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全解
8540300000014

第14章 早朝大明宫①(1)

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②,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③,百啭流莺绕建章④。剑珮声随玉墀步⑤,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⑥,朝朝染翰侍君王⑦。

【作者简介】

贾至(718—772),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唐肃宗时官中书舍人,历官汝州刺史、右散骑常侍。诗风清丽,《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注释】

①诗题原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大明宫,又名蓬莱宫,是皇帝接见大臣朝见的地方。②朝天:朝见皇帝。③弱柳:嫩柳。青琐:宫门刻作连环花纹的装饰。此代指宫门。④流莺:飞动的黄莺。建章:汉宫名。此指大明宫。⑤剑珮:朝臣上殿例挂剑带玉珮。⑥恩波:皇帝的恩泽。凤池:凤凰池,中书省的别称。⑦染翰:以墨染笔。此指写诏令文书。

【今译】

手持银晃晃的蜡烛入宫早朝,行走在京城长长的街上;满城的春色朦朦胧胧,天空在拂晓前一片青苍。千万条柔弱的嫩柳,无力地垂拂在宫门两旁;成群的黄莺百啭千鸣,围绕着建章宫飞翔。朝臣们快步走上玉阶,宝剑和玉珮不时发出叮咚的轻响;个个衣冠整齐,神态肃穆,身上沾染着御炉中飘出的奇香。我们中书省的官员们,沐浴着皇上的恩泽,天天在官署执笔挥毫,侍奉着圣明的君王。

【评解】

唐肃宗登基后,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唐室呈“中兴”气象。当时朝中文臣,身罹战乱又复归和平,无不欢欣鼓舞,作诗歌颂升平。贾至这首诗,写早朝的盛况及自己感恩之情,语句工整富丽,杜甫、王维、岑参都有奉和,四人都是当时著名诗人,所以这组诗成为唐诗中最著名的朝省诗,是后人评论的热点。诗前四句写早朝之早及大明宫中的春色,以景物的点缀,表现诗人心中的兴奋;以勃勃春意,暗示国运昌盛与帝王的圣明,写得光明正大,密切时事。第三联正式写朝见,玉墀、御炉,点出地点,应“大明宫”;剑珮、衣冠,写官员服饰,合原题中“两省僚友”,概括得很全。诗又通过剑珮声与御炉香,描绘了早朝的庄严肃穆与臣子的紧张与兴奋。尾联归到自己,顺带“僚友”,写自己的心情,又对帝王进行歌颂。纪昀《瀛奎律髓》评说,朝省诗“无性情风旨可言”,但此诗写得“色较鲜明,气较生动”,所以“不失本质”,可谓的评。毛先舒《诗辨坻》认为这首诗“况婉秾丽,气象冲逸”,与同时诸人倡和之作比“自应推首”。

和贾舍人早朝①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②,九重春色醉仙桃③。旌旗日暖龙蛇动④,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⑤,池上于今有凤毛⑥。

【注释】

①诗题杜甫集原作《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贾至时官中书舍人。②五夜:即五更。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的滴水声。箭:置于漏壶中表示时辰的竹筹,上有刻度。③九重:《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后因以代指帝王所居的宫殿。仙桃:即桃花。④龙蛇动:谓旌旗如龙蛇般摆动。⑤世掌:世代执掌。贾至父贾曾也曾任中书舍人。丝纶:皇帝的诏书。详前白居易《直中书省》注。中书舍人专司制诰敕诏令。⑥池:凤凰池,即中书省。凤毛:指继承了父亲的才能。《宋书》载,谢凤子超宗文辞华美,颇有父风,帝谓谢庄曰:“超宗殊有凤毛。”

【今译】

五更时分,夜已将尽,叮咚的漏声催动着清晨来到。深深的皇宫中,春色无限,开遍了红如醉颜的仙桃。和暖的太阳升起,照着宫廷,旌旗如龙蛇般蜿蜒招展;高大的宫殿中微风拂拂,燕雀迎风冲起,飞向云霄。你早朝结束,退回省寮,两袖浸满了御炉的香气;趁兴挥笔作诗,诗句如珠玉般美妙。要知世代得到皇上宠遇,负责起草诏书重任的有谁?人们会告诉说,中书省里,你是继承父才的俊髦。

【评解】

朝省应制类诗最讲究高华典雅,面面俱到,因此也最容易流入肤廓板滞;和作又要求既能体现原唱的旨意,又能有所创新。杜甫这首诗受朝省与和作双重限制,但能在布局宏阔、气象森严中,着力于纵深变化,显示出杜甫熔词铸句的高超技巧。诗首联呼应贾至诗前两联,写早朝的早,“醉”字是句眼,形象地点出清晨沾润露水的桃花的艳丽。次联呼应贾至诗第三联,写在宫中朝见,但变换角度,改实写为比拟,通过景物来象征早朝的庄重、帝王的威严,深微婉曲,既写了景,又以旌旗飞舞、燕雀冲飞,暗示臣子见帝时的心情。第三联,转入对贾至原唱的赞颂,末联进而对贾至本人赞美。无论是直颂还是用典,都贴切巧妙;且写贾至的半首与前写朝省的半首在风格及用词上浑然一致,使全诗在布局、格律上都高于原诗,因此受到了苏轼等人的称赞。

