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护理心理学
8478500000009

第9章 个性的概述

学习目标

掌握: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

熟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及个性的特点。

了解:兴趣、理想以及个性理论。

一、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指能比较稳定的影响一个人的整体行为,并使之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西方喜欢称个性为“人格”。

个性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个性倾向性是决定着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具体包括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具体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的两个部分即相对独立,也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研究个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自我修养、搞好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个性的特性

1.社会性

人是社会的组成单元,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初生的婴儿只能算一个自然人,只有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心理才会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形成个人独有的精神面貌,即个性。心理学将这一发展变化过程称为社会化。人只有经历了社会化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个性除了极少的一部分来自于先天(如气质和部分能力等),绝大部分是在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由此可见,个性的形成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它的社会性。

专栏3-1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比人低级,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

——亚里士多德

2.独特性

个性是一个个体区别于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形成了个人特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所谓“人如所面,各有不同”。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就精神面貌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种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个性的独特性。心理学家着重于个别差异的研究,但也承认,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同样重视对这些共同特征的探讨。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又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3.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但却表现在行为中,让人的各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人的心理过程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等,而个性不是这些个别心理功能的简单拼凑,而是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4.稳定性

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这就是个性的稳定性。那些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属于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其为人格特征。例如,性格内向的人因为喝了些酒比较兴奋,一时话多了点,并不表明这个人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所谓“三岁孩儿定八十”、“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说的人格具有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不会发生变化,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一个人的发育成熟,他的人格特点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所以我们说个性是可以改变的,但同时又是难以轻易改变的。

5.复杂性

个性是由多种心理活动构成,这些心理活动有些是别人看的见,自己也觉察到的所谓外显特征,如活泼、勤奋、懒惰、健谈、喜欢交友等;有些是不但别人看不清,就连自己也感到模糊的所谓内蕴特征。外显和内蕴特征微妙的结合,使个性内容丰富多彩,再加上人的动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就使人的个性更为复杂。

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概括起来说,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与其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关系。具体来说,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即个体从父母那里继承得来的生理解剖方面的基本素质。遗传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与物质基础。如遗传对个人的智力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研究,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有75%来自于遗传素质,而仅有25%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神经系统的特点形成了人的气质;人的一些生理条件,如相貌、体型、身高等对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遗传素质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个性的形成,它是个性形成的基础。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民族、社会风气、工作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环境的不同会造就不同的个性特点。政治体制不同对人的个性发展有一定影响,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揭露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会对个性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汉族与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在行为习惯、信仰、为人处事等方面就有所不同;社会风气与学习工作环境也对人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对我们个性形成的影响。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在出生的初期,心理都是一样的,就如同一张白纸,因为环境的不同,白纸上所做的画就不同。我们不否认遗传的影响作用,但我们更重视环境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原本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后来各有各的不同,就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3.家庭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初生,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来自于家庭和父母,家庭的结构、代价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修养以及家庭的经济水平状况等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核心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就表现的不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比核心家庭的孩子要多;民主教育的孩子与父母有较多沟通,和父母做朋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自信、活泼。独裁教育的孩子更多的表现出逆反心理,有压力不与任何人沟通,脾气暴躁,易冲动,心理和行为问题较多;溺爱型的孩子自我独立能力差,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社会适应能力差;父母对待他人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在影响着孩子。一句话,家庭的所有因素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尤其表现在个性。

4.教育

这里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是狭义的教育的范畴。学校对我们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教书和育人。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了认字,学会了算术,学会了音乐、美术等各种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经验,此为教书;此外,通过课文的学习、老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交往,我们学会了怎么样为人处事,怎么样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此为育人。学校教育对个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5.重大事件

生命周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对一个人的个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如社会的变革、战争、灾难、家庭重大变故等都会对个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如5.12汶川大地震对很多人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一些尚在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影响。原来活泼的孩子事后突然变得少言寡语,孤僻不合群;原来情绪稳定的孩子变得喜怒无常,难于与人交往;勤快的孩子突然变得懒惰等。

家庭、学校教育和重大事件实际上也是社会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说,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有两个——遗传和环境。

专栏3-2

20世纪以前,学者们认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调和的,持“非此即彼”的观点。主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称为遗传决定论;主张由环境决定的,叫做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他在《遗传的天才》(1914)一书中断定,“人的能力是得自遗传”。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Hall)有一句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显然,遗传决定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他从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主张教育万能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12个健全的体形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禀性如何,以及他的祖先属于什么种族”。这种武断地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显然也是片面的。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能否认,只是两者的作用不同而已。于是提出了两者相加或者相乘的二因素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他们从不同的方面阐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动力作用。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即没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无从体现;反之,没有遗传因素作为最初的基础,环境无以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