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解】
元宵佳节,皇帝登上宣德门城楼观灯,即兴作诗一首,命王珪和作。因此,王珪这首诗除了写元宵赏灯的热闹盛况,又以各个角度写帝王的雍容华贵及辞章高妙,歌颂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王珪长期担任馆臣,诗文多富贵气,工丽堂皇,犹如金玉珠玑,五彩缤纷,当时被号为“至宝丹”,这首应制诗便是典型。首先,诗将皇帝观灯与天堂神仙相联系,构筑富丽缥缈的氛围。于是观灯之处犹如仙台;皇帝驾临,辇车犹如双凤夹侍的仙车,从云中飞下;辉煌的灯海鳌山,又如同蓬莱仙岛,呈现眼前。一切都显得超尘绝俗,雍容华贵。其次,诗着力对皇帝进行歌颂,但不直接措语,而是巧妙地用典,恰到好处地赞扬。侍臣陪宴,便以西周武王春宴群臣作比,既赞帝如武王般贤明,又说国势如周初一样鼎盛;对皇帝所作诗,又以汉武《秋风辞》比不上作赞美。这样写,都加深了诗的底蕴,颂而不谀,深曲不露。
侍宴①
沈佺期
皇家贵主好神仙②,别业初开云汉边③。山出尽如鸣凤岭④,池成不让饮龙川⑤。妆楼翠幌教春住⑥,舞阁金铺借日悬⑦。敬从乘舆来此地⑧,称觞献寿乐钧天⑨。
【作者简介】
沈佺期(656?—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省)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历官员外郎、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他与宋之问齐名,诗格律精工,词句绮丽。原集已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注释】
①诗题原集作“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安乐公主为中宗女,时与韦后专擅朝政,后被唐玄宗杀。
②贵主:即公主。③云汉:云端、银河。此形容别墅高耸入云。④鸣凤岭:即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传周兴时,有凤鸣于此山。⑤饮龙川:当指长安附近的渭水。或云《尸子》有“有龙饮于沂”句,谓指山东的沂水。⑥翠幌:绿色的帘幔。⑦金铺:门上衔门环的底座,常铸作虎头或龙、蛇状。⑧乘舆:皇帝的车驾。⑨称觞:举起酒杯。钧天:即钧天广乐,传说中仙宫所奏的音乐。钧天是天帝宫殿所在地。
【今译】
帝皇家高贵的公主,喜爱供奉天上的神仙;新建的别墅高高耸立,仿佛上与白云银河相连。一座座山峰矗立,犹如鸣凤岭般挺拔秀丽;凿成的池水绿波荡漾,也不亚于饮龙川深澄清涟。妆楼中飘拂着绿色的帷幔,好像把春光永久地留住;舞阁上悬挂的金铺,犹如从太阳借来光辉,闪闪耀眼。我们这些臣子们,恭敬地跟随皇上来到这里,聆听着这一派钧天广乐,举杯祝贺皇上福寿绵绵。
【评解】
这首应制诗是陪侍中宗到安乐公主新建别墅游玩时奉命所作。由于安乐公主是中宗爱女,权倾朝野,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将侍宴作为次要内容,主要写安乐公主新宅,以博公主欢心。在具体写宅时,诗又宕开一步入笔,从人写起。安乐公主好神仙,诗便从仙宫仙境的角度入手描绘,围绕“仙”字做文章,写别墅的华丽、气势,非人间凡宅可比。说宅中所见山峰如鸣凤岭,祥云缭绕;所凿新池,似饮龙川,清气笼罩;绿幔留春,金铺借日。通过比拟与夸张,赞赏了别业的秀丽与宏壮,也暗表了游览时惊羡的心情。最后,诗将游庄、侍宴作双收,表示对皇上及安乐公主的祝颂,收得平稳郑重。沈佺期以应制诗闻名,这首诗典雅庄重,措词得体,正体现出他应制诗的特点。
答丁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②。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③。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⑥。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别号醉翁,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授西京推官,贬夷陵令。后历官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提倡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承韩愈,雄健而具有散文特点。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释】
①诗题原集作“戏答元珍”。丁元珍,名宝臣,景祐元年进士,时官峡州判官。②山城:指欧阳修当时任县令的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夷陵面江背山,故称山城。③冻雷:天尚寒冷时的雷声。④物华:美好的事物。⑤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宋为西京。欧阳修曾官西京推官。洛阳是著名牡丹产地,所以欧阳修在这里自称“洛阳花下客”。⑥嗟:叹息。
【今译】
我真怀疑,温暖的春风,吹不到这遥远的天涯;已经是早春二月,这山城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种种景物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在洛阳做官,见够了如锦似荼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嗟呀?
