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其实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试想一下,一个长期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的人又怎么健康得起来呢?
过分忧虑会毁了你的健康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是44岁之前的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生活中难免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但你不能因此忧虑个没完没了,因为忧虑不但于事无补,还会损害你的健康。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小说讲,有一个小公务员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不巧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官员道歉。那官员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官员说:“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又去赔不是。官员不耐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这下子可真是得罪了官员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他……死了。
契诃夫对小公务员死因的描写虽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忧虑确实会损害健康。
某医院李大夫接待了一位自称患了不治之症又求医无门的病人。患者是位年近40的中年男士,这位陈先生在某外资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天南地北地跑,生活和饮食都很不规律。三个月前,陈先生经常感觉没有食欲,饭后感觉腹中胀气,还经常出现腹泻。起初,陈先生以为是一般的胃肠问题或脾胃不和,随便吃了些助消化的药物,很多天后,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陈先生去了很多家医院,腹部B超、纤维胃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都做遍了,未见异常,但不舒服的感觉像恶魔一样始终纠缠着他,陈先生总觉得自己是得了胃癌一类的恶疾。
李大夫初步了解了他的病情,又向陈先生询问了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原来,已近不惑之年的陈先生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要辅导儿子功课,经常是一边为孩子做听写练习,一边打瞌睡。工作和生活压力时常使陈先生觉得喘不过气来,每天像上了发条一样,脑子里的弦绷得紧紧的,时间一长,他经常感到腰背酸痛、周身乏力,有时还会失眠。前一段时间,工作更加繁忙,竟又添了肠胃不适的新毛病。
李大夫聆听完陈先生的“诉苦”,又仔细分析了他的各项检查结果,最终将其诊断为:功能性胃肠功能障碍伴发抑郁症。陈先生对诊断结果吃惊不已,原以为自己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怎么会是抑郁症呢?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对情绪波动对人体胃肠运动的影响做过研究。研究显示,当患者情绪忧郁、恐惧或易怒时,可显著延缓胃的消化与排空,结肠运动也明显受到抑制。据统计,功能性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占30%以上,结肠功能紊乱患者中50%以上伴有抑郁。
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坏情绪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如果忧虑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要避免太长时间影响我们,你应该提醒自己:忧虑无济于事,我要努力解决问题,说不定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
抛去精神负担才能一身轻松
我们已经知道心态会影响健康,你的精神乐观快乐、坚强,那么你的身体就会轻松自在,你也就会活得更健康。
谈起健康问题,不妨从古代九五至尊的帝王谈起。像乾隆、康熙这样高寿的皇帝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是未老先衰,短命夭亡。分析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声色犬马,纵欲过度的结果;另一部分却不一样了,他们既注意饮食营养,也爱好体育运动,但仍然未老先衰。查根究底,这与他们终日勾心斗角,精神负担沉重密切有关。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谆谆告诫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名为利,只醉心于追求虚荣和权势,必然使精神内耗,正气虚弱,一旦遭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就会引致“非常之疾”。
而晋代著名的养生家稽康在《养生论》里说得更清楚,他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他谈到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如饮食、色欲、情绪等等,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名利不去”,即不能抛开心灵的枷锁。
生活中一些中年男人终日追名逐利,损人利己,斤斤计较,这种人永远也无法体会轻松快乐,一生都将与烦恼为伴。一位医学博士指出:“个人主义往往是忧伤烦恼的源泉。因为个人主义者欲壑难填,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妄想、愤怒和沮丧在他的脑子里‘大闹天宫’,没个安宁。这样的人往往自食其果,‘老得快’就是其中的一个恶果。”
这样的人生是极其可悲的。在达到一个目标时,他所感受到的不是收获的欢乐,而是在为下一个更高的追求而忧心忡忡。就像一个人千辛万苦挣到了一万,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挣得一个十万,当他真的拿到十万时,他会真的快乐满足吗?答案显然是不会的。这种人不会与人分享快乐,到头来只会使自己的精神枷锁越来越重,陷入极度痛苦的深渊。
与此相反,心底无私没有精神负担,胸怀开阔,心境恬静,情绪乐观,往往得享高寿。
古人认为: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体内的真气就和顺,精神也内守而不耗散,疾病就无从发生。《黄帝内经》对此进一步解释说:“古代懂得养生的人,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除了回避邪气、劳而不倦等因素之外,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思想上安闲,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少有奢望。吃的很好,穿的也很随便,乐于习俗,没有地位高低的羡慕,为人朴实。因此不正当的嗜好难以转移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诱惑不了他们的心意。”中国现代的一些寿星们热爱生活、胸怀开阔、不计名利,他们就印证了这种说法。
我国著名小麦专家金善宝教授,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解放前他曾想靠科学、靠教育救国。1939年,他任中央大学农艺系主任,带着助手到四川农村去推广新的小麦品种,结果反被当地拘留。农业学家不许去农村,这实在是太荒唐了!他愤懑、他郁闷,而又无可奈何。在那黑暗的岁月,精神上的长期压抑,加上胃病的折磨,使他未老先衰。40出头已经拄起拐杖,还不到50岁,头发就完全白了,成为中央大学的“四老”之一。
解放以后,他的聪明才智在祖国的农业科学事业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种终于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他精心撰写的《实用小麦论》也出版了,他心花怒放,十分高兴。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多年的胃病也痊愈了,不仅扔掉了拐杖,而且比同龄人更为健康。大家都说:金老越活越年轻了。
1982年,他虽然已是86岁高龄,仍然为发展我国的农业操劳。当他得知人们对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开发有争议时,便不顾夏季的炎热,亲自前去调查,往返几天,行程万里。此时的他毫无龙钟之态,动作利索,思维敏捷,看上去完全不像80多岁的老人,至少要年轻20岁。
金老老而不衰,原因固然很多,如生活有规律,饮食有定量,经常散步,适当参加体力劳动等。但他对事业的专注,胸怀宽广,性格开朗,不计名利,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正如他身边的人所说:金老关心国家大事,专心致力于小麦的研究工作。无关紧要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不受干扰。这大概就是金老的养生之道吧。金老的夫人说得尤为生动。她说:“你们要他讲长寿之道,我看他就是因为不生气。他的脑子是‘结冰’的,人家当着他的面骂他,他照吃照睡,满不在乎。他这个人从来不想当官发财,一辈子就是老老实实做学问。一个人不为名,不为利,心胸开阔,不为那些杂七杂八的是非小事缠身,既不气闷,也不伤神,不就长寿了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给自己的心适当放个假吧。让疲惫的你充分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那样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神奇般地恢复了全身的力量,你对前进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套上的枷锁还需要自己解开,遇事大度一点,何愁阴霾不开,何愁健康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