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全解
8540300000018

第18章 早朝大明宫①(5)

【作者简介】

窦叔向,字遗直,扶风(今陕西省凤翔县)人。唐代宗时官左拾遗、内供奉,后官至工部尚书。诗工七言,原有集已佚,《全唐诗》辑存其诗九首。

【注释】

①夜合花:即夜来香,多年生植物,花香浓郁,入夜尤甚。②远书:寄往遥远的地方的书信。③凋零:凋谢零落。此指去世。④酒幔:即酒幌、酒旗。

【今译】

夜合花盛开着,把浓郁的香气播满空庭;夜深人静,雨丝飘洒,我刚从浓重的醉意中清醒。山遥水远,多少次想给你寄信,可又怎么能到达你的手中?提起那些凄凉的往事,令人心碎,不堪卒听。我们分别时的那些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往时一起生活的亲友,半数却已经去世凋零。明天天一放亮,我又要乘上孤舟远去;心中有无限惆怅,不忍见河桥的酒旗青青。

【评解】

这首诗写与亲人久别重逢时的情感,先把人导入花开满庭、夜深酒醒、冷雨凄风这样宁静的环境,然后以顺畅朴素的语言,道出对床夜语话旧的内容。说的都是家常话,诸如音信隔阻,往事凄凉,人事变化等,与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等铺叙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说的都密切生活,所以读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尾联极富情感,通过想象明早的分别,反衬今夜话旧的可贵;“又是孤舟别”,一个“又”字,道出无限惜别情意,感人肺腑。唐诗人还有两首极负盛名的离别诗,所写情境都与本诗相仿。一是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以“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句,由景衬情;以“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句,展望翌日的别离。一是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其话旧言别之句云:“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这三首诗,都把重逢的欣喜与复别的悲伤写得入木三分,可合在一起读。

偶成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①。万物静观皆自得②,四时佳兴与人同③。道通天地有形外④,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⑤,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释】

①睡觉:睡醒。②“万物”句:这句是程颢主要思想的阐述。程颢认为“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万物皆备于我”(《两程遗书》),因此“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上蔡语录》)。③佳兴:美好的兴致。

④“道通”句:在程颢看来,道即理,理既能生物,又能统辖万物,无所不在,“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两程遗书》)。⑤“富贵”句:《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淫,惑乱。移,改变。

【今译】

空闲时对待万物都十分从容,一觉醒来,东窗已是日光通红。静观万物,都从自己心中得到体会;四时美好的兴致,我与人们相同。道理贯通天地与有形物质之外,思维深入宇宙风云变幻之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改乐,男子汉能做到这点,便是豪杰英雄。

【评解】

诗人是位理学家,主张天人合一,世间万物都是理所派生。这首诗即宣扬他的观点,是人们常说的道学家的语录体,随手挥洒,通俗圆活,充满议论。诗尾联是主旨,即提倡大丈夫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到了这一点,便能修身养性,达到上述三联所说的,身闲心闲,一枕高卧;领略大自然的变化兴衰,知天命,乐大道,能以道观察万物,使自己顺应时世,适应自然。作为一首诗,在艺术上自然算不上上乘,但就其说理施教的功能来说,诗能将深奥的道理寓于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中,简捷扼要,浅俗易懂,不能不说是成功之作。

游月陂①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②。万物已随秋气改③,一樽聊为晚凉开④。水心云影闲相照⑤,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⑥,但逢佳节约重陪⑦。

【注释】

①月陂:堤岸似月的湖。所在不详。②中天:半空。③秋气:指秋天肃杀之气。④开:指斟酒、饮酒。⑤水心:水中。⑥无端:变化多端,没有穷尽。⑦陪:陪伴。此指赏玩。

【今译】

我在月陂堤上,四面眺望,来往徘徊;在那湖水的北边,耸立着一座高达云天的楼台。眼前的各种景物,都随着肃杀的秋气而改变;对着阵阵晚间的凉风,我喝上杯酒,聊以开怀。天上的白云缓缓地飘荡,影儿映在水中,分外悠闲自在;在寂静的夜色中,林间泉水的轻响,悠悠地传来。世间的事变化无常,不值得去认真计较;我只想碰上美好的节日,约上好友,重赏这清景天籁。

