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全解
8540300000030

第30章 幸蜀回至剑门①(5)

【评解】

诗题是“江南旅情”,便依自己北方旅客的身份,着力于描写江南风景节物,抒发情感。诗首联写楚地山路绵绵回亘,归路萧条,暗寓家乡阻隔,游子思家。次联写景,由山转到水,以江边水汽弥漫,晴空细雨,夜间潮声震荡,这些江南特有景色,既扣题,又暗示旅途的颠沛寂寥,境界很雄阔。第三联进一步写客游,身处南斗星下,心思家乡洛阳,欲归不得,音信难通,“旅情”激荡而出。由此,诗以欲寄潭橘,无人托付作结,表示对亲人的想念。诗左右盘旋,句句紧扣诗题,句琢字炼而不露痕迹,在淡荡精微的描写中寄托深切的感情,所以一向受到选家的青睐。

宿龙兴寺①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②,松清古殿扉。灯明方丈室③,珠系比丘衣④。白日传心净⑤,青莲喻法微⑥。天花落不尽⑦,处处鸟衔飞。

【作者简介】

綦毋潜(692—约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历官右拾遗、著作郎。诗多写方外幽情及山林隐趣,清淡隽峭。《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注释】

①龙兴寺:具体所指不详。②刹:佛寺。③方丈:方丈之地。指禅房,也指寺主持所居或寺主持僧。④比丘:僧人。⑤心净:心地洁净,无杂念。⑥青莲:青莲花,佛教用以象征佛法。微:精妙深奥。⑦天花:《维摩诘经》载,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散在诸菩萨大弟子身上。又《心地观经》说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天雨各色香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

【今译】

我留恋着寺中清幽的景色,到了晚上忘了回归;寺前的松林苍翠茂密,把影子投向了这古寺的殿堂门扉。那精致的禅房里,点上了明亮的灯烛,僧人们正在做着夜课,念珠儿挂在他们的衲衣。他们清净无为的心境,可与澄净的青天白日相比;精微深奥的佛法,又如同青莲花一般明洁清奇。我想寺中的高僧讲到妙处,一定会有天女不停地撒下花朵;缤纷的花儿四处飘洒,一定会被成群的鸟儿飞来衔起。

【评解】

诗首联破题,直接说出“夜忘归”,点出题中“宿”字,而以寺中的环境清幽,说明忘归的理由。颔联承前写夜间的景象,因是“宿”,所以全写寺内,不及外景,着意于僧人的夜课。颈联转而由景及僧人做夜课,写心中的感受,赞叹寺僧的清净无为,佛法的深微奥妙。尾联便进一步发挥想象,把境与情浑在一起,说寺僧的修为达到极高境界,在阐扬佛法时必然会感来天女散花;而山中多鸟,一定又会将花片衔去。诗在结构上井然有序,起承转合痕迹明显;铸词造语密切所处环境,一派清深幽静的景象,读之如身临其境。

破山寺后禅院①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②,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③,惟闻钟磬音④。

【作者简介】

常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今湖北)。他的诗多山林清气,善于用幽深的笔意写孤介的情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注释】

①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上。原为南齐倪德光住宅,后舍宅为寺。②曲径:一作“竹径”。③万籁:自然界一切音响。凡能发出声响的孔窍皆称籁。④钟磬音:僧侣念经时敲击钟磬的声音。磬,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今译】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着高高的树丛。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一排排禅房掩映在浓密的花木中。山中的风光使鸟儿怡然自乐,潭水的倒影令人杂念消逝一空。所有的声音全都寂然停歇,只听见僧人敲着玉磬,撞响铜钟。

【评解】

诗题注明写的是破山寺的后院,所以不写寺庙的庄严雄伟,着意表现环境的深幽寂静。首联交代游寺,点出时间、地点,以“初日照高林”这一开敞明朗的景象,为下作衬。以下,诗便逐步推入,引进后院,写小路的曲折幽深,禅房的深寂。“山光”二句,既写景,又写情。鸟声潭影,都从正面写幽静;鸟悦山光,人心空寂,又点出诗人心无尘垢,与景俱化。最后,诗又为画面配上音响,以钟磬声反衬寺中安静,密切关合寺庙,带有悟道惮悦之味。诗写得层次分明,韵味深醇,纪昀《瀛奎律髓》评说:“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宋欧阳修特别赞赏诗的三、四句,他说自己想“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题青州山斋》)。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②,苍茫泽国东③。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④,人烟小径通⑤。那知旧遗逸⑥,不在五湖中⑦。

