误解一世。这可能会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持久以恒,最终会消除误解。只要你是真心相待残疾人,处处为他们考虑,常常帮他们解难,最终你的一片真情会换来他们的无限信任。即便一些人喜欢无事生非、无端猜疑,你只要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必去在意他人的飞短流长呢?

四、要注意方法,尽量避免误

解的产生帮助残疾人,不仅要有热心、爱心,更要注意方法。方法得当,可以避免误解的产生。例如,一位盲人提着大包十分吃力地在街上行走,你热心地跑上前去,抢过大包就要送他,此时,他不大喊“抓强盗”才怪呢!正确的方法是,上前询问他要到哪里去,是否需要你的帮助,在征得同意后,你可一手提着大包,另一只手扶着他一同前往。要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帮助,而不应该强迫性地给予帮助或者其他不适当的帮助。

总之,残疾人要适应别人的帮助,需要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只要我们宽容大度,不计较他们一时的误解和抵触情绪,用真诚不断去感动他们,不厌其烦地去跟他们沟通、解释,再注意帮助他们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和谐地相处。

正确解决争吵

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与人发生争吵。但争吵往往会深深地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不利于团结友爱,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因此,青少年学生尽量避免和身边的人发生争吵,不可避免的话也要尽力去弥补。一旦与人发生争吵,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妥善处理。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

一、正确认识

青少年朋友血气方刚,遇事容易发火,常引发争吵,这几乎是我们学生的“通病”。青少年朋友为什么容易发火呢?这应当从生理、心理上来分析。从生理上看,青春期阶段正是一个人各种腺体分泌旺盛的时期,它们具有促使人感情剧烈波动的作用。从心理上看,年轻人特别看重伙伴和友谊,他们渴望得到伙伴的承认和尊敬。这就驱使他们在任何场合中,都尽可能地表现出勇敢、坚定而不甘退缩。因此,学生中出现逞强好胜的毛病,就不足为奇了。

二、冷静选择

一位名人说过:“战争里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赢家,总是两败俱伤。”争吵也是这样。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好的结局呢?当代作家刘心武建议人们:“在人际碰撞中要学会合理、必要、及时地妥协,掌握一门妥协的艺术。”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学生,就更应该努力战胜自己在生理、心理上的“毛病”,去积极地研究这门“艺术”了。

三、掌握“艺术”

怎样才能使争吵合理地解决呢?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解决争吵的“艺术”。

1求同存异。争吵有时是由于意见分歧而引发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建议对方,暂时避开某些分歧点,寻求某种共识,以达到冲突的逐步解除。

2主动谅解。当引起争吵的责任和原因主要在对方时,我们就要有“高姿态”,采取主动谅解的方法来化解矛盾。发生争吵之后,不管自己是否有道理,主动向对方道歉。一些人觉得这样自己会很没有面子,其实不然。如果道理在别人一方,我们应该道歉;如果道理在我们一方,我们进行道歉不仅显示出自己的宽容,也给别人一个台阶下。所以,只要主动道歉,我们不仅能得到周围人的欣赏,还能将和自己争吵的人变为自己的一个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