【评解】
诗作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欧阳修当时任峡州夷陵县令。诗写夷陵节令风物,借以遣发贬官远谪的牢骚。诗以调侃起,起得很巧,一问一答,用倒装法。欧阳修在《笔说》中认为是自己的得意之笔,有了下句,上句才显得工稳。方回在《瀛奎律髓》评中也说有了这两句,“以后句句有味”。接着,诗承“未见花”写山城早春,夷陵盛产笋、橘,诗便从此二者刻绘,结合“残雪”、“冻雷”,说明节气来得晚,解释二月不见花的原因,“春风疑不到天涯”也就疑得突兀中有情理。以下,诗转入春思,听雁思归,病后感物,直接流露伤情,格调沉重凄怆。最后,诗又翻过一层,写自己不伤愁,而更让人感他伤愁的分量,又使诗不致过分沉闷低落。全诗写得抑扬顿挫,将景色与感情相互交错,有景语,有情语,也有议论,而布局自然绵密,陆贻典评说:“句法相生,对偶流动,欧公得意作也。”
插花吟①
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①,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②,眼见四朝全盛时③。况复筋骸粗康健④,那堪时节正芳菲⑤。酒涵花影红光溜⑥,争忍花前不醉归⑦?
【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迁卫州共城(今河南省辉县)。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多次被召,称疾不赴,后隐居洛阳苏门山,卒谥康节。著有《伊川击壤集》等。
【注释】
①卮:古代的一种酒器。②两世:六十年。古以三十年为一世。③四朝:邵雍身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④筋骸:筋骨,身体。粗:大致。⑤芳菲:草木芬芳茂盛。⑥溜:闪动。⑦争:怎么。
【今译】
头上的花枝映照入酒卮,酒卮中现出了美丽的花枝。我已经历了六十年太平日子,亲眼见到四朝皇帝的全盛时期。再加上我身体还算安康壮健,岂忍心放过百花开放的时节。酒中带着花影红光浮动,怎舍得不在花前喝醉方归?
【评解】
这首诗是一个老人对升平盛世的歌颂。他身经两世太平,享受四朝繁华,加上身体康健,家境富裕,因此对花饮酒,流连忘返,敞开心扉,赞颂着美好的生活。诗写得十分活泼跳荡,以花、酒为全诗脉络,反复吟咏。先写对花饮酒,酒中有花;次写心情愉快满足,身体壮健,对着百花盛开的春景,开怀畅饮;最后又写酒涵花影,醉饮花下,与首联呼应。诗不依格律,自由放浪,首尾还有意重复“花”、“酒”二字,显得流畅自然,活现出一个喝醉酒的老人表露的天真的醉态,洋溢着浓厚的欢乐气氛。全诗纯用口语,活泼浅俗,是邵雍诗的典型风格,被后人称为“击壤体”,在宋诗中自成一派。
寓意①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②,峡云无迹任西东③。梨花院落溶溶月④,柳絮池塘淡淡风⑤。几日寂寥伤酒后⑥,一番萧索禁烟中⑦。鱼书欲寄何由达⑧?水远山长处处同。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宋真宗景德年间进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诗词婉丽典雅,为时所称。原集已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注释】
①寓意:有所寄托,但在诗题上又不明白说出。这类诗题多用于写爱情的诗。②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乘坐的轻便车。车壁用油漆涂刷,装饰精美。③峡云:巫峡上空的云彩。宋玉《高唐赋》记载,有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说自己住在巫山南,“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常以巫峡云雨指男女爱情。④溶溶:形容月光清淡如水。⑤淡淡:形容春风和煦。⑥伤酒:中酒,即喝醉。⑦萧索:冷落、空虚。禁烟:指寒食禁火。⑧鱼书: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代指书信。
【今译】
你乘坐的油壁香车辘辘远去,我们再也无缘重逢;像是巫峡的彩云倏忽飘散,你向西,我向东。你是否记得,盛开着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着我们幽会;柳絮飘扬的池塘边上,我们在和煦的春风中倾吐情衷。往事如烟,我喝着酒打发走一天又一天,是那么地伤怀寂寞;眼前凄凉的寒食节,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踪?想写封信告诉你我的心意,又有什么办法到得了你的手中?这层层的山,道道的水,阻隔着你我,处处使人忧愁哀痛。