【作者简介】

张祜,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省)人。为人狂放不羁,性爱山水,以诗名,风格爽利,杜牧对他极推重。传被元稹排挤,遂终身未仕,晚年隐居丹阳,卒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著有《张承吉文集》。

【注释】

①松汀驿:具体所在不详,据诗描绘,当在今江苏省境内。②含:连接,衔接。③泽国:多水的地方。④鸟道:只有飞鸟才能通过险峻小路。⑤人烟:有人居住的地方。⑥遗逸:高人隐士。⑦五湖:太湖。这里暗用范蠡功成名就携西施隐五湖事。

【今译】

无边的山色,连接着远方的天空;东南水泽,旷远无际,一片迷蒙。海色明亮,一早便能见到初升的红日;江潮泛白,远远就听到风涛汹涌。崎岖的山道,直达山顶,只有鸟能飞越;曲折的小路,与山中的人家相通。人们不知道,旧时的高人隐士,并不一定都隐居在五湖之中。

【评解】

这首诗是题在松汀驿的,写的是松汀驿周围的景色。驿站所在一面靠山,一边是浩瀚的湖泊。诗首联便给人们再现这一景色,写远山及泽国。“远含空”写出山的高远,“苍茫”绘出水面的浩渺。以下两联,各承首联,一联写水,一联写山。第二联的“海”是言水旷远,“海明”写水光,因其广,所以见日出之早;“江白”说湖通大江,浪涛无边,远远便能听见激荡之声。这两句气势宏大,声色并茂。第三联通过“鸟道”、“小径”,写出山的险,带出山中的居民,勾出自己对景观的向往。这样,尾联感叹古来隐士不一定隐于五湖,便很自然。诗写得错落有致,绘景精微,将自己的感情恰到好处地注入景中,有有余不尽之意。

圣果寺①

释处默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②。到江吴地尽③,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霭④,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作者简介】

释处默,晚唐诗僧,居吴越一带,与贯休、罗隐交好。《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注释】

①圣果寺: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上。②薜萝:皆为藤蔓植物。③江:指钱塘江。④青霭:青色的云气。

【今译】

我从凤凰山的中峰攀登,小路崎岖曲折,两边满是薜萝。到了钱塘江已是吴国的尽头,对岸的越地,青山重叠众多。古木丛生笼罩着青色的云气,远处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江波。山下的城市如同就在眼前,寺中的钟磬声夹杂着山下的笙歌。

【评解】

首联写登山入寺,极写寺的高迥幽僻,为全诗定格。以下三联,全从此联生发。因寺在吴越分界处,所以第二联从大处落笔,写山的地理位置,尽写物之妙,是神来意到之笔。第三联承第二联而参差其句,一写山上草木葱茏,具有向上的气势;一写江水奔腾,与远天相接,具有横向的动态。上下结合,境界开阔壮丽。结尾呼应首联,高下形成对比,以山下的扰攘,反衬寺中的幽静,意味无穷,为罗隐极口赞赏。三、四句是名句,“到江吴地尽”已写尽山的形势、方位,几疑无可措笔,忽接“隔岸越山多”,于意象外再造意象,自然缥缈。后来宋陈师道将二句缩为“吴越到江分”一句,被赞为点化旧句的神品,但在诗旨意味上反而减少了许多。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树树皆秋色③,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作者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隋大业年间举孝悌廉洁科,历官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后弃官归隐。诗多写田园隐趣,诗风清新朴素。著有《王无功集》。

【注释】

①东皋:王绩隐居之地,在他的故乡龙门。皋,水边高地。薄暮:黄昏。②徙倚:徘徊,心神不定。

③秋色:草木枯黄衰落之色。④犊:小牛。⑤禽:指猎获的禽兽。⑥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商灭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嫩叶可以食用。

【今译】

黄昏时我步上东皋眺望,心中无所凭依,徘徊怅惘。树木萧瑟,一片枯黄;空山寂寥冷寞,映照着夕阳。放牧的人驱赶着牛儿回返,猎手带着猎物归来,意气飞扬。回顾左右没有一个朋友,想念着采薇的古人,我放声歌唱。