和贾舍人早朝①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②,尚衣方进翠云裘③。九天阊阖开宫殿④,万国衣冠拜冕旒⑤。日色才临仙掌动⑥,香烟欲傍衮龙浮⑦。朝罢须裁五色诏⑧,珮声归到凤池头。

【注释】

①诗题原作“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②绛帻:红色的头巾。鸡人:春官之属,专司报晓。据《汉官仪》,宫中不畜鸡,鸡鸣时,卫士候于朱雀门外,戴红头巾,专传鸡唱。晓筹:指黎明时分。筹为置漏壶中的竹筹。③尚衣:掌管皇帝衣服的女官。翠云裘:绣有绿色云纹的裘袍。④九天:九重天。这里指皇帝所住之处。阊阖:传说中的天门。此指宫门。⑤万国衣冠:指入朝的各少数民族的属国及四方国家的使臣。冕旒(犾犻ú):帝王的冠冕。此代指皇帝。⑥仙掌:仙人掌。以铜铸仙人手掌擎盘以承天露。

汉建章宫、唐华清宫均有仙人掌。⑦衮龙:天子礼服上绣的云龙。⑧裁:写。五色诏:皇帝诏书。后赵石虎曾以五色纸作诏书。

【今译】

戴着红头巾的鸡人,高声呼叫天已破晓;尚衣局的女官们,向皇上呈上了绿色云纹的皮袍。深沉高大的宫殿中,千门万户次第开启;各国的朝臣纷纷齐集,向圣明的君王叩拜早朝。太阳刚刚升起,仙人掌在日光中摇动;御座前香烟缭绕,龙袍上的云纹似乎在浮飘。朝会结束,百官退下,马上要颁布五色诏书;在琮琤的珮玉声里,你回到中书省磨墨挥毫。

【评解】

唐人的和作,和意不和韵,且在和意上也多有变化。这首诗与杜甫的和作又不同,全诗紧紧围绕“早朝”的过程写,即使是尾联归结到对贾至的赞扬,也是作为早朝的余波,所以在结构上格外紧凑。诗首联写宫中清晨的情况,突出肃静,为早朝的热闹拉开序幕。中四句正面写早朝,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场面的壮丽及帝王的庄严尊贵。宫门重叠,次第打开,万国官员,俯伏下拜,这两句从大处着墨,歌颂鼎盛气象,气魄雄壮。日光东射,仙掌摇动,香烟缭绕,龙袍飘浮,这两句从细微处下笔,渲染富贵雍容景况。尾两句写散朝后。全诗分写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用语华丽典雅,第二联气势尤为宏大,历来为人称赞。但全诗过多描写衣饰,显得碎杂,确是一病。

和贾舍人早朝①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②。金阙晓钟开万户③,玉阶仙仗拥千官④。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更难⑤。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省)人,迁居江陵(今属湖北省)。天宝初进士,历官右率府兵曹参军,充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他与高适齐名,为唐著名边塞诗人。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明快感人。著有《岑嘉州集》。

【注释】

①诗题原集作“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②皇州:京城,指长安。阑:阑珊,接近结束。

③金阙:宫门的楼观,此代指宫殿。④仙仗:皇帝的仪仗。⑤阳春:古歌曲名。宋玉《对楚王问》:“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因以指高雅的乐曲。此指贾至原唱。

【今译】

曙光熹微,鸡鸣阵阵,大路上泛着轻寒;黄莺儿不住地啼唱,京城的春色已经阑珊。巍巍宫阙,晨钟敲响,千门万户,次第开放;洁白的阶除上仪仗摆开,簇拥排列着朝臣众官。百花盛开,仿佛迎接着官员的剑珮,清晨的启明星刚刚沉落;柳丝飘扬,似乎拂动着五彩旌旗,晶莹的露水还未晒干。只有你这位中书舍人,压倒群侪,意气高扬;一曲阳春白雪,叫我们和答,难上加难。