【评解】
这是一首情歌,诗人与情人由于某种原因分离,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相思。面对寒食春景,他思绪起伏,写了这首勾心摄魄的感叹诗。诗从回忆入笔,想起当年相会时情景,而以“不再逢”三字,密合现状,借巫峡云雨典,感叹分离。接着,诗借景抒情。小院中梨花飘落,月光似水;池塘边,风儿轻拂,柳絮纷飞。这小院,这池塘,正是诗人与恋人相会的地方。这一派凄清的景象,正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吐露,写景正是为了写情,情与景在这里融成了一片。同时,梨花、柳絮,这些春天归去的象征物,也暗示了爱情的过去。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很丰富的底蕴。面对这眼前景,诗人进一步点破,写心中事。说自己借酒浇愁但无法排遣;又是寒食,所思不见,想写封信,可水远山高,阻隔重重,何由到达?诗便在这无力的呻吟中结束了,留下了一大片遗憾的空间,让人去愁思苦想。这首诗一名“无题”,在风格上学李商隐的无题诗,运用含蓄的手法,表现自己伤别的哀思。诗在表现手法上,则将思想藏在诗的深处,通过景语作暗示,然后在景语中注入强烈的主观色彩,使诗显得格外幽迷怨旷。与李商隐诗风不同的是,晏殊这首诗清而不丽,也没有堆砌典故,呈现出一派淡雅与疏宕。
寒食书事
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①。禁烟不到粤人国②,上冢亦携庞老家③。汉寝唐陵无麦饭④,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作者简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解州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宋徽宗崇宁进士,绍兴中两度任相,后受秦桧排挤,贬官,谪居潮州,绝食死。著有《忠正德文集》。
【注释】
①插柳:宋时民俗,寒食节插柳枝于门上。②粤人国:指岭南地区。时赵鼎谪居吉阳军(今海南崖县)。③上冢:上坟,扫墓。庞老:东汉隐士庞德公,他曾在寒食日上坟去,司马徽来找他,他不在家。
④麦饭:麦粒煮成的饭,旧时作为祭品。
【今译】
冷清寂寞的小村庄,茅屋的柴门紧关;门上也依俗插着柳枝,标志着岁月的更新往返。岭南的风俗与中原不同,没有寒食禁烟的习尚;但也像当年庞德公一样,带着家人扫墓进山。汉唐遗留的高冢大坟,见不到子孙供奉的麦饭;山中的小溪,野外的小路,到处是白色的梨花开放。我饮完一樽浊酒,就在青苔上随意一躺;不去理会那城头上,胡笳在苍茫暮色中悲响。
【评解】
这首寒食诗,前三联写景,采用抑扬映照的手法,突出景物的冷清与心中的不堪。寂寞柴门,荒凉萧瑟,是抑;柴门插柳,普度节日,是扬。粤地俗荒,不事禁烟,是抑;村民携家上冢踏青,是扬。古代陵墓,荒无人迹,是抑;山溪野径,梨花满树,是扬。诗全是低格调,在扬时所写也不过是山野景物的热闹,且无不带有凄凉气氛。最后诗以情结,说自己醉酒高卧,无视哀怨暮笳,是放达的低沉。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岭南时所作,诗描写岭南的偏僻闭塞与中原文明之地不同的习俗,点明自己的身世处境。从表面看,他是就事记事,感叹世事茫茫,表白自己随遇而安;实际上,诗人是对被放逐僻远荒地表示强烈的不平与悲哀,因此显得曲而多讽,意兴无穷。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①。雷惊天地龙蛇蛰②,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③,士甘焚死不公侯④。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⑤。
【注释】
①荒冢:无主的坟墓。②龙蛇:指各种爬行动物及虫类。蛰:蛰伏冬眠。③“人乞”句:《孟子·离娄》载,有个齐国人,家有一妻一妾。他每天吃得醉醺醺地归来,说是富人请他喝酒,妻妾怀疑他,悄悄跟在他后面,发现他原来是向人乞讨祭礼用过的酒肉。④“士甘”句:《左传》载,介子推随晋文公出走,历尽艰辛。文公即位,凡跟随出亡的人都封高官,独忘介子推。介子推不愿表功,与母隐于绵山。后晋文公想起了他,多次派人征召,介子推不肯出山。晋文公令人放火烧山,企图逼他出来,不料他宁死不出,被烧死。传后世寒食节禁火即为纪念介子推。⑤蓬蒿:均为草名,此泛指杂草。丘:指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