【评解】

这是首写景抒情诗,写游览月陂时所见所感。首联依游览诗惯例破题,写自己来到月陂,流连徘徊,并大略点出月陂景物。下两联写“游”,颔联说游时的气候节令,为下联作逗,一个“改”字,囊括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又逢夜晚,凉气袭人,更显出水面的空寂。颈联便着意刻绘水心云影、林下泉声,带出自己恬淡闲静的心情,与景相合。尾联因景的肃杀冷寞想到世事的盛衰变化,因为诗人心灵空寂,所以没有历来文士悲秋的情感,反生再游的向往。诗环环相扣,清新平淡。诗人毕竟是位大哲学家,在观景时带有自己的理趣。他曾说:“万物皆备于我,不独人尔,万物皆然,都自这里出去。”(《两程遗书》)所以能以自己的心支左景物,而不为景物所移。

秋兴(其一)①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②,巫山巫峡气萧森③。江间波浪兼天涌④,塞上风云接地阴⑤。丛菊两开他日泪⑥,孤舟一系故园心⑦。寒衣处处催刀尺⑧,白帝城高急暮砧⑨。

【注释】

①本诗是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写客居他乡之感和怀念长安之情。②玉露:洁白的露水。秋天,白露凝结为霜,故凋伤树木。③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长江沿岸。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巫山边。巫峡两岸皆山,水流湍急。萧森:阴晦萧条。④兼:连接。⑤塞:关塞。此指夔州(今重庆奉节)。⑥两开:再次开放。杜甫自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经云安至夔州,至此已前后两年。“开”在这里双关,既指菊花开,也指引起泪下。他日泪:因思念往事而流下眼泪。⑦孤舟一系:谓归舟长系。“系”在这里双关,既指舟系,又指心被牵系。⑧刀尺:剪刀、尺子,缝纫的工具。⑨白帝城:在奉节县东白帝山上。砧:捣衣用的石头。此指捣衣声。

【今译】

晶莹而寒冷的露水,摧残了火红的枫树林;远处的巫山与巫峡,更显得气象萧条阴森。江中的波涛翻滚,远远地与天相接;关隘上风云变幻,连接着大地一片阴沉。我在夔州已见到菊花两度开放,使我想起往事伤心地流泪;归舟长系,不再远去,也牢牢牵系住我思念故园的心情。寒衣还未做成,催着人赶快动起刀尺;站在高高的白帝城上,晚风传来了阵阵捣衣的砧声。

【评解】

这首诗是组诗的总纲,以下七首,都由本诗引发。诗从眼前的秋景写起。第一联点出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夔州附近的巫山巫峡,以“露凋伤”、“气萧森”形象地展示萧瑟而引人伤神的秋意。次联进一步写秋景,以“江间”句承“巫峡”,“塞上”句承“巫山”,用波浪连天、风云匝地显示景色的阴晦,把上句的“气萧森”具体化。这四句表面是写景,又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忧伤,“影时事,见丧乱凋残景象”(《杜臆》)。第三联转到自己,点明羁旅乡思,写出心中的沉重。尾联把身世之感与客观景物紧密联系,因砧声想到寒衣,又以客地无衣想到作客的难堪。这四句表面写情,但情中有景,因为将景融入了情中,所以极为含浑。全诗情意深挚,气势磅礴。音节舒促相间,富有变化。用字造句,密散结合,有顺述,有倒装,有明舒,有暗点,使诗意象飞动,蕴含无穷,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①,日日江楼坐翠微②。信宿渔人还泛泛③,清秋燕子故飞飞④。匡衡抗疏功名薄⑤,刘向传经心事违⑥。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⑦。

【注释】

①山郭:山城。此指夔州城。②翠微:山色青翠。此即指青山。③信(狊犺ē狀)宿:再宿,一连两夜。泛泛:在水面漂浮的样子。④故:仍然。⑤“匡衡”句:这句与下句都是四、三句格,前四字用典,后三字写自己。匡衡是汉著名经学家,曾任博士给事中,屡次上疏论事都得皇帝嘉赏,而杜甫却因上疏救房琯几乎被杀,因此感叹自己功名低微,不得重视。抗疏,上疏论事。⑥“刘向”句:刘向是汉著名学者,成帝时被任命校中五经秘书,讲论五经于石渠阁。杜甫也曾有任中秘传经的心愿,但没能实现,所以感叹自己“心事违”。⑦五陵:在长安西北的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陵一带是汉贵族集中地,贵族少年常于五陵聚会游冶。轻肥:轻裘肥马。

【今译】

这千家万户,这山城,静静地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我每天都是这样,坐在江楼,面对着缭绕的青山。渔民们在江上度过了一晚又一晚,小船儿仍然在波中自在地漂荡;清秋已经来临,燕子却没有离开,依旧在我面前,得意地飞翔。我想学匡衡上疏劝谏,没想到人微言轻,险遭不测;又想同刘向一样传授经书,可又难实现,前程渺茫。当年和我一起游学的少年们,如今个个春风得意,厚禄高官;在五陵聚会放达,穿轻裘骑骏马,意气高扬。