【评解】

岑参这首和作,历来评家最为赞赏,认为超过了杜甫等人所作。吴汝纶评说:“庄雅秾丽,唐人律诗以为正格。”施补华《岘傭说诗》推岑诗为第一,并云:“摩诘‘九天阊阖’一联失之廓落,少陵‘九重春色醉仙桃’更不安矣。诗有一日短长,虽大手笔不免也。”诗前六句写早朝,依顺序展开,由远及近,章法井然。首联写早朝路上,曙光鸡鸣,莺啭皇州。次联写早朝所在,宫门晨开,仙仗陈立。第三联正式写进宫早朝,星刚落,露未干,写早;花迎剑珮,柳拂旌旗,写朝。末联点题“和”字,盛*原倡。因是朝省诗,作者极力在词藻的典丽上花工夫,注重气氛的渲染烘托。紫陌、皇州、金阙、玉阶、仙仗等词,莫不切合都城皇宫,华美工雅。第三联是名句,将花柳赋予人性,说花儿迎接朝臣,柳丝多情地拂动旌旗,热闹肃穆中带出臣子朝见时的欣喜,秀丽工整,鲜明绚烂。

上元应制①

蔡襄

叠耸青峰宝炬森②,端门方伫翠华临③。宸游不为三元夜④,乐事还同万众心。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⑤。要知尽庆华封祝⑥,四十余年惠爱深⑦。

【作者简介】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宋仁宗天圣进士,历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出知杭州,卒谥忠惠。善诗文,尤工书法。著有《蔡忠惠集》。

【注释】

①诗题一作“上元进诗”。②宝炬:华美巨大的灯烛。森:罗列。③端门:宫殿的正门,即宣德门。翠华:皇帝的仪仗。此代指皇帝。④宸游:皇帝出游。三元: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⑤阁:阻阁,收取。⑥华封祝:《庄子·天地》载,唐尧游于华州,华州守封疆的封人向他祝颂多福、多寿、多男子。⑦四十余年: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这首诗作于仁宗末年,故云。

【今译】

层层叠叠的灯烛高耸,像千万座山峰罗列,百姓们正伫立盼望,等候着皇上的车驾驰出端门。皇上亲自出来观赏,不只是为了庆祝上元佳节,为的是与民同乐,与百姓心心相连,情深意淳。天上的月亮似乎也被感动,今晚显得格外地明亮;人间一派祥和的气氛,摒去了春天的阴翳浮尘。要知道天下的百姓,为什么都仿效华封人祝颂天子,是因为皇上君临四十余年,对百姓广施仁惠,恩泽宏深。

【评解】

上元是重要节日,在唐宋时尤被重视。在这天,家家点彩灯,搭彩楼、鳌山,举行灯会,表演百戏。这天晚上,皇帝也乘辇出宣德门观灯,表示与民同乐。蔡襄这首诗是应皇帝命令而作,所以与一般写上元的诗不同,把重点放在描写升平气象,对皇帝歌功颂德上。诗只用首句铺写灯山彩楼的繁盛热闹,接着便紧紧围绕皇帝写。先写百姓等待皇上驾临,表示百姓对皇上的崇敬。然后解释皇上出游是与民同乐。接着,诗以眼前的清晖及节日气氛,从两个侧面写,以象征朝政的清明,皇上的贤明。最后,诗借百姓之口,对皇上祝颂,表示对皇上感恩戴德。诗是应制体,内容很空洞,但诗人能抓住眼前事作譬发挥,且写得流动不滞,颇多可借鉴之处。

上元应制①

王珪

雪消华月满仙台②,万烛当楼宝扇开③。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④。镐京春酒沾周宴⑤,汾水秋风陋汉才⑥。一曲升平人共乐⑦,君王又进紫霞杯⑧。

【作者简介】

王珪(1019—1085),字禹玉,华阳(今属四川省)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岐国公。卒赠太师,谥文。他善文能诗,以词藻华丽著称。著有《华阳集》。

【注释】

①诗题原集作“依韵恭和御制上元观灯”。②华月:月亮的光华。仙台:指宫中的楼台。③宝扇:皇帝仪仗中用以遮阳蔽尘的大扇。④“六鳌”句:神话传说海上蓬莱等仙山是由鳌负载的。宋时元宵堆叠彩灯为山形,称鳌山,故此云山为海上移来。这两句,范晞文《对床夜语》认为是点化李商隐《新创河亭》“河蛟纵玩唯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句意。⑤镐(犺à狅)京:西周京城,在今陕西长安县附近。⑥汾水:河名,在今山西省中部。秋风:汉武帝曾巡游至汾水,在宴会上作《秋风辞》。⑦升平:指李德升所作《万岁升平》,宋时教坊逢节日演奏,以歌颂天下太平。⑧紫霞杯:刻有紫色霞纹的玉杯,是当时高丽国所进贡。

【今译】

冬天的积雪已经消融,明亮的月光照着华丽的楼台;楼上千万盏灯烛一齐点燃,日月宫扇分左右张开。双凤夹侍着天子的车辇,恍如从云端中飘飘飞下;五彩缤纷的鳌山,犹如六鳌从海上负来。臣子们聚集欢宴,恰似周武王在镐京大会群臣;皇上所作的锦词华章,远超过吟咏《秋风辞》的汉武文才。这时候歌颂太平的《升平》曲奏起,百姓们个个兴高采烈;君王也喜气洋洋,再次祝酒,举起了紫霞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