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坏成绩
8463500000037

第37章 孩子偏科的坏习惯

学习偏科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父母不应纵容孩子偏科,而应想方设法帮助孩子纠正这一习惯。

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个“怪才”,他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但语文成绩却一直不佳。尽管父母常常督促他在语文学习上多下些功夫,但效果甚微。李明个性很特别,他虽然数学很好,但却常常不交作业;解题时经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写出解题过程,而只给出答案。他有点儿孤僻,很少与人交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他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对不感兴趣的则不加理睬。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聪明的、有天赋的孩子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应该门门功课皆优。在中小学,还有一个传统的做法,那就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似乎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同时具有组织和领导才能,而且也只有他们才能管理好班级。

这种“全或无”的想法背后潜存着一种假定:人的智力是综合性的,一个高智力的孩子应该各个方面都有天赋,应该是“全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得十分优异,可以用“极具天赋”来形容,但在另一领域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毫无驾驭能力。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力。

一是语言智慧: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二是数理—逻辑思维智慧:数量逻辑、运算和抽象思考的能力。

三是视觉空间智慧:以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考,利用图像表达思维的能力。

四是音乐智慧:对音乐节奏、旋律、音准等的鉴别力,对音乐进行欣赏、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五是身体运动智慧:运用躯体操作物体的能力。

六是人际沟通智慧:察言观色、善解人意,与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

七是个人内省智慧: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能敏锐地觉察自身的感受、情绪等,能利用对自己的了解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指定生活目标。

八是认识自然的智慧:对自然界保持浓厚的兴趣,并能敏锐地对自然现象进行归类、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或全部智慧的“全才”极为罕见,普遍的情况是只有某一特定领域中的天才。

然而,许多学校和家庭都习惯采用一种很“狭隘”的智力观点,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智力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没有考虑到孩子能力发展的不平稳属正常现象。他们在评判一个人是否聪明、有天赋的时候,容易采取“全或无”的绝对标准:要么这个孩子是聪明的,在各个方面都应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天赋能力;否则,这个孩子属于没有天赋之列。无疑,这种“全或无”的智力观,不管是对孩子个体的发展,还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是有害的。

父母怎样对待孩子的偏科问题呢?

1.发扬光大孩子的强项

孩子的智慧潜能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大多数孩子从小就会表现出较明显的能力偏向和兴趣爱好倾向。家长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表现机会,以便孩子的智慧潜能表现出来。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的活动中的表现,经常可以发现孩子对某个领域是否特别感兴趣,是否表现出某方面卓越的能力等,也能初步了解孩子的智力强项和弱项。

在确定了孩子的智力强项之后,家长就应该为孩子的智慧潜能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父母可以为孩子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提供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通过赞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特殊才能;可以围绕孩子的智力强项组织家庭活动;为孩子的潜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父母可以让孩子所在的学校和老师意识到自己孩子的才能。在孩子步入新的学校时,家长应该将自己对孩子的观察情况向学校反映,让学校能很快意识到孩子的智慧强项,同时,家长可以和学校配合,共同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才能的课程和教育。

尽力为孩子提供开发潜能的学习机会。孩子所在的学校如果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可以为孩子在社会上寻找额外的学习机会。如让孩子参加特殊才能培训班;鼓励孩子参加竞赛,展示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天赋。

2.承认智力弱项,坚持全面发展

在承认孩子的智力具有特殊性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忽视孩子的弱项和缺点,更不能放弃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培养。

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父母应重视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如果不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全面发展,最终可能连中学毕业文凭都难拿到!

此外,全面发展更是社会的要求。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需要人们运用多种智能方能顺利达到。一个出色的数学家不仅需要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能自如地与人交流思想观点,还得有相当的自知能力,清楚自身的特点,能作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既然人的才能领域有强有弱,怎样能做到“全面发展”?有效的做法是使孩子自觉地将智力强项的思维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领域中。所以,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一些在某个特殊领域确实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要。可以让他们完成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作业,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到作业具有一定的“智力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