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位善于保护忠臣的帝王,应当值得赞扬。要是帝王都是这种人,中国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八国联军进北京、日本鬼子横行霸道的丑事了!
康熙末年,江南总督噶礼贪婪而骄横,尤其喜欢诬陷别人。
当时,苏州知府陈鹏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陈鹏年因看不惯噶礼的所作所为,所以经常与他发生矛盾。噶礼由此怀恨在心,便想方设法寻找机会,欲将陈鹏年充军到不毛之地而后快。
康熙对噶礼的每一次诬告都心中有数,并不介意,还劝他与陈鹏年和平共处,同为社稷苍生着想,因觉得陈很有才华,便将他调到京城编修图书。
噶礼对陈恨之入骨,怎肯罢休,又密奏康熙,说陈鹏年写过一首《游虎兵》的诗,诗中有些句子有对康熙怨恨不满的情绪,此等人应从重整治,并将所谓的原诗呈给康熙。
康熙仔细地阅读了陈鹏年的诗,并未见到陈鹏年诗中有任何对自己怨恨之心,再仔细读噶礼的密奏,看噶礼完全是深有意图,欲将陈鹏年置于死地。
于是,康熙召集众臣,在朝堂上当众宣布:“噶礼其人总爱搬弄是非,苏州知府陈鹏年稍有一点声誉,他就想方设法加以诬陷,还密奏陈鹏年的虎兵诗中有怨恨不满之心。我细读之后,并未见诗中有这种意思,再细看噶礼的奏章,满篇欲置陈鹏年于万劫不复之言词,这不是诬告是什么?凡卑鄙猥琐的小人,其手段伎俩,大都是这样的,我岂能受这种小人的欺骗?以后若有人再敢诬陷他人,决不轻饶!”
康熙说完将噶礼的密奏和陈鹏年的虎兵诗掷在地上,让各位大臣们传阅,噶礼自讨没趣,窘困之极。
康熙给噶礼这当头的一棒,的确是起了杀一儆百之效,使那些心胸狭窄、心术不正、好嫉恨、诬陷别人的大臣心生恐惧,不得不有所收敛。
领导常常会遭遇属下搬弄是非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将破坏内部关系。康熙在这里的智慧主要表现为实事求是,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给噶礼当头一棒,让忠良之臣放心,让奸佞小人死心,康熙这一手有点了不起,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