【评解】

这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写得凝练工稳,对律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诗首联交代“野望”的地点与时间,托出内心的惘然与苦闷,为全诗定调。中间两联写景。颔联是远眺所见,在黄昏中,在心情不宁的情况下,诗人便勾勒一幅浑然萧索的景象,给景蒙上一层苍凉沉郁的色调。“山山唯落晖”一句,将人的感情寄入景中,愈显冷寞,后来王维《归嵩山作》“落日满秋山”、刘长卿《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千峰共夕阳”等句,都写这一意境,无疑受王绩诗影响。颈联写近景、动态,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所构景相仿,处处泛出恬淡悠然的意味。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举目无亲,便分外孤寂,于是“与古为友”,伤时感世,怀念起伯夷、叔齐来。全诗把心中的惆怅忧郁与秋原傍晚深远的景物相结合,复于闲适的气象中寄托隐逸避世的情感,这样措笔谋篇,几乎成为后来田园隐逸诗的模式。

送别崔著作东征①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②,白露始专征③。王师非乐战④,之子慎佳兵⑤。海气侵南部⑥,边风扫北平⑦。莫卖卢龙塞⑧,归邀麟阁名⑨。

【注释】

①崔著作:崔融。见杜审言《送崔融》诗注。崔融时以著作郎掌书记,随军东征契丹李尽忠。②金天:秋天。秋在五行中属金,主刑杀。③白露:秋天的节气之一。专征:将帅受帝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征伐。④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军队的美称。乐战:好战。⑤之子:指出征的将帅。语出《诗·小雅·鸿雁》:“之子于征。”佳兵:上好的兵器。语出《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也。”又:“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故诗云“慎佳兵”。⑥海气:瀚海之气。指边师军势浩大。南部:指契丹南部部落。⑦边风:边塞之风。喻军力强盛。北平:见前杜审言《送崔融》注。⑧“莫卖”句:谓不要出塞后邀功大肆斩杀。卢龙塞在今河北省遵化县,即喜峰口,是北平的边境要塞。《三国志》载:曹操北征乌丸,田畴献策从卢龙进军。曹操从之,大获全胜。曹操要赏田畴,田畴不受,曰:“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⑨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功臣像奉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今译】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到白露君王才令大将远征。王者之师从不好战,你此次前去要慎于用兵。军威壮大令南部契丹胆战心惊,兵力雄厚将北平敌人一扫而净。切莫要出主意出卖卢龙塞,为的是归来请功邀名。

【评解】

这首诗与前杜审言《送崔融》同时作,都是送崔融随军东征契丹的。但本诗表现的不是依依惜别,而是通过议论,表示对战争的态度。诗首先在出师的节令上做文章,说秋天出兵是合乎天道,但替天行道杀伐是不得已,王者之师不以杀戮为事。然后表示东征必胜,并劝告崔融不要大肆追杀,以邀功赏。陈子昂是初唐人,当时律诗尚未完全定型,所以本诗带有古体兴味,平仄不黏,引散入律,风格独特。同时全诗语气恳切,层层深入,议论与叙述相结合,使诗显得平稳深淳。

只是尾联用田畴事,似与全诗不协调,且慎杀意前面已经提到,此联又直接申诉,一无含蓄,重叠直露。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①

杜甫

落日放船好②,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③。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④。缆侵堤柳系⑤,幔卷浪花浮。归路翻萧飒⑥,陂塘五月秋⑦。

【注释】

①丈八沟:沟渠名,在长安南。②放船:行船。③佳人:即题中的妓女。雪:擦拭。藕丝:即藕。因中空多丝,故称。④翠黛:女子的眉。翠黛本为画眉的颜料。⑤侵:靠近。⑥翻:反而。萧飒:同“萧瑟”,寂寞凄凉。⑦陂塘:池塘。指丈八沟。

【今译】

太阳落山正是泛舟的好时候,轻风阵阵吹来,水面波纹细细。幽深的竹林是留客憩息的佳地,我们在这里纳凉,空气中泛着荷花的香气。公子调和好冰水饮用,美人拭干了嫩藕切食。一大片乌云飘到了我们头上,也许是大雨赶来催我快作好诗。

大雨袭来淋湿了坐席,急风挟着浪花打向船头。越女穿的红裙被雨淋湿,燕姬皱起了眉头深深发愁。船缆牢系在堤边的垂柳上,船上的帷幔随着浪头高低飘浮。回去的路上凉风萧飒一片凄寂,陂塘边虽是五月却像已到