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兵家的常话,打仗没粮食就是找死。勾践的计谋太绝了,但把老百姓害得没饭吃就不对了!
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终于训练出一支足以与吴国抗衡的精兵,他便等待时机讨伐吴国,以雪耻辱。
勾践虽然报仇心切,但并未鲁莽行事,他时常对众人说:“两国交兵,除了将士有必死之心,战马有一日千里之力外,后方补给是很重要的,有许多国家征伐别国时,都是因为后方补给跟不上,才被迫撤离的。我军若与吴国交战,一战必胜还可,若成两虎对峙,便不好了。所以欲灭其国,先灭其粮草,此乃上上之策啊!”
但是,吴国地大物博,哪有轻易断粮之理?吴国的农夫多得像海滩的沙粒,难道能把他们全杀了不成?为此,勾践一筹莫展,整日里思虑败吴之策。
一日,忽报有吴国使者来见,他们是来讨债的。
几年前,越王向吴王借了10万斛粟米,现在吴国想要讨回以备耕种,因为吴国粮仓都是供应一年的粮食,如今正值耕种季节,正要用10万斛粟米回去散给百姓播种。
越王想了一想,便向使者恳求道:“一时之间,也很难凑齐这么多粟米,容宽限几日,定当派人送回吴国,不需来人再取。”
吴使爽快地答应了,回国报告给了吴王。
勾践命令百姓人家将粟米蒸熟,然后来官府换取二倍的生粟米,百姓们见如此有利可图,都日夜不停地蒸粟米去换取更多的生粟米。
不久,10万斛熟粟米交给了吴王,并称这种粟米最适合播种之用。吴王见米粒大而饱满,便相信了。然而,百姓播种后却不发芽,吴国因此大闹饥荒。
勾践乘机发兵讨伐吴国。吴国由于粮食供应不上,军队战斗力下降,很快便被越国灭掉。
勾践背信弃义,打赢了仗也不是很不光彩的事,为什么千古以来,对他赞誉者多而讥议者少呢?因为他主要考虑的是国耻而不是私仇。
勾践做法在古时候有情可原谅,如果在现代打仗,故意弄得敌国老百姓没饭吃就会遭到国际的制裁。勾践就像伊拉克的萨达姆一样,肯定会遭到联合国的制裁和多国部队的围攻,人们只能学他的办法,不能学他的做法!
美国打伊拉克时,只是打萨达姆和他的部队,同时还得提供受难老百姓的吃住,要不然美国根本就无法取得胜利,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当然,世界和平才是人类的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