【评解】

这首诗写夔州清晨的景色与因此而引起的身世之感。与上一首一样,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但用笔铸词各有千秋。首句写清晨日出,用一“静”字突出气氛,展现静态的人家、山城、初日这一系列景象,构成宁静冷寂的环境,为第二句蓄势。第二句在第一句的景中加入了江楼与人,说自己每天独坐江楼,面对青山,与上句组成一幅丰富的江楼独眺图,而诗人的寂寞低回也由场景的烘染得以体现。次联写眼中之景,捕捉动态,写渔人泛泛,表现自己对自由的羡慕;写燕子飞飞,当秋该去不去,又暗勾起难归的忧烦。这些曲折的心理,通过“还”、“故”二字,入微入妙地表达出来,令人击节赞叹。三、四联写身世之感,先以匡衡、刘向事,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追求济世匡时、致君泽民的不朽事业难以满足的失落,最后以同学少年作对比,又暗透对富贵利禄的鄙夷。全诗讲究词藻工丽与用典的工切,将景与情完美结合,融华赡与沉郁于一炉,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

秋兴(其五)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①,承露金茎霄汉间②。西望瑶池降王母③,东来紫气满函关④。云移雉尾开宫扇⑤,日绕龙鳞识圣颜⑥。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⑦。

【注释】

①蓬莱宫:唐宫殿名,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蓬莱宫。南山:终南山。在长安南。②承露金茎:承露金盘。金茎,指承露盘下的铜柱。承露盘是汉武帝建章宫中建筑,这里代指唐宫中建筑。霄汉:天空。汉,银河。③瑶池:见李白《清平调词》注。《汉武帝外传》载西王母曾在七月七日降汉殿与武帝相会。钱谦益认为这里的西王母是影射杨贵妃。④“东来”句:函谷关在长安东,《列仙传》载,老子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紫气东来,曰:“应有圣人经过。”果见老子。⑤雉尾:雉鸡的尾羽。唐宫扇用雉尾制,称雉尾障扇。开宫扇:玄宗时定制,群臣朝见,皇帝上座前用宫扇遮蔽,坐定后撤扇露形。⑥龙鳞:皇帝所穿衮龙袍上的龙纹。⑦青琐:宫门。点:同玷,玷污。是诗人自谦之词。朝班:群臣朝见时排成的行列。

【今译】

雄伟壮丽的蓬莱宫阙,面对着巍峨的终南山;宫中矗立的承露金茎,高高地耸入霄汉。朝西望那缥缈的昆仑瑶池,那儿住着的西王母曾经下降;东边那一片蒸腾的紫气,是老子曾经路过的函谷关。带雉尾的羽扇缓缓移开,像缤纷的彩云飘动;龙袍闪耀似日光缭绕,我遥望着圣明的君王。自从我离朝卧病在江边,总是对深秋的景物无限感叹;有多少回,在梦中,进入宫门,加入朝班。

【评解】

这首诗是诗人在夔州回忆长安战前的繁盛。前六句写长安,通过回忆,写景、叙事、抒情。首联写宫殿的雄伟,重点放在高大的蓬莱宫与矗立的金茎,分别以“对南山”写巍峨,以“霄汉间”表其高耸。这样,整个长安宫殿的宏丽辉煌便如在眼前,足见诗人剪裁之功。次联选用两个神仙故事来进一步描绘宫殿的华丽,有意引导人们联想到仙宫神殿,浮想富贵豪华盛景。这四句,手法不同,但秩序井然,从面对南山写到西望瑶池、东眺函关,从宫外写到宫内,从顶端写到基脚,将宫殿的方位、气势写得十分完整。第三联由宫殿写到人,以朝会来表现,极写帝王威仪、臣子心理。这朝会众臣中,自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因此诗马上从回忆中拉回,以目前卧病沧江,无法再与朝会,感叹自己的孤寂,表达自己的伤愁,紧扣题“秋兴”。这首诗,前三联气象恢弘广大,尾联陡收急挽,有千钧之力。诗重笔写宫阙朝仪盛况,渲染升平,因为是写在乱后,更衬托出自己的悲哀。

秋兴(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①,武帝旌旗在眼中②。织女机丝虚夜月③,石鲸鳞甲动秋风④。波漂菰米沉云黑⑤,露冷莲房坠粉红⑥。关塞极天唯鸟道⑦,江湖满地一渔翁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