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偏心眼儿的家伙”,是的,也许是如此吧。可是,如果一个人偏要自己跟自己作对,那就没法搭救他。
张静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而班主任老师偏偏又是一个“惟成绩论”者,因为自己是数学老师,甚至认为只要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平时也就格外器重。可是张静恰恰对理工科没有兴趣,重文轻理的倾向非常明显,所以一直得不到老师的赏识,而且常常觉得老师故意刁难自己。张静也曾经想过调换班级,但是她所在的班级是年级里公认的“群英荟萃”,家长并不希望她到普通班去。为此张静一直郁郁寡欢,对班主任老师分外鄙夷,学习兴趣非常淡薄。
相信本书的读者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都有类似这位家长的困扰,这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你现在有时间和耐心的话,就一口气把这篇文章读完吧!因为下面将要提到的这个小故事还是蛮感人的,或许还会对你有所帮助。
日本国民中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很多年之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厕所。这件事肯定没有人乐意干,何况这个女孩一向喜爱清洁,没有干过粗活。因此每次洗马桶对她来说都是无比痛苦的事情。而上司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她十分清楚自己不适合这一工作,“光洁如新”的要求实在难以达到,因为在她看来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她想换一份工作。这时,单位里一位前辈及时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困境,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之路的走法。那个人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只是亲自做了个样子给她看。首先,他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毫不勉强。他不用只言片语就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的道理——只有马桶中的水可以达到“喝”的清洁程度,才算是把它洗得“光洁如新”——而这一点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而富有深意的微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她早已经激动得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于是,女孩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质量,她也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那个女孩正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她成功了。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是日本的邮政大臣,没错,就是当年在帝国酒店发誓当一名出色的洗厕所工人的女孩。
这个故事的确给了我们希望和怎样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方法。洗厕所的女孩之所以没有去抱怨上司的“不合理”(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这样的)分配,相反这成为一种促使她成功的动力,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那位前辈的言行。那是一个没有抱怨、严于律己的典型。
抱怨他人的人永远会找到抱怨的理由,他会把不成功、不快乐永远归咎到别人身上,尽其所能地找到借口。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呢?即便真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抱怨的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还会让自己对所做的一切产生怀疑、乏味等消极情绪。因此,抱怨别人实质上是在跟自己作对。“一个人如果自己跟自己作对,就没有办法搭救他”,这是列斯科夫说的。如果你的孩子也被抱怨的情绪困扰,那么请把这些话告诉他吧!
为此,对家长提出的几点建议:
1.倾听原则
不管你的孩子抱怨什么,都不要“一棍子打死”,倾听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倾听有时比你在口头上100次敷衍式的夸奖都来得有意义。
2.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这种抱怨是不是有道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也参与到抱怨的行列中去。如果是那样的话,你首先要自我反省一下了。
3.表明态度,以身作则
告诉孩子自己对其抱怨的看法和意见。告诉他抱怨对事情本身的解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爱抱怨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4.讨论协商原则
和孩子讨论一下“你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以及“包容”、“理解”